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說明
1926年,弘一法師云游經過上海,來到豐子愷家中探望。豐子愷請弘一法師為自己的住所取名,弘一法師讓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他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拆開來都是“緣”字,遂名寓所為“緣緣堂”。緣緣堂并沒有廳堂,是一個象征性的名稱,以后豐子愷每遷居哪里,橫披便掛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鄉石門灣造成像樣的宅院,給緣緣堂賦予真的形。
因為有弘一法師為豐子愷的寓所緣緣堂命名,所以豐先生稱緣緣堂為“靈的存在”,而那些冠以緣緣堂的隨筆,由此也充滿睿智與靈氣,這正應了郁達夫對于緣緣堂隨筆的評價:“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
本次出版的“緣緣堂書系·豐子愷插圖本”包含《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緣緣堂新筆》《緣緣堂·車廂社會》《緣緣堂·隨筆二十篇》六本散文集,每篇散文皆為豐子愷在緣緣堂時期創作。
豐子愷的緣緣堂系列作品在歷年的出版過程中多次被拆分組合,形成各樣版本的文集。本書系的文集皆采用初版本的篇目,且配上大量豐子愷在緣緣堂時期創作的漫畫,還給讀者一份原汁原味的“緣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