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司馬相如

愛我,你怕了嗎

西漢景帝年間,蜀郡成都的街頭,一個帶著孩子的父親遇到了自己的一個朋友。

那位朋友打招呼道:“喲,司馬兄,這是上哪兒去啊?嗬,這是令郎吧?都長這么大啦!”

被稱作“司馬兄”的大叔摸著自己兒子的腦袋說:“哎呀,正是犬子。來,犬子,快叫叔叔!”

古人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大多是一種謙稱。對他人盡量往高了抬,對自己盡量往低了說,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謙卑。所以問別人要用“尊姓”,介紹自己要說“鄙姓”;提到對方媳婦要說“令正”,講到自己老婆就得用“賤內”“拙荊”(1)什么的。

不過司馬大叔還真不全是謙虛。

因為他兒子的名字真的就叫犬子(2),翻譯過來就是“狗子”朋友。

在古人看來,狗是狩獵的幫手,生活的伙伴,是個褒義大于貶義的詞。比如《國語·越語》中就記載,越王勾踐為了鼓勵生育,規定老百姓生了男孩,就獎勵兩壇酒和一只獵犬;漢高祖劉邦在分封功臣時,把功勞最大的蕭何比作“獵人”,把其他立功的手下比作“獵犬”,這都體現了古人對狗的肯定。所以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既是一種自謙,也有著美好的寓意。

不過就算這樣,“司馬狗子”這個名字還是讓當事人覺得過于不雅,于是他長大后就根據偶像藺相如的名字改了一下。從這一天開始,司馬犬子就變成了司馬相如。

不過名揚后世的司馬相如,這一路走來可不容易。

司馬相如從小學習詩書和擊劍,算是個文武雙全的“硬派小生”。可惜的是,當時的漢朝最不需要的就是硬漢。自漢高祖以來,漢朝奉行對外和親、對內休養生息的國策,創造了一個長期和平、國力漸強的局面,因此太平盛世時期沒有那么多馳騁疆場、縱橫捭闔的機會。

所以司馬相如一狠心一咬牙,就用家里的錢給自己買了個官,光榮地成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

這個官聽起來似乎很“高大上”,其實主要工作也就兩項:一是在皇帝出行的時候站崗放哨,二是在皇帝打獵的時候喝彩叫好。通俗來說,就是皇帝的安保組兼氣氛組,是那種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也不少的尷尬存在。

工作干得不順心,司馬相如就辭職南下,投入了文學“發燒友”梁王劉武的懷抱。在這里,司馬相如終于找到了揮灑自己才華的機會,聞名后世的《子虛賦》就是創作于這一時期。

然后他就又失業了,因為梁王劉武死了。

沒了“金主爸爸”的支持,司馬相如再有才華也沒法變現,只能灰溜溜地回四川老家。走過了這么多的彎路之后,司馬相如決定抄一回近道:先成家,再立業。

通俗來說,就是軟飯硬吃,給自己找一張長期飯票。

當時的臨邛(3)令王吉是司馬相如的老朋友,他給司馬相如透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

臨邛當地有一個鋼鐵巨頭,名叫卓王孫,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年紀不大就守寡在家。誰要是能娶到這位當地首富的女兒,還愁下半輩子沒錢花嗎?

此時的司馬相如雖然有點小名氣,但也沒到萬人景仰的程度,他的那點家底也早就在這幾年“外出務工期間”折騰光了。無論怎么想,他都很難娶到卓文君這樣的“白富美”。

不過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問:司馬相如要娶到卓文君,攏共分幾步?

答:三步。

第一步,把噱頭搞起來。

第二步,將人設立起來。

第三步,讓氣氛嗨起來。

很快,臨邛的老百姓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大伙兒眼中高高在上的王縣令突然百般殷勤地出現在“縣招待所”門口,哭著喊著要見一個叫司馬相如的人。最關鍵的是那個什么司馬相如壓根兒就不給面子,高傲得很。就這樣,王縣令還是甘之如飴,上趕著“求打臉”。

大家內心的八卦之火一下就被點燃了,一頓打聽,終于搞到了這位大人物的基本信息:才華橫溢、名滿天下、出行有派、穿著講究、單身未婚……

哎呀!這簡直就是人中龍鳳,金燦燦、亮閃閃的人類高質量男性啊!

