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價值觀
- 文字藝術家從網文寫手開始
- 心中半瓶墨
- 2357字
- 2022-08-13 18:31:54
何奕看著林陽發過來的合同的郵寄地址,距離自己也就幾百米的距離,發快遞就有些浪費了。
步行來到起閱的大樓,居然看到了葉晨。
“又見面了,看來緣分未盡啊。”
葉晨白了何奕一眼,笑著的說道:“作為我提前離開的賠罪,我請你喝奶茶。”
在樓下奶茶店買了奶茶,何奕說道:“謝謝你的奶茶。”
兩個人來到編輯部,林陽看著何奕手中的奶茶,笑著說道:“那可是我們編輯部少見的美女,你小子怎么認識的?下手挺快啊。”
林陽的話,讓何奕有些哭笑不得,解釋說道:“我們也才認識兩天。”
把合同遞給林陽之后,并且把錢轉給他,說道:“我就先走了。”
一個出租屋之中,胡子拉碴的男子盯著電腦屏幕,《雪中》超越了他的書的排名,這讓他很不爽。
《雪中》他認真的看過,的確是寫得不錯,但是他怎么都不相信,這是一個新人寫出來的。
如果是老作者有這樣的筆力,黃軒認為沒有什么問題,可是一個新人怎么看都不像。
于是在論壇之中開了一個帖子《雪中,不可多得神作。》
雖然都是在寫《雪中》的各種好,但是字里行間都在懷疑,《雪中》不是新人所寫的。
很多人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也懷疑《雪中》的作者是否有其他人。
大多數的作者倒是看的很清楚,要是有這樣的質量,自己發布了,掙錢不香嗎?
很快有人扒出《雪中》作者的信息,掛在了論壇上。
浮光掠影,本名何奕。是首都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畢業。
與編輯林陽是校友,曾經獲得校園最佳編劇獎,是曾老的得意弟子。
黃軒看著資料:“我丟,這小子這么牛的嗎?曾老的得意弟子,怎么混成網文寫手了。”
林陽也看到了這篇帖子,自言自語的說道:“這就被挖出來了,這小子這下就成了傳統作家的抨擊對象了。“
葉晨作為中文系的學生,自然知道曾老的地位。
就是想不通為什么,何奕會選擇當一名網絡編輯。明明可以在編劇的路上,走的很好的。
這件事情很快就被頂上了熱搜,畢竟曾老的影響力太大了。
有傳統文學作家評論道:“何奕作為曾老的徒弟,居然去網絡小說那種糟粕云集的地方,簡直是丟曾老的臉面。”
這條評論得到了,很多傳統文學作家的支持。
網文作者很多人,對于這些傳統作家的觀念很是不服,在下面理論。
“存在即使合理,網絡小說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可能存在一定的糟粕,但是不能全盤否定。”
“網絡小說既然可能生存下來,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你可以不看,但是也不能詆毀吧。”
曾老授課的時候,有學生問道:“曾老,你怎么看待,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
他笑著說道:“網絡文學這個名詞出現的時候,我和何奕有過一次探討?”
“他說,傳統文學具有一定的嚴肅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受眾范圍小。”
“網絡文學他不了解,他無法評價。所以他去當一名寫手,去了解網絡文學。”
曾老掃視了一眼學生們說道:“何奕說過一句話,對于不了解的事物,不做評價。”
“這才是一個學者,應該有的態度,我把這句話,送給你們。”
曾老的這番話,很快出現在網絡之上,很多傳統作家開始閉嘴。
他們惹不起曾老,畢竟曾老在文學界的地位很高,但是何奕就不一樣了。
這些人開始討伐何奕,有人問道:“何奕,你現在也在寫網文,那你說說網絡文學。?”
在微博之上,很傳統作家都在@何奕。
何奕接通曾老的電話:“小子,那些人現在可是向你逼宮,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挺期待的。”
“你小子,什么時候回來?”
何奕沉思了幾秒后回答道:“現在是七月末,我九月去讀研究生的時候。”
“也好。”
何奕寫下了一篇,《淺談網絡文學》。
很多人認為網絡文學是糟粕,不外乎是網絡小說文筆過于小白,大多數都是一些幻想故事。確實和傳統文學的高大上,富有意義不同,受眾也不太一樣。
文學不僅僅是小說,還有詩歌、劇本、散文等等。網絡文學滋生在網絡的土壤之上,小說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位置,那我就從網絡小說開始談。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所以并沒有太多的時間,靜下來看嚴肅的傳統文學。
反而直白、簡單的小說,更適合碎片化的時間觀看。很多人看小說只是為了放松,亢長、難懂的小說的確不太適合。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網絡小說屬于通俗文學的范疇,肯定不如傳統文學那般的嚴肅。既然有陽春白雪,那必然就會有下里巴人。有俗就會有雅,你有你的雅,我有我的俗。
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最大的區別,就是載體的不同。
一個作品可以因為文筆、內容、思想,而有優劣之分,不該因為載體的不同被分為三六九等。
網絡小說正在飛速的發展,承認目前確實大部分的作品,缺少文學性和思想性。
我們的文化一直是具有很強的包容性的,我相信隨著不斷的完善,剔除其中的糟粕之后,網絡小說會變得越來越好。
網絡小說的工作者,幾乎全年無休,不間斷更新,這種精神不輸給傳統文學的作家。
畢竟我在這一行的時間不長,只有一些淺顯的認知。還是那句話,你只能評價你了解的事物,不能看到了一些片面的東西,就全面否定。
何奕的這篇文章,很快就引來了大量的圍觀,很多吃瓜群眾把這篇文章頂上了熱搜。
因為這篇文章,網文再次的進入到了很多人的眼中,包括上級部門。
有的領導笑著說道:“這小子說的有些道理,我們的文化一直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但是對于網絡文學需要正確的引導。”
“不管是怎樣的文學作品,都需要正確的價值導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為首的大領導沉思了片刻之后說道:“引導是必須的,網絡文學的受眾越多,越是需要正確的價值觀。”
很快,幾個有關部門的人,來到起閱網審查。
“存在即使合理,我們自然不會否定網絡文學。只是網絡文學也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需要剔除其中的糟粕。”
“隨著網絡小說的發展,讀者的年紀越發的小,很多不太適合出現。不光是小說,整體的網絡環境都要改變。”
幾個人商討了一段時間之后,老者說道:“目前,就這么多了,給你們三個月的時間自我整改。”
“該刪除的刪除,改修改的修改,到時候可就不講情面了。”
次日,出臺了《關于互聯網正確價值觀的若干指導意見》
最后標明:為期三個月時間整改,之后如若發現違規之處,從平臺開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