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錦大捷后,滿桂、趙率教都跟著沾光,升了官,主角袁崇煥也不例外——升一級,賞銀三十兩,功列五十開外。以至于戰敗的皇太極還在撤回沈陽的路上,就聽到了袁崇煥辭職的消息。
功列第一的自然是我們的魏公公,運籌帷幄、日理萬機。
第二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兼遼東首席監軍劉應坤等。
第三的是內務管家太監孫成等。
第四的是狗腿子崔呈秀。
往后排列魏忠賢的七大姑八大舅全部在冊,就連尚在襁褓中的從孫,都被封了伯。
我想到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省委副書記批評省公安廳廳長的一句話:就連村里的野狗,你都能弄到公安廳當警犬。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實在駭人聽聞!
然而,看不下去的人終究是有的,霍維華上疏為袁崇煥鳴不平:撫臣袁崇煥置身危疆,六載于茲,老母妻子委為孤注,勞苦功高,應照例蔭錄。
霍維華,時任兵部部長,在袁崇煥取得寧錦大捷之前,他的身份是兵部常務副部長。沒錯,他升了官;沒錯,他是閹黨。
關于此人,我曾專門查閱過資料,發現其深不可測,他是個壞人,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
霍維華跟崔呈秀一樣,是魏忠賢的頭號狗腿子,被譽為魏忠賢的兩大謀士,在扳倒王安以及東林黨的斗爭中,霍維華始終奮戰在一線。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么會替袁崇煥說話?
不少人猜測,在多年風云變幻的黨派斗爭中,袁崇煥可能私底下轉變了身份,投靠了閹黨。
持這種觀點的,應當拉出去打八大悶棍。首先,我申明,我并不是袁都督的腦殘粉,但最起碼,袁崇煥絕不可能投靠閹黨,這點我還是能保證的。
有人說袁崇煥為魏忠賢建過生祠,其實,上到督撫大臣,中到商賈武夫,下到市井無賴,都曾為魏忠賢建過生祠,更有甚者將生祠建到了皇帝祖墳邊上。薊遼總督閻鳴泰(鐵桿粉絲,建了7個)、宣大總督張樸、山西巡撫曹爾楨、應天巡撫毛一鷺等都曾為魏忠賢建過生祠。據統計,當時全國為魏忠賢建的生祠大概有三四百個,而袁崇煥僅貢獻了一個,僅憑這一點就說袁崇煥投靠閹黨,是沒有說服力的。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無非干點事兒,買平安罷了。
話說回來,如果袁崇煥要入伙,魏忠賢還不一定答應——袁崇煥當學生時,錄取他的老師是韓爌,東林黨;考核時,遇到的貴人是侯恂,東林黨;工作時,遇到的師傅是孫承宗,東林黨。鑒于這層身份,如果袁崇煥不表示點什么,魏公公是不會放心讓他入伙的。
那么袁崇煥不是閹黨,閹黨分子霍維華為何會替他說話?
崇禎皇帝登基后,雷厲風行,一舉掃清了閹黨,并欽定了一個逆案,將所有閹黨分子的名字列了進去,按照罪名分為六等。
一等自然由魏忠賢與客氏榮獲,崔呈秀名列二等第一,而同為魏忠賢謀士的霍維華僅榮獲四等。不同等級對應的獎品也不一樣,一等獎——凌遲,二等獎——斬首,三等獎——秋后處決,四等獎——充軍。
排在霍維華之后的,就是那位瘋狂建生祠的哥們閻鳴泰。整死王安,打擊東林黨的霍維華的罪名,跟建生祠的閻鳴泰一樣。
匪夷所思!
我帶著疑問查閱了一些資料,確定了一件事——身為魏忠賢得力干將兼謀士的霍維華,反水了!
因為一件事——“仙方靈露飲”事件。
天啟七年的某一天,朱由校覺得無聊(可能是木工玩膩了),打算出去逛逛。具體地點是西苑,項目是游船,陪玩是魏忠賢、客氏、王體乾、太監甲乙丙。朱由校與魏、王二人喝了點酒,來了興致,泛船來到水深處,突然一陣狂風刮翻了船,朱由校跌落水中,雖被救起,身體卻大不如前,落下了毛病。
朱由校的身體每況愈下,奄奄一息。這可急死了一旁的魏忠賢,倒不是說魏公公多么忠君愛國,只因像朱由校這樣的廢材百年難遇,于是魏公公下令:想盡辦法把人給我醫好。
霍維華登場了,并獻上了“靈丹妙藥”,名為“靈露”。
朱由校喝一口靈露,剛開始還覺得味道甜美、身體舒暢,隨后全身開始浮腫(體腫),吃啥藥都不管用(醫藥罔效)。
經霍維華這么一搞,朱由校算是半只腳踏進了鬼門關。關于“靈露”的配制,我也曾查閱資料,具體操作如下:
——取上好大米淘凈,用甑蒸熟,內放銀瓶蒸吸其汁,飲之。
用此法做出來的“靈露”還有一學名——米湯。
看著床上虛弱的朱由校,魏忠賢大發雷霆,嚴厲斥責了霍維華(逆賢大慍,誚責維華)。霍維華好心辦壞事,自知躲不過禍事,于是私底下偷偷反水,幫袁崇煥說話。后來袁崇煥重返朝廷,彈劾崔呈秀的奏疏不斷,而霍維華卻安穩如初。不得不說,實在老謀深算。
袁崇煥不是一個大義凜然的人,相反,他傲嬌、狂妄,眼里不容沙子。所以,面對閹黨紛飛的奏疏、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他選擇了辭職。
一個月后,沈陽的皇太極又接到一個消息:大明皇帝朱由校,歸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