當然,光有抓人眼球的標簽還不夠。優秀的人多了,也沒啥了不起的。還要樹立更“高大上”的人設,讓人求而不得,這樣才能突出自己的稀缺性。

臨邛當地的頭面人物聽說縣里來了名人,自然要招待一下。于是他們安排筵席,邀請王縣令和這位司馬大才子一同出席。

開席當天,王縣令春風滿面地來了,又怒氣沖沖地走了。

因為那位傳說中的大才子推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根本就不肯來。

王縣令臨走前撂下一句話:“司馬先生不來,這飯吃著還有什么意義!”然后他丟下滿座賓朋,飛奔去請司馬相如,大有請不來司馬大才子誓不罷休的意思。

卓王孫等“主辦方”這下子傻了眼,感嘆這司馬相如果然是大才子啊,能讓王縣令這么重視。如此神仙般的人物到底能不能來賞個臉,大家心里都忐忑得很。

然后,司馬相如就來了,勉為其難地、降尊紆貴地來了,滿臉都寫著不情愿,一副“我是真不想來,你們非得逼我干甚”的樣子。

在座的所有人都對司馬大才子的出場報以熱烈的歡迎。一方面他們覺得能請到這位大才子真是太不容易,太給自己長臉了,另一方面也確實是餓了半天,這回正主來了總算能動筷啦!

司馬相如在眾人仰慕不已的目光中落座。剛一坐下,王縣令立刻又扯起了話頭說:“哎呀,我聽說司馬先生特別擅長彈奏古琴,何不借此機會讓我們大家也感受一下高雅藝術的魅力?”

司馬相如自然還是端著架子,但是在王縣令的“助攻”下,他只能再次無奈地選擇順應民意,當場彈了一首《琴歌》,這就是流傳后世的求愛神曲——《鳳求凰》:

…………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4)

在場所有人都聽得如癡如醉。當然有的人是真聽懂了,有的人則純粹是因為氣氛烘托到位了,哪怕自己一個調都沒聽出來也跟著叫好。

可惜他們的喝彩再瘋狂,對司馬相如而言都沒有意義,因為他這首曲子只是彈給一個人聽的,這個人就是此時正在屏風后面偷窺的卓文君。

卓文君熱愛文學和音樂,哪會錯過這個和大才子親密接觸的機會。雖然她沒法上桌吃飯,但從旁邊偷摸看看還是可以的。

司馬相如琴歌一起,卓文君就覺得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都是唱給自己聽的。雖然高朋滿座,她卻好像聽了一場只屬于她一個人的演唱會。

這就是司馬相如想要的效果。

當筵席結束后,司馬相如趁熱打鐵,重金收買了卓文君身邊的侍女,向佳人轉達了自己的愛意。在如此環環相扣的設計下,全程被蒙在鼓里的卓文君滿心歡喜地以為自己遇到了傳說中的真愛,二話不說就跟司馬相如私奔去成都了。

可一到了成都,卓文君卻傻眼了。她知道司馬相如不如自己有錢,但真沒想到他能這么窮。史書記載司馬相如“家徒四壁”,直接點說,他家就是個毛坯房,除了四面墻啥也沒有。

堂堂臨邛首富之女,從來就不知道“苦”字怎么寫的卓文君,在毛坯房里體驗了幾天的人間疾苦后,終于開始認真地考慮起自己的生活問題。準確地說,是生存問題。

她的私奔讓老父親卓王孫丟盡了臉面。卓王孫放出話來,一個銅子都不會給小兩口,就差登報斷絕父女關系了。

但就這么窩在成都也不是事,還是得回臨邛。于是在卓文君的提議下,小兩口回到臨邛,湊錢開了個小酒店。卓文君在柜臺賣酒,司馬相如則穿著犢鼻裈(kūn)跑堂。

犢鼻裈是古代的一種內衣,類似今天的大褲衩,在當時是底層人干活的時候穿的。司馬相如擺明了是做給岳父看,如果你卓王孫覺得我這個便宜女婿赤身裸體不夠丟人,你女兒還在那兒拋頭露面地“當壚賣酒”呢!這時候比的就是誰的臉皮更厚了。

事實證明,卓王孫的偶像包袱還是更重一些,所以他也只能選擇認栽,給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大筆錢,讓他們趕緊停止自己的“行為藝術”。

從此以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才真正脫貧,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就是司馬相如“琴挑文君”“鳳求凰”的故事。

讀到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都有點懷疑人生。不是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嗎?怎么一點也看不到你情我愿、雙向奔赴,反而是卓文君全程被司馬相如套路?

