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的一生,不管王侯將相,誰的時間,在這一刻都很寶貴。
你可以接受躺平,卻不能不允許別人的進步,它日,被別人踩在頭上,也是理所應當的呢!
………………
我們做事情看前面,站隊有旗幟,前面的領頭標已經歪了,就很容易亂套了。
南直隸,廣陵城,這里的商賈環境幾乎達到了明朝初期洪武時期。
姚家出事了,作為南直隸最具傳奇色彩的商賈家族,被崩掉了,差不多要被處理了。
明面上是有罪的,實際上是什么情況,大家都很清楚,心知肚明。
暗地里,已經有大量的資金轉移離開,沒有誰愿意幾代人免費勞心勞力幫別人打工。
如果不是現在正直戰亂動蕩,各地反賊勢力強勢復蘇的復雜環境,不知道因為這件事情的影響,直接導致南直隸衰敗多少年。
和其他惶恐不安的人不同,姚家反而沒有什么動靜,與其說是沒有什么動作,不如說是沒有辦法有動作。
一塊肥肉,流油流水,漬漬漬………………
你姚家啊,就安安靜靜地呆在砧板上,就好,不要搞出什么大家不開心的事,那就會更加不愉快了。
呵呵呵,最強的防守就是進攻。
想要防住和控制住姚家的力量,總會出現漏洞的。
“譚棕,可能需要你出面的時候了,想不到這埋伏準備的最后的手段,還是用上了。”
密室,姚家家主坐在主位上,臉色蒼白如同白紙,無神的眼神,蒼白的嘴巴,很是無力。
腦海里浮現了老父親臨終時的話語,“我姚家作為商賈之家,太強了,是沒有能力去留下這些財富的。今后,你要多多散財,家族才能…………長盛久衰!!!”
面前,跪著一個肌肉蓬發,雙眼如老鷹的嘴巴,堅定無比,就像是射出去的箭支一樣,有往無回,又好似一根鐵釘插在屋子的中央。
帶著一面藏藍色面具,陰影下的人。
自始至終,沒有動過,哪怕姚家家主怎么說話,唉聲嘆氣。
其實,姚家有著屬于自己的秘密力量,純粹戰斗形狀的,除了戰陣戰型不沒有經過訓練,是一流的部隊力量,分散了來了,足有兩千人上下。
這是他的老父親,留給他的最后底蘊,有的東西,在聰明人的眼里,不難預測,難以做到的,是改變。
和王朝一樣,姚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了。
“只要我還活著,小姐就不會死!!!”
面具男終于說話了,就算是在這里,他的聲音也是經過加工處理的,聽不出原本,很是渾濁。
有著話語不需要交待,該忠心的人會忠心,該相信的人你不相信也沒有辦法。
一切盡在不言中!
“如果一切不順,這些人,就當是我送你的最后的禮物吧!”
“我姚家有恩于你的父親一輩,不是有恩于你,不能因此鎖死你,你也不應該困頓于此。”
沒有人愿意舍棄一個忠心耿耿的可以為你死亡的戰士,姚家將滅,其言也善,感受到譚棕的腳步聲即將消失,姚家家主身體的力氣仿佛完全消失了一般,他的一生,如同泄了氣的氣球一般,從未這么落寞,當初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天之驕子啊。
暗道的腳步聲一頓,就比消失。
在這個兵只知道將,不知道帥,姚家底部的戰斗力量或許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效忠的對象是廣陵姚家。
這是一個忌諱!
譚棕身上的限制枷鎖正式被完全釋放了,后面的人生選擇權利歸還他自己了。
千萬不要去賭恩情,賭忠義,唯有權利與錢財才能規則限制!
………………
姚家門外,四處是暗探,來自各方勢力,其中,以廣陵衙門和南直隸府特派的胥吏為主,兼備混職業的錦衣衛以及一些“好事者”勢力。
一輛馬車,一個笑瞇瞇的儒雅白面書生模樣的人出現,停留在了姚家門路,四周監視的人打死了精神,真的挺無聊的呢。
白面書生停留在了姚家門口一會會,環顧一下四周,再次離開,只是,后面多了幾個尾巴。
總該不會無緣無故停留在這里觀察曾經的廣陵首富府邸吧?!
行駛中的馬車,白臉書生的笑容更加嬌艷了幾分,瞇瞇眼也更加如同一條線狀了。
………………
北京城里。
黑色冗長石磚街道,如同白天一般熱鬧不已,出了奇了。
一個渾身都是血的半撐在地上,臉色絕望慘白的男子,捂著身上一處傷口的手上,尖刺利刃猶在,劇烈的戰斗,沒有一丁點影響,頂級的兵器。
姚家護衛,身上多了幾條鞭痕,衣服破爛了不少,還有著幾處腳印,倒是沒有大傷,手中的軟劍已經不在了,換了一柄從馬車上脫落的木棍,氣息也有點凌亂了。
李源升,也不再在馬車那邊躲避了,手上也是一柄木棍,更加長和有力,沒有什么懼怕地站在姚家護衛身后。
兩名前來刺殺的男女殺手,位置不是很好,在偏頗的中央位置,眼神盯著李源升,警惕地環顧四周。
還有另外一邊,碎石,坍塌的地道,煙塵,混亂,七八個拿著小短刀的剽悍男子,眼神盯著那名刺殺陸歌逃了出來的男子,同時懼怕地看著中央刺殺李源升的男女,感覺是老相識的樣子呢!
夜晚的風是冷的,吹人毛骨的,無風自動,李源升冷汗直冒,握緊手中的長棍。
剛剛差一點死亡了,好在混亂把節奏打亂了,讓他和姚家護衛有了一點轉圜的空間。
“我沒在這里得罪誰啊?!一個巡邏的衙役都沒有,這還有一點皇城擔當嗎?!”
李源升已經看出來了,是一個大能量人要處理掉自己。
或許是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政敵吧。
有了大學生孫傳庭的提點,加上后世的經驗,“想到知道誰的人,就要分析人死了,最后對誰最有利!”。
果然,世事難料,福兮禍之倚,禍兮福之所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