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2章 南京,最后的翻盤點

南明四次抗清高潮,百姓帶動了一次,李成棟帶動了一次,李定國帶動了一次。這節要講的是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

它的帶動者,是鄭成功!

可以看出,鄭成功對南京是很上心的,先有張名振的三入長江,雖沒取得什么成果,但也能看出鄭成功對南京的執著,拿下南京,江南半壁江山不在話下。很多人覺得我說得有點夸張,其實不夸張,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南京是什么?六朝古都,加上朱元璋一代的修整,那規模已是相當的大,甚至當時的首都北京都比不上。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后,寫了一本書,其中盛贊南京是當時中國,甚至世界上最繁華,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南京地處長江下游,濱江近海,能開車能坐船,地理位置好,資源也豐富。

1659年(順治十六年,永歷十三年)四月,鄭成功趁清軍把兵力放在西南的機會率張煌言領十七萬水陸大軍北上。水軍、陸軍、鐵甲軍全在里面。

六月,到達崇明島(長江口)。

十六日,進攻瓜洲,攻克。

二十四日,攻克鎮江。

二十八日,召集諸將商議一個問題——走水路還是陸路?

這場戰役作為南明最后的翻盤機會我研究了很久,為什么失敗?

鎮江在哪兒?江蘇的中西部,再往西走就是南京,別忘了,鄭成功是從崇明島進軍,也就是說從東到西把江蘇打穿了。

很多人問,既然南京那么重要,清軍呢?清朝是傻子么?不是,鄭成功搞了這么一出,把清朝也嚇了一跳。嚇一跳歸嚇一跳,但是沒辦法,此時清軍的主力全部在云南對付李定國,哪兒來精力管鄭成功。

但就是在這么大優勢的情況下,南京之戰失敗了。后來我找到了原因——時間。

在行程問題上,甘輝建議:走陸路。兵貴神速,應當晝夜兼程,直取南京,一鼓破之。其他人建議:走水路。原因是連下大雨,陸路不好走,再加上現在天氣炎熱(六月),走水路還能吹吹風。

鄭成功下決定——走水路。

走陸路要多少天?

晝夜兼程的話只需要兩天,即使全軍穿上鐵甲軍那身裝備,也只需要五天,但實際上,鄭成功的鐵甲軍不多,只有幾千人。

走水路要多少天?

十天!

這還只是鄭成功犯下的第一個錯誤,這種錯誤后面還會犯。

七月初七,鄭成功到達南京觀音門。初八,下達禁止搶掠奸淫的將令。初九,勘察地勢。直到初十,才正式用兵,注意,只是用兵,不是進攻——將南京圍了起來。直到十七日,甘輝忍不住了,向鄭成功建議:“大師久屯城下,師老無功,恐援虜日至,多費一番功夫,請速攻拔,別圖進取。”

下面是鄭成功的回答:“自古攻城掠邑,殺傷必多,所以未即攻者,欲待援虜齊集,必撲一戰,邀而殺之,管效忠必知我手段,不降亦走矣。”自古攻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之所以不攻城,是想等到清援軍到了,一鼓作氣,全部殺光。這是鄭成功的想法。

這個想法有錯嗎?沒錯。先前鄭成功到達鎮江時,曾派張煌言率領一隊人先行,去南京偵察敵情,這支隊伍人數不多,每船二三十人。張煌言到達南京后,被南京守將發現,打了一頓,灰溜溜地跑了回來,可能很多人覺得張煌言任務失敗了。其實張煌言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并帶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南京守軍不多。為什么?因為張煌言的探路隊雖然被打了,但清軍并未追趕,不是不敢追,而是不能追。都跑出去了誰守南京?包括前面說的,清軍的主力全在西南,現在南京處于沒兵沒將的狀態,破城只是鄭成功一聲將令的事兒。

但現在鄭成功把南京圍起來,意思很明顯,就是要你投降!

不僅如此,鄭成功還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詩紀念這次出征。這首詩非常有名,估計很多人都聽過。

出師討滿夷自瓜洲至金陵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據說鄭成功打到南京城下的消息傳到北京,把順治嚇了一跳,一旦南京失守,清廷將失去對整個東南的控制,沒準兒剛剛拿下的江南又會反叛。從這一切看來,現在的形勢是一片大好,一旦鄭成功拿下南京,又是復明功臣,又是抗清英雄,可以吹一輩子,吹千秋萬代。

現在鄭成功就是石頭,南京清軍就是雞蛋,但是鄭成功忽略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鄭成功從廈門來,繞了大半個中國,跑到江蘇,進長江,到南京。此時,安徽、浙江、江西,基本上整個長江以南,全是清軍勢力。

鄭成功這是跑到敵人堆里去打人,打的還不是頭兒,通俗點說,鄭成功的勝利條件是打下南京,而清朝的勝利條件不是打敗鄭成功,而是守住南京,守住南京就是勝利,為什么?因為鄭成功的老家在哪兒?廈門、金門,等糧食吃完了,南京打不了,他不就自己回去了么。

此時清朝在干什么?

