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不叫胡人度陰山
- 明末豪門
- 小木子2
- 2145字
- 2023-05-20 17:27:39
人形是可被塑形的,在科技大爆發到一定的程度之前,人們之間是團結的,也是內斗的。
相對團結,一直是我們所追尋的。
................
黑風刮過,沒有電力系統支撐的大地,從星空俯瞰而下,唯有神州大地的北京城,泉州一帶,拜占庭王朝,還有大不列顛的都城霧都等幾個星星點點。
“神州不滅,燈火不熄。”
炭火在灼燒著,溫暖著一米的小圈子,噼里啪啦的星火,是蟲鼠之外的聲響。
接近古塞外了,上千年的發展,已經是隸屬經濟繁榮的中原,如今卻為戰火所波及,盡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那又怎么樣?
做完戲之后,李源升自然是金蟬脫殼,離開了囚籠了,不過,是帶著一副面具罷了。也不是怕,只是如今明末未亡,皇太極還在,沒有清兵入關,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還算是一個看起來熱血的將領,低調,隱晦,透明,一直是李源升崇尚的生存之道,不僅僅是在商業的法則上,所謂,一物通,萬物通,不過如此。
“我不是討厭歷史上有清這一個王朝,而是,不喜歡這樣的一個方式罷了,還有,那數百年之后,被洋炮洋槍撬開的國門,山河破碎的百年!!!”李源升并沒有就此在亂軍的掩護下離開,而是帶著軍隊游蕩在四周。
一個小的民族,去操控這偌大的漢人王朝,就是以小家制約大家,在明君的時期還好,一旦出現一點差錯,后果不就是遭到反噬,愈加閉關鎖國,固步自封了。
“不管是我改變之后的歷史會不會變好,但是,我一定會去改變的,最差,也是要扶持一個漢人王朝。”
當然,打仗行軍布陣不是李源升的強項,有些天賦是學不來的,就像劉邦打仗統帥能力是很差的,也不會妨礙他最后坐上九五之尊,當上歷史上漢王朝的開國之君的。
他只是把他的意思交代下去,目前來看,辛有為是一個不錯的將領,至少是能沖殺,能臨危不亂的,能把數千人的軍隊操控得很好的將領,往大一點想,起碼是能夠統帥萬人軍陣的將軍。
不要去想著一支數千人的武裝小有的軍隊能夠在兩國的戰場上有什么行為,你要想的是,特別是在明廷明顯屬于弱勢的一方的情況下,該怎么做。
經此一戰,不管如何,大同府以北,是被廢掉了。
李源升的想法有兩個,一個呢,是輔助擊退皇太極的擄掠,不用謀士輔導,李源升就看出來了,除非情況特別順利,不然,只是時間的問題,皇太極不然是要撤退的,就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一個道理的,有些東西是需要支撐的,物質或者精神。
如果有超越人類層次的CPU大師,除外,想到這里,李源升不禁回憶起來了前世記憶上塵封已久的甚至不愿意去回想的非專業涉黑涉灰擅長使用非常手段的商業勁敵,那些已經不是正規商人了,很多情況下還是腐朽腐爛的罪惡團體。
除了擊退皇太極,另外,基于現在的國家動蕩情況,或許可以嘗試以此地為核心組建屬于自己的正式的軍事力量了,還是要套著其他的名義去執行,不過,算是在心理上完全投入和放開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有的布局,要朝著另外的局面而去了,也是李源升麾下勢力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必然。
這種情況,就是要參考一下,歷史上有名的“黃袍加身”了。
準確的來說,李源升只是一個代表了,一個勢力頂端的代表,就算是李源升在這一刻,下定了決心,要帶著家人和心里在意的人遠逃海外,做一個凈世的俗人,也只能自己脫離。
麾下的勢力,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推出一個繼承者,另外一個”李源升“了。
要么做,要么不做,萬事猶豫,全力出手。
”我從來不后悔以前的任何一個決定,因為,歷史是不具備改變的可能的,我更加在意的是現在,是下一刻,是下一秒,那么,向前吧。“
在當初放棄計劃一之后,投身這個亂世,就堅定了想法。
...............................
“不會是一股簡單的亂民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絕對不是明廷的軍隊,至少不會是明面上的明廷的軍隊的!!!”
黃色鎧甲,軍前議仗,收到了來自岳托的回報,不,是事情超出了岳托的意料,一只裝備一定數量的火槍,還有騎兵,是可以被重視的力量了。
行伍出身,后金的政治核心圈子比較靠前,岳托明白,需要供養這么一直數千人的幾乎算是成建制的軍隊,不是僅僅靠著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可以的。
那樣,就算是再有能力的領導人,只是一只有勇氣的流民軍隊會點詭計的不成氣候的勢力而已。
皇太極很重視這一點信息,這說明了,長期以來,除了和他們作戰的明廷,或許,將來,要面對的是大明王朝之下,隱匿的各種可能的勢力和人才。
多看歷史,不要小瞧任何一個小人物,歷史,在很多時候,是被小人物改變歷史的軌跡的。
君不見三國的劉皇叔,制霸漢中,關羽揮刀北上的時期,如果萬眾一心,沒有小人作亂,那么,歷史就一定會改變的。
“岳托!”
“在!”
“還要再麻煩你了,當好你的前鋒營,記住了,沒有我的命令,不要后撤,我需要時間。”
真正的明君,優秀的政治家,從來不是賭徒,一直數千人的精銳并不可怕,如果有數支呢?
皇太極所謂的一次次冒險,都是在強大情報支撐和軍事嗅覺下的,現在,在外,軍情不覺。
.....................
大同以北,原本沒有什么心思在前鋒營的明末宿將盧象升對于傳遞回來的情報大感意外,這么一個什么回事。
“北京城的那些家伙,是不要命了嗎,該死的,究竟是誰,竟然連火器都賣,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是四書五經的讀圣賢書的人?”
在這一個,盧象升有一種想要吐血砸東西的沖動。
深居高位,飽讀詩書,在經驗的理解下,這么大量的火器,除了對面的后金繳獲的明廷火器,就只有北京城有這個產量了。
紅衣大炮,是戰場利器,作為軍事家,盧象升明白,在機動作戰的情況下,幾十上百支火器,有多大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