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海上之城
500—1150

“他們像水鳥一樣,在海浪上筑巢。”

公元9世紀初,兩位威尼斯商人乘船從埃及回到威尼斯,帶回了一件無價之寶。他們堅稱這是圣馬可(St Mark),即《馬可福音》的作者、圣保羅的同僚的遺骸。大約八百年前,在圣馬可前往羅馬傳教的路上踏入威尼斯,似乎聽到天使在召喚,告訴他終有一天他的遺體將被安放在威尼斯?jié)暫械囊蛔鶏u上。這兩位商人聲情并茂地講述他們的冒險故事:他們到達亞歷山大圣馬可的墓地后,對那里的守衛(wèi)循循善誘,終讓他們進入圣殿;他們剪開裹尸布運走了尸體,用大多數(shù)圣徒傳中未有記載的圣徒圣克勞迪安(St Claudian)的遺體來頂替。他們把圣馬可的遺骸藏在一個籃子里運到港口,上了一艘威尼斯人的船。但是這個圣物發(fā)出的氣味實在太大,港口管理員登船檢查時對此產(chǎn)生了好奇。檢查過程中,他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放在圣徒遺體上的一堆腌豬肉,出于他們宗教情感中對豬肉的厭惡,他們倉皇離船而去。港口管理員離開后,威尼斯人把圣體裹在一塊帆布里吊在桅桿上,伴隨著海上吹來的輕風(fēng)駛離亞歷山大港,橫跨地中海回到威尼斯。

圣人遺骸安全抵達威尼斯后,官方認可這是圣馬可的真身,市政當(dāng)局莊重地接收了遺物,大家都說這件遺物珍貴無比,當(dāng)局要妥善安頓好,這樣圣人必定會守護威尼斯的繁盛和榮光。不出所料,總督對此十分重視,作了精心安排,將圣人的遺骸重新埋葬于總督府與圣狄奧多教堂(St Theodore)之間的一座小教堂里。圣狄奧多是威尼斯的第一個守護神,他和龍的雕像后來矗立于小廣場(Piazzetta)1西頭立柱的頂端。

早期定居者“像水鳥一樣”生活,他們的家“分散在水面上”。他們的神廟“由來自帕多瓦的難民建造的,獻給圣賈科莫”

在當(dāng)時,城市并不處于現(xiàn)在的里亞爾托島這個位置,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大運河的深水航道將其隔離開了。2潟湖沼澤地上最早的居民來自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亞得里亞海沿岸城鎮(zhèn),他們?yōu)榱硕惚苤袣W的蠻族逃到了這里。5世紀初,中歐的蠻族開始大舉侵入羅馬帝國。最先到來的是阿拉里克(Alaric)率領(lǐng)的西哥特人,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了羅馬;隨后是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Attila)率領(lǐng)的匈奴人;匈奴人之后是汪達爾人,汪達爾戰(zhàn)士勇猛異常,他們把臉涂成黑色,橫行于整個西班牙,蹂躪了北非。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最后一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被日耳曼雇傭軍將領(lǐng)奧多亞克(Odoacer)廢除。公元493年,奧多亞克被東哥特王狄奧多里克(Theodoric)刺殺。緊隨東哥特人而來的是另一支日耳曼民族——倫巴第人,他們從北方大舉入侵。幾個世紀的動亂使這里成為避難者的家園,難民紛紛涌入,他們期盼掠奪者會止步于這片如此寬闊的海面和淺灘,轉(zhuǎn)而去尋找更容易接近的掠奪目標(biāo)。當(dāng)警報解除后,很多避難者又回到了他們那個已經(jīng)滿目瘡痍的家園;但有一些人留了下來,用狄奧多里克一位官員的話來說,“他們的家像基克拉迪群島(Cyclades)一樣散布在海面上”,像陸地上的人拴馬那樣把平底船系在住宅的門上,他們“像水鳥一樣”生活,“一半在海上,一半在岸上”,“用扭曲的柳樹枝筑堤來防御海浪的沖擊”。他們用平底鍋收集海鹽;而且,在進行海鹽貿(mào)易的同時,他們用鹽來保存從潟湖里捕到的魚與沼澤地蘆葦蕩和茅草叢中網(wǎng)到的水鳥。與內(nèi)陸的居民不同,古羅馬威尼西亞(Venetia)省來的各階層人民“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他們住同樣的房子,吃相同的食物。“嫉妒,這一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缺點,在這里前所未聞。”

