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封手書,招攬人才
- 麻了!遍地八奇技,這是三國?
- 奇天八夜
- 2122字
- 2022-08-31 22:59:31
“如此說來,京城那邊,陛下應該確實是駕崩了。”陳群看向眾人。
語氣,還帶了一絲疑問。
然后荀彧的一聲長嘆,證明了陳群的說法。
“天星崩,中宮碎……”
荀彧搖頭嘆道:“只怕,不止是陛下駕崩這么簡單啊!”
“朝政腐壞,宦官弄權,外戚掌兵,如今天子駕崩,恐怕天下必將生亂了!”郭嘉卻沒有嘆氣,反而眉飛色舞一般的談論著他對天下的看法。
對于郭嘉說的這一點,大家幾乎都是贊同的。
任何一個時代,宦官弄權干政,后宮一手遮天,外戚把持兵馬,都是十分危險的。
更何況,靈帝時期,還有大量的買官事件。
任何時代,官職明碼標價,被當成貨物來售賣,那都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首先的一點,朝政就不能清明。
朝廷,也將在民間失去公信力。
那些都是比較宏觀的壞處,說點實在的,那些傾家蕩產購買官職的人,在上任之后肯定會變本加厲的貪腐,中央官員找地方官索要賄賂,而地方官呢?
他們肯定,就要盤剝老百姓。
說到底,還是百姓遭殃了。
這也是為何,張角的太平道數年間,就能擁兵數百萬,席卷整個中原的原因。
買官賣官,然后官官相護,官員們又層層剝削,百姓卻看不到一點生存的曙光,再加上一點自然災害,星星之火便開始燃燒了起來。
以郭嘉的見識,能猜到天下將亂,肯定不是難事。
也不止他能猜得到。
荀彧一樣能猜到,所以他說道:“長文,我打算告誡父老鄉親們,暫時遠離潁川以避禍。雖然眼下黃巾軍黨羽大多剪除,可潁川乃是四戰之地,一旦天下生變,必定遭受兵禍。”
“怕是難。”
陳群感慨道:“想要讓鄉民們離開故土,舍棄這里的家業,怕是沒幾個人會愿意的……實不相瞞,我現在只等京師那邊的消息,一旦確定有變,就得帶領家人,立即離開潁川,尋找一個地方避禍了。”
荀彧和陳群他們,居然現在就能猜到,將來潁川會遭受兵禍?
丁野不得不暗暗為他們的聰明,點了個贊。
當然,他也清楚,荀彧是有這個本事的。
這位出處留香的未來荀令君,確實早就察覺潁川會遭受戰亂,曾經勸說鄉親們逃離避禍,他自己還跟著家人們到了北方,投奔過袁紹。
當然,那是兩三年以后的事情了。
眼下已經入冬,北方多雪,要走也不是現在。
可對于丁野來說,這就是一個拉攏人才的好機會啊!
“諸位不妨前往河內一趟,攜我手書,在我父親帳下暫且任職。”
丁野笑道:“我父雖然是一介武夫,不過河內頗有兵馬,且忠心漢室,將來若是天下有變,河內與洛陽不過一河之隔,無論是出兵勤王,還是堅守本州之地,都能保諸位以及你們的家人無憂了。”
對于丁野的提議,陳群和荀彧對視了一眼。
不過,他們都沒有現在就回復。
陳群只是拱手道:“公子大義,陳長文比不敢忘,若天下生變,再做決議不遲……不過,家父目前就在京城,甚是掛念。”
“如此,你到河內,不是距離京城,近在咫尺了么?”
丁野繼續勸說著,又對荀彧說道:“文若先生也不必急于答應,我的手書你且留下,將來有需要,隨時再來便是。”
荀彧想了想,說道:“好,多謝公子!”
江湖行走,多個朋友多條路。
這個道理是誰都明白的!
接下來,陳群讓奴仆送上筆墨紙硯,然后丁野開始寫親筆信,一連寫了三封,陳群和荀彧一人一封之外,最后一封卻交到了郭嘉的手中。
這些人里面,只有郭嘉出身寒門。
潁川陽翟郭氏確實是名門,也是望族,不過到了郭嘉這一代,已經不是同宗,只能算是同族而已,所以陽翟郭氏是可以和荀氏匹配的高門。
但是郭嘉這一脈,已經屬于是寒門了。
當然,就算是寒門,也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
但是寒門子弟的身份,放在這個涼亭里就有點不夠看。
年齡最小的諸葛亮,雖然才八歲,都出身瑯琊諸葛氏,更別說周瑜、陳群、荀彧他們。
可是丁野,卻也將這樣一封足以在亂世來臨之中,幫助他一家人找到一個庇護所的親筆書信,鄭重其事的交到他的手中……
郭嘉不免,心中有些受寵若驚。
何況,丁野還是天師道師君傳人……
在異人界,身份也十分尊貴。
至于為人和風度,也不用看別人,就看他兩個徒弟好了。
一個周瑜,英才不群。
一個諸葛亮,小有大智。
他們二人的師父,能差勁嗎?
郭嘉是三人中,接到丁野手書之后,唯一一個還禮了的!
對此,丁野心領神會。
然后心中大喜……
看這意思,這位有名的軍師鬼才,是要被自己給拿下了啊!
雖然說,沒能忽悠到陳群和荀彧去河內,還是很遺憾的,但是能得到郭嘉,他心里也很高興了。
亂世將至。
張角臨終之前的話,猶在耳邊。
已經出山、下山并且入世的丁野,自然也不得不要為將來謀劃一番。
要不然,他收周瑜和諸葛亮做徒弟干什么?
丁野心中思考了一番。
眼下,父親麾下有呂布這樣的武將。
還有一個張遼,盡管還沒有會面,但是因為他返回家的原因,張遼沒有被丁原派去京城,繼續留在了河內,等他回去就是為他所用。
然后,現在門外還等著一個徐晃。
不過就算是這樣,丁原手下也就只能說是武德充沛而已。
有武將,也有勇將。
但是,沒有謀臣。
周瑜和諸葛亮,年齡還太小。
他們現在,在軍事上的見識,肯定還不夠成熟。
只能算是儲備人才。
那么現在能即插即用的謀臣,眼前就有兩個。
荀彧最好,因為他人脈廣,見識深。
然后就郭嘉了!
所以接下來,丁野對郭嘉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天子已崩,只怕再晚的話,想過京城前往河內便麻煩了,所以我也打算盡快趕回去。接下來的京城,恐怕將是風云際會,亂世出英豪,諸位若是有興趣,不妨今夜前來城中客棧一會。”
這番話,讓郭嘉眼前一亮。
因為說得太對了!
亂世,何嘗又不是有志之士崛起的一個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