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拿下北京后,立即采取攻勢。他派出兩支軍隊,一支由阿濟格、吳三桂率領,打李自成。一支由多鐸率領,打弘光,孔有德的部隊也在其中。
走之前,范文程與洪承疇張榜了一篇檄文,正是這篇檄文,為多爾袞奪得天下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義師與爾復君父仇,非殺爾百姓,今所誅者為闖賊,吏來歸,復其位,民來歸,復其業。師行以律,必不汝害。”
北京是李自成打下的,明朝是大順軍滅掉的,所以多爾袞打出的旗號是“為崇禎報仇”,打擊李自成名正言順,深得民心。
事實證明,群眾基礎真的很重要。
李自成逃出北京后,軍中出現變故,人心渙散,最重要的謀士李巖被冤殺。
關于李巖,只說三件事。
一、李自成初見李巖時,曾說:“恨謁見之晚。”
二、那首著名的民謠“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正是李巖創作并命人傳唱的。
三、李自成拿下北京后,李巖曾力勸李自成嚴肅軍紀,但李自成沒聽。
山西已被清軍攻下,李自成節節敗退,退守西安。西安是李自成的大本營,大約有五萬精銳,為了保險起見,多爾袞放棄南下攻明,命多鐸轉向,全力攻打李自成。
多爾袞打算:一路阿濟格率領吳三桂、尚可喜,由大同向榆林進兵,從陜北南下西安。一路多鐸率領孔有德、耿仲明,從河南懷慶攻擊潼關,對李自成形成包夾之勢。
也就是說,現在多爾袞將兵力全部集結在陜西,若此時史可法從揚州率軍北上,一切都不好說。但史可法沒干,這也是后世史學家詬病史可法的一點,至于他為什么不干,這里面其實大有原因。
前面說了,多爾袞的口號是“消滅李自成,為崇禎報仇”,為了響應這個口號,南明給出的國策是“聯虜平寇”,“虜”是指多爾袞,“寇”是指李自成,意思就是“聯合多爾袞,消滅李自成”。到現在,弘光本人、弘光官員、南明百姓都認為李自成是最大的敵人,包括史可法。
比如,弘光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左懋第去北京講和。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左懋第,希望大家記住他。
左懋第,山東人,崇禎四年進士,這一年的主考官,是狀元郎周延儒。但左懋第成績不理想,三甲倒數,一直默默無聞,唯一出場的機會就是這次講和。時人皆稱其“明末文天祥”。
事實證明,弘光朝還是有明白人的,左懋第就是一個。他覺得現在最大的敵人是多爾袞而不是李自成,所以左懋第的態度是主戰。他之所以被派去講和,是被弘光逼的。
左懋第到達北京后,啥也沒做,就罵了多爾袞一頓,吃了一頓飯,被拘了。對于有骨氣的人,多爾袞還是很尊敬的,他想招降左懋第,便派出三人,輪番對左懋第進行口水戰。
第一人,洪承疇。
洪承疇見到左懋第,剛說:“左兄……”左懋第馬上把話語權搶了過去,一句話就把洪承疇說走了——紅著臉走的。
“你是鬼,洪督師在松山就已經死了,先帝還給他燒了高香,怎么可能還活著?”(此鬼也,洪督師在松山死節,先帝賜祭九壇,今日安得生?)
第二人,李建泰。
此人大家應該還記得,代崇禎出征,被李自成擒了去,后來多爾袞打下北京,又投降了多爾袞。這哥們兒也很慘,剛出場就被左懋第罵了一頓,識趣走了。
第三人,重量級選手——左懋泰。
名字跟左懋第很像,實際上他是左懋第的哥哥。左懋泰原本在北京混得好好的,誰知來了個李老板,就給李老板打工,一個多月后來了個多爾袞老板,又給多老板打工。左懋第見到左懋泰,毫不留情面:“我沒有你這個哥!”
多爾袞死心了,不降,那就死吧。等等,最后一個問題,這么堅持的原因是什么?
生為明臣,死為明鬼,無他。
弘光元年(1645)六月十九日,左懋第被處死。臨刑前,他朝南方一拜,說道:“臣等事大明心盡矣。”年僅四十四歲。
再說一遍,小人物,也是有骨氣的!
順治二年(1645)二月,潼關被清軍攻破,李自成放棄西安,走武岡,入襄陽,過武昌,跑了一路,吳三桂還興致勃勃,咬住李自成不放,窮追猛打。
面對清軍的追捕,李自成完美體現了馬拉松運動員堅持不懈的精神,奔往咸寧,過通城,最后跑到了那個宿命之地——九宮山。
很可惜,吳三桂追了大半個中國也沒能手刃仇人,殺了李自成的是當地百姓。
九月,李自成已經跑了半年,跑累了,也餓了,于是打算停下來休息,找九宮山當地農民討(搶)點東西吃。很不幸,被人一鋤頭砸死。對于李自成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我采用的是《明史·李自成傳》上面的說法。
李自成被砸死時,百姓并不知道死的是曾經滅掉明朝的李自成,只是發現他少了一只眼睛,懷疑他是李自成。等清軍趕到時,李自成的尸體已經腐爛。
闖王李自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一旁的弘光王朝還在拍手稱快的時候,多爾袞的刀子已經轉變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