隨著歲月的流逝,島上的居民漸漸形成了一種城邦,每個社區(qū)推選代表到中央權(quán)力機構(gòu)任職;盡管各島嶼之間恩怨不斷,但在8世紀前半葉,他們還是任命了一位領(lǐng)導(dǎo)人,稱為公爵(Dux),這個詞在威尼斯的方言中發(fā)音為總督(Doge),是羅馬帝國的巨變導(dǎo)致了這一任命。

西羅馬帝國土崩瓦解了;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遷都拜占庭,那時的拜占庭只是博斯普魯斯海岸歐亞交會點的一個小鎮(zhèn)。君士坦丁在這里建立城市,稱為新羅馬,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在那里建造了龐大的宮殿,比競技場還要高。他的一位繼任者,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決定將蠻族趕出意大利,加強中央集權(quán),恢復(fù)純正的基督教信仰。自此以后,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國皇帝們一直以純正的羅馬血統(tǒng)自居,把意大利視為本國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67年,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對羅馬進行國事訪問時,他的一舉一動,就好像這座不朽之城是他的私人財產(chǎn)。

隨著威尼斯人在亞得里亞海上的實力不斷增長,他們給君士坦丁堡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們駕駛平底船把貨物送到拜占庭帝國在意大利的首府拉文納(Ravenna);查士丁尼皇帝的大將軍貝利撒留(Belisarius)——他曾受命將意大利重新并入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并且他的繼任者宦官納爾西斯(Narses)都可以征用威尼斯人的船只。作為獎賞,也為了今后能繼續(xù)獲得援助,他們獲得了一定的特權(quán),比如,雖然名義上仍從屬于拜占庭,但享有充分的自由。然而,到了拜占庭帝國皇帝利奧三世(Leo III)時期,這是位敘利亞人,他下令銷毀所有圣像,此事在意大利掀起了大范圍的風(fēng)波。在羅馬,人們在格列高利二世(Gregory II)的領(lǐng)導(dǎo)下發(fā)起反抗;在拉文納,皇帝派駐的代表遭到謀殺;還有,在意大利其他城市,許多獨立領(lǐng)袖公然挑釁帝國意志。在威尼斯,那時設(shè)立的總督職位將延續(xù)一千多年。

對君士坦丁堡的反抗,持續(xù)時間并不長。第一任總督很快得到東羅馬帝國的承認,被授予“執(zhí)政官”(Consul)名號,希臘語中是Hypatos,他的后代將這一詞作為姓氏。希臘對威尼斯的影響無處不在,這座城市與拜占庭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緊密——從威尼斯人與君士坦丁堡家族經(jīng)常通婚可以看出這種關(guān)系更加持久。事實上,相比威尼斯各家族與潟湖區(qū)各島嶼的關(guān)系,他們與君士坦丁堡家族的關(guān)系要更加牢固。這里經(jīng)常爆發(fā)激烈的爭吵,前四位總督都被強行罷黜,鮮有家族能不被卷入持續(xù)的爭吵和仇殺之中。到804年,第七任總督奧布萊里奧·德萊·安特諾略(Obelario degli Antenori)上任時,不少頭面人物提出,他們的生活應(yīng)該更加美好,貿(mào)易應(yīng)該更加繁榮,應(yīng)該讓那些強有力的保護者監(jiān)管政治事務(wù)。然而,由于倫巴第軍隊的入侵,拜占庭對意大利的統(tǒng)治終結(jié),在此情況下,可以預(yù)料,威尼斯人只能投靠查理曼大帝(Emperor Charlemagne)。查理曼大帝的父親曾應(yīng)教皇斯蒂芬二世(Stephen II)之邀,打敗了倫巴第王國。查理曼在羅馬的加冕意味著羅馬帝國的恢復(fù),此后不久,在805年圣誕節(jié),親法蘭克派的威尼斯商人認為,與法蘭克結(jié)盟對擴大貿(mào)易非常有利,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總督在亞琛(Aachen)表示效忠查理曼大帝,并娶回了一個法蘭克新娘。

自從奧布萊里奧·安特諾略把他的總督夫人(Dogaressa)帶到威尼斯,近年來威尼斯的外觀起了很大改變。馬拉莫科島(Malamocco),即現(xiàn)在的利多島(Lido)上出現(xiàn)了許多早期建筑,而當(dāng)時的北部島嶼上人煙稀少。這些島嶼地勢低洼,海水經(jīng)常倒灌,房子的地基不牢,容易倒塌在爛泥地里;由于潟湖里的水經(jīng)常泛濫,不時有陸地完全消失。但人們認為,如果將這片群島區(qū)域適當(dāng)加固,使之能夠承受石頭和木料的重量,這將是威尼斯人理想的生活居住地;這里是一片水上世界,河灣眾多,縱橫交錯,馬拉莫科和佩萊斯特里納(Pellestrina)狹長的島嶼將亞得里亞海擋在外面,潟湖里的水將其與內(nèi)陸隔離,只有非常熟悉這片地形的人才能渡過此地。