調兵。

從北京、蘇州、杭州調兵,只要守住南京,什么都好說。就在甘輝向鄭成功建議早日攻城后,鄭成功才漸漸發現,情況不對,接下來就不斷收到消息:

梁化鳳統兵三千抵達南京。

蔣國柱、徐登第領馬步兵三百余名抵達南京。

張國俊領馬步兵一千余名抵達南京。

王大成領兵一百余名抵達南京。

……

對,你沒有猜錯,這些全部是清朝的援軍,零零碎碎的幾百幾千加起來也不多,一兩萬人。

鄭成功的人呢?

圍南京呢。

正如甘輝所說“大師久屯城下,師老無功”,圍了十天,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眼巴巴把南京望,啥事也沒做,士氣低落。

二十二日晚,南京城清軍守將見援軍已到,出城向鄭軍發起沖擊,鄭軍毫無防備,倉促接戰,被殺得大敗。二十四日清晨,南京守將全面出擊,與援軍里應外合,鄭成功大敗,部將甘輝被俘,張英戰死。甘輝被俘后,押到南京,大罵不屈,被殺。

鄭成功的左右臂,施瑯降清、甘輝被殺。

我去查了一下甘輝,很遺憾,關于此人的記載很少,但從少有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總結出,這是一個完美的人。

甘輝,農民一個,幼年父母雙亡,家里一貧如洗。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文化,沒家產,甚至沒親人,卻有一點——好打抱不平。

后來鄭成功在南澳招兵,甘輝來投,開始大放光彩。說甘輝完美,確實很完美,沒脾氣,會打仗,忠心耿耿,作為一個將領,基本上找不出缺點。用現在的話說,這不是一個為了領工資而上班的人,是為了做事而上班的人。

甘輝的幾條建議:練鐵甲軍——鄭成功聽了,鐵甲軍練出來了。走陸路,不要浪費時間——鄭成功不聽,所以輸了。后來鄭成功說了這樣一句話:“吾早從甘將軍言,不至此也!”

晚了,現在說什么都晚了。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七月初七鄭成功到達南京,十五日梁化鳳領兵抵達南京,直到十七日,甘輝建議,不能再等了,必須打。鄭成功圍南京圍了整整十日。其間陸續有清軍援軍到來,鄭成功不可能不知道,這樣一直圍下去肯定沒有結果,鄭成功不是傻子,那他為什么不采取行動呢?

答:鄭成功與南京守軍達成了某種協議。

注意,這可不是說鄭成功通敵叛國,而是另一種說法,比較可信——鄭成功中了緩兵之計。

《臺灣通史》記載:“率師徑攻南京,南京守將梁化鳳約期降,許之。甘輝復建議早攻,勿中敵人緩兵之計。成功又不聽。”

解釋一下,七月十五日梁化鳳到達南京,此時鄭成功已經圍了八天,本來已經沒了耐心,但接到一個消息:梁化鳳來書投降。

但有一個附加條件——寬限一個月。

聽起來有點過分,但他說得不過分:我的親人全在北京,要是南京就這么輕松地給你了,清廷怪罪下來肯定拿我家人開刀。要是給一個月時間就不一樣了,到時候就能這樣說,我守了一個月,夠意思了,相信清廷也不會為難我的親人。

鄭成功圍城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你投降。

梁化鳳抓住了鄭成功的心思,結果,還沒一個月,幾天后鄭成功就灰溜溜地走人了。

九月,鄭成功撤回廈門,南明最后一次翻盤的機會,隨著鄭成功的撤退,淹沒在了茫茫大海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龙陵县| 浦北县| 宿迁市| 芒康县| 布尔津县| 渑池县| 楚雄市| 兰州市| 伊宁市| 晋宁县| 莫力| 时尚| 孟村| 贡嘎县| 察哈| 潞西市| 惠东县| 宁化县| 内丘县| 昭觉县| 宿州市| 双桥区| 江山市| 浑源县| 呈贡县| 南安市| 重庆市| 福州市| 广南县| 治县。| 怀远县| 曲周县| 崇左市| 托克逊县| 盐亭县| 桃园市| 嘉荫县| 乐昌市| 阿坝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