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紅之取錢。
年來了,所有的大隊都要分紅,取錢的人懇定多。
學義支書的原話。
1960年春節,是公歷元月28日。
謝天謝地,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是輪到我們“戰洪大隊”取錢了。
“讓一讓,該我們大隊取錢。”同志們的話語中,多少顯露出一種莫名其妙的自豪感。
一同來的,是各生產小隊的會計,七、八個人,把小小的柜臺,圍了個水泄不通。
所有的因“排隊”,“等待”所產生的焦慮情緒和怨恨,頃刻之間,煙消云散。說個不文明的話,有幾個準備找廁所,解決“實際問題”的同志,轉眼之間,尿意全無。一兩個人,剛才還烏烏叫的肚子,此時此刻,猶如填進一碗“雞蛋油鹽米飯”一般,飽了。
人就是這樣,精神、斗志、士氣,隨時隨地左右著我們的“神精和大腦”。
同志們努力地屏住呼吸,為的是聽清楚柜臺之間的對話。
“哪個大隊?”
會計小輝,在最前面:“戰洪大隊。”
柜臺內,工作人員抬起頭,很不賴煩的樣子。
“到底是哪個大隊?“
“我們是戰洪大隊。”
“有戰洪大隊嗎?”
“沒有,沒有。”
“讓一下,同志。麻煩讓一下。”學義支書終于擠到柜臺前,“同志,我們是新改的‘戰洪大隊’。”
“你們以前是什么大隊?”
“楊家壩大隊。”
“公章。”
楊小輝把公章遞了過去。
“戰洪大隊,這個不行。”
“為什么不行?”有人問。
“要楊家壩的老公章!”
學義支書連忙小聲地問:“老公章帶來了嗎?”
“沒有。”
“壞了。”
工作人員說:“沒有公章,取不了錢。”
“讓過來,讓我們取錢。”后面的人喊道。
“不讓,堅決不讓!“大伙圍得更緊了。
“吵什么,小王?”一個中年男子從后門進來。
“主任來了。”王會計站起身。“楊家壩的人,沒有公章要取錢。“
“不帶公章準備取錢,奇事、奇事呀。“
“董主任,事情是……“
“不要解釋,取錢的大隊多著呢,你們不急人家急。再說,我們忙著呢!”
“小輝,你們幾個人在這里,我去找公社的關書記。”
“告訴你,學義大人,天王老子來了,我也是那句話,沒有公章不行。這是紀律,你們不懂的。”
“讓你們的人走開。”
“不讓,老子們就是不讓。”有人動粗,口里冒出不文明的詞語。
“讓過來,讓過來。”后面喊聲更大。
矛盾一觸即發,危在眼前。
1米7左右,身材高大,大手、寬腰,大臉、大嘴巴、大嗓門的學義支書提高了自己的聲音。
“董主任,還有后面兄弟大隊的同志們,事情是這樣的,一個月前,楊家壩改名為戰洪大隊,公社的第一書記關書記親自到我們楊家壩,表示熱烈的祝賀。
“今天,和兄弟同志們一樣,過年嘛,社員群眾都等著我們取錢,分紅過年。早晨來的時候,只帶了“戰洪大隊”的新公章,沒有帶以前的舊公章,是我們的不對。
“董主任,我們大清早出門,排隊確實不容易,總算是輪到我們取錢…
“我有個小建議,主任看行不行。讓小王會計把我們楊家壩的帳算好,把錢點好,說心里話,今天的數目有點大,我還有些擔心,董主任你們柜臺里的錢,夠不夠我們取喲?
“錢不夠,學義還準備把主任用八抬大轎,抬回楊家壩,向社員群眾作個交待呢,我們的財神爺同志!不信你數,我們真的是來了八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
眾人大笑起來。
現場的氣氛逆轉,學義大爺,您太有才了。為您點贊。
“董主任,第一,我馬上去街對面的公社,不超過五分鐘,把關書記請過來,當擔保人。第二,讓我們的年輕會計,回家取楊家壩的公章。不遠,十里路還不到,快去快回,最多一個小時。
“小輝、大毛,聽我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取公章。“
“是,書記。”
忽然,有人鼓掌。緊接著,屋子里所有的同志,紛紛鼓起掌來。
掌聲,就是理解,就是表明態度,就是發表意見,就是表示同意,更是一種贊揚!
我們需要理解,我們需要更熱烈的掌聲!
同樣此時此刻,遠在十里之外的戰洪大隊二小隊會計小輝的家里,卻是另一番的焦慮與等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