其實很簡單,因為今天我們熟悉的“鳳求凰”已經是無數后人加工過的版本,里面摻雜了人們對于浪漫愛情的太多向往和想象。

事實上,司馬遷寫到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時,上來就寫了一句“臨邛令繆為恭敬”。“繆為恭敬”就是假裝恭敬,這詞已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縣令王吉就是司馬相如的“托兒”。至于其他的環節,比如光鮮亮麗的外表啊,名士大家的做派啊,都是那釣魚的餌。

而這里面最絕的設計當屬司馬相如琴歌求愛的環節。

針對卓文君音樂“發燒友”的屬性進行精準投送,這已經很巧妙了。更巧妙的是,司馬相如其實是在揚長避短。因為司馬遷寫得很清楚,司馬相如這位才華橫溢的“漢賦第一人”還有兩個小毛病——糖尿病和口吃。

糖尿病雖然損害健康,但至少表面上看不出來,反正那個時代又沒有婚前體檢,身體出了問題也不耽誤找媳婦。

但口吃就不一樣了,堂堂大才子竟然是個結巴,這要是傳出去會讓人笑掉大牙的。所以對于“說的不如唱的好聽”的司馬相如來說,只彈琴,少說話,這完全就是為了掩蓋自身缺陷而想出來的策略。

總結起來就是,在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整個過程中,虛假宣傳、饑餓營銷、先斬后奏、捆綁銷售,這些坑人、蒙人的手段一個不落地用上了。如果這能算愛,那只能說大家對于婚托詐騙的容忍度未免過高了。

而且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還有續集,這就是“茂陵聘妾”的橋段。

說的是司馬相如后來發達了,他的賦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他還作為外交官出使西南,極大地穩定了漢朝的邊疆局勢,很對得起他司馬相如這個名字了。

此時的司馬相如再不是要靠著老婆娘家貼補的“軟飯男”,自然也就看不上朱顏不再的卓文君了。他相中了一個茂陵的女子,想要娶回來做小老婆。

卓文君自然是傷心欲絕,于是寫下了一首《白頭吟》來控訴負心漢。其中那句“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簡直就是對渣男行為的靈魂暴擊,直接把司馬相如說得羞愧難當,于是這娶小老婆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部分的內容出自東晉的《西京雜記》和南朝沈約的《宋書》,都屬于后人的道聽途說,所以在可信度上還是要打點折扣的。

不過這應該也不是有人在故意黑司馬相如。因為在古代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坑騙個把姑娘還真不算啥致命的污點。你看司馬遷雖然如實記錄了司馬相如的騙婚過程,但也沒見他有多少批判的意思。甚至還洋洋灑灑地寫了萬余字的《司馬相如列傳》,要知道司馬遷寫孔子他老人家的《孔子世家》也才九千多字。

當然,《司馬相如的列傳》里大部分內容都是司馬相如寫過的絕妙文字,個人生平并沒有多少。但這也體現了司馬遷的態度,他未必欣賞司馬相如的品行,但至少傾慕他的才華。

只是今天的時代變了,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鳳求凰”的故事情節產生了疑問,覺得這把“狗糧”吃起來味兒不對。

我們無法百分百地確定司馬相如在故事的結局有沒有變心,但至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他在故事最開始,就沒有付出過真心。

(1) 舊時對自己妻子的謙稱,又作山荊、荊室或簡稱為荊。荊為一種灌木,在古代還用來制作婦女的發釵,稱為荊釵。荊釵布裙,指以荊枝為釵,粗布為裙,形容婦女簡陋寒素的服飾。后來還演變成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2) 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3) 巴蜀四大古城之一,今四川省邛崍(Qiónglái)市。

(4) 見《史記索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沿河| 白玉县| 合山市| 万山特区| 仪征市| 利津县| 屏山县| 大田县| 高陵县| 黄山市| 城步| 清河县| 辉南县| 长泰县| 双鸭山市| 永康市| 朝阳市| 姚安县| 沂源县| 玉山县| 双流县| 富民县| 安顺市| 长岛县| 尤溪县| 化隆| 鸡东县| 拉萨市| 宁阳县| 巩义市| 盈江县| 中阳县| 咸阳市| 克山县| 鹤庆县| 永安市| 湖南省| 毕节市| 建始县| 呈贡县|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