到公元8世紀,大型建筑開始出現(xiàn),最早出現(xiàn)在小島奧利沃洛(Olivolo)上,也就是后來的城堡區(qū)(Castello),成為社區(qū)的宗教中心,建有圣伯多祿圣殿(San Pietro di Castello),3后來,它西面的島上也開始建造大型建筑。人們在一些較大的島上開鑿運河,成千上萬根厚重的木樁被打入淤泥之下的黏土中,潮濕的土地上的水排干了,四周用扶墻支撐,海水無法進入。起初建的房子大多又矮又小,建筑材料取自內(nèi)地松林里的木料,房頂用茅草覆蓋,這樣使地基受到的壓力盡可能小;但也有一些建筑是用石頭建造的,包括總督府(Doge's Palace)4和供奉施洗者約翰父親圣扎卡利亞(San Zaccaria)的教堂和修道院,拜占庭皇帝利奧五世(Leo V)把圣扎卡利亞的圣體交給了威尼斯。5832年,在圣扎卡利亞教堂的旁邊、面對它西面窗戶的位置,建造了另一座教堂,用于供奉圣馬可的圣體。6

大多數(shù)居民依舊靠運河上的船出行;但在較為寬闊的街道上也經(jīng)常能看到騎馬的人,他們騎馬經(jīng)過教堂前面的空地,在海濱小道,甚至在根據(jù)寬度來命名的蜿蜒狹窄的小巷里騎行。騎行間歇,他們可以把馬拴在路邊的樹上,在圣薩爾瓦多(San Salvatore)7教堂前的廣場上有一家老人院,那里樹木枝繁葉茂。當(dāng)總督的顧問們聽到馬蹄鐘的鐘聲前來總督府開會時,總是把馬拴在這里。

親法蘭克的總督奧布萊里奧和他的兩個兄弟邀請查理曼大帝的兒子丕平(Pepin)駐防威尼斯,這令君士坦丁堡非常沮喪,現(xiàn)如今,通過丕平的這次出征,這些島上的建筑智慧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不僅那些親拜占庭的威尼斯人全力反對總督邀請法蘭克人駐防,全體威尼斯人也十分珍視拜占庭皇帝長期以來慷慨給予他們的獨立地位,他們奮起反抗他們的領(lǐng)袖。奧布萊里奧和他的兄弟被打敗了,后被流放;人們選出一位社區(qū)領(lǐng)袖擔(dān)任總督;經(jīng)過緊急準(zhǔn)備,這位總督給了丕平國王和他的軍隊另一番待遇。潟湖上的航道被阻塞了,標(biāo)志航道的彩色標(biāo)志桿和航標(biāo)被移走,一排排削尖的木樁打入河床。在做好防御的同時,威尼斯人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對付每一個法蘭克人。據(jù)后來的記載,當(dāng)他們聽說國王丕平已輕而易舉地占領(lǐng)了內(nèi)陸,跨過佩萊斯特里納島,并揚言要餓死他們的時候,他們還向法蘭克人投擲烤好的面包。威尼斯人的勇敢抗?fàn)幗K有回報:當(dāng)時丕平的幻想破滅,行將就木,他不情愿地接受了賠款,撤走了軍隊;從此威尼斯人的自由得到了承認。從理論上講,威尼斯仍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行省,814年,法蘭克和君士坦丁堡皇帝之間訂立了一個條約,承認了威尼斯實際上的獨立;從此,威尼斯的獨立地位更加鞏固了。

然而,當(dāng)時的威尼斯還面臨其他敵人,不僅有斯拉夫人的海盜船,這些海盜船從達爾馬提亞(Dalmatian)各個港口沖出來襲擊亞得里亞海上的威尼斯商船,還包括北非的撒拉遜人,他們的基地在西西里島(Sicily),經(jīng)常到希臘的阿普利亞(Apulia)和卡拉布利亞(Calabria)等鎮(zhèn)上搶劫,他們對亞得里亞海南部的貿(mào)易構(gòu)成了巨大威脅,比北部的海盜更加危險。威尼斯的艦隊日益強大,可以不懼海盜的威脅,許多海盜船被俘獲或撞沉;但當(dāng)強大的威尼斯與拜占庭聯(lián)合編隊到卡拉布利亞沿海攻擊撒拉遜人時,卻屈辱地吃了敗仗。此役威尼斯失去了不少最大最珍貴的軍艦,科馬基奧(Comacchio)湖北部的波河三角洲是一片充滿危險的水域,但撒拉遜人仍能持續(xù)追趕這支戰(zhàn)敗部隊的殘部,一直追到潟湖深處。

威尼斯的東面是馬札爾人(Magyars),他們從中亞大草原來到喀爾巴阡山,涌入潟湖區(qū)周邊的內(nèi)陸城鎮(zhèn),并占領(lǐng)了佩萊斯特里納,他們是殘忍的戰(zhàn)士,也是熟練的水手,他們迅速占據(jù)了丕平戰(zhàn)敗留下的空間。當(dāng)時的總督是888年當(dāng)選的彼得羅·特里布諾(Pietro Tribuno)。這是一位有遠見的人,下決心要與共和國周邊的國家保持好關(guān)系,令他十分擔(dān)心的是,如果敵人也像威尼斯人一樣富有海戰(zhàn)經(jīng)驗,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島上的防御漏洞。他下令鑄造一根巨大的鐵鏈橫跨在大運河上,一端在圣格雷戈里奧(San Gregorio)教堂8,另一端在加吉宮(Palazzo Gaggia)9邊上現(xiàn)在的歐羅巴及雷吉納酒店的位置,他還修建了一堵很長的防御墻,從城堡區(qū)的城堡穿過總督府前面的水道一直延伸到百合圣母教堂(Santa Maria Zobenigo)。10

在建造這些防御工事的時候,威尼斯仍享受著和平的時光,貿(mào)易十分繁榮昌盛。彼得羅·特里布諾死后,他的繼任者奧爾索·帕提西帕奇奧(Orso Participazio)繼續(xù)實施這些明智的政策,但是奧爾索死后不久,總督職位落到了自大好戰(zhàn)的坎迪亞諾(Candiano)家族手里。第四位坎迪亞諾總督是一個狂暴專制、剛愎自用的家伙,年輕時做過海盜,在他的眼里,一切制約他職權(quán)行使的規(guī)則都是繁文縟節(jié),一概置之不理。他生活奢靡、揮霍無度,用外國雇傭兵擔(dān)任宮廷衛(wèi)隊,還做出了一件出格的事情,就是休了自己的原配,迎娶托斯卡納侯爵(Marquis of Tuscany)的妹妹為妻,侯爵為妹妹準(zhǔn)備了豐厚的嫁妝,然后,他的兒子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dāng)選為托爾切洛(Torcello)主教。公元976年,他與托斯卡納反目,吵得不可開交,此時他濫用手中的權(quán)力,要求民眾站在他這一邊,憤怒的民眾襲擊了總督府,點燃了總督府周邊的木頭建筑,總督府幾乎被燒成平地,熊熊大火差點蔓延到整座城市。彼得羅·坎迪亞諾的妻子獲準(zhǔn)逃離,但她的兒子被長矛刺死,坎迪亞諾本人被貴族用劍活活砍死。

大教堂中的立柱、柱頭和馬賽克鑲嵌畫,約翰·拉斯金的素描

威尼斯的大片地區(qū)成為廢墟。圣伊西多羅(Sant' Isidoro)教堂被完全燒毀,百合圣母教堂、總督府、圣馬可教堂以及另外三百多個建筑燒得只剩下一個外殼。而且,這個被刺殺的總督幾乎敗光了共和國的家底。所幸的是,他的繼任者彼得羅·奧爾賽奧洛(Pietro Orseolo)是一位老練的外交家,政治經(jīng)驗豐富,而且非常富有。他宣布征收稅款用于修復(fù)被毀壞的家園,但修復(fù)費用實在過于昂貴,稅款不夠用,他就自掏腰包,拿出大筆錢來貼補。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總督府和圣馬可教堂的重建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他重金聘請君士坦丁堡工匠打造圣馬可教堂的黃金圍屏(Pala d'Oro)11,并且還建造了一所醫(yī)院,這所醫(yī)院所在的位置部分區(qū)域被現(xiàn)在的圣馬可圖書館(Biblioteca Marciana)占據(jù)。12

威尼斯的局勢依舊動蕩,政治分歧在加深,親拜占庭派與親法蘭克派彼此爭吵不休,直到991年,彼得羅·奧爾賽奧洛才華橫溢、精力旺盛的兒子當(dāng)上總督后,局面才得以改觀,他終于阻止了威尼斯的衰退,各派之間也達成了和解。新任總督也叫彼得羅,時年30歲,甫一上任就與兩大帝國舉行會談,達成了十分有利的貿(mào)易條約。他還派出貿(mào)易代表團前往西班牙、西西里、埃及、敘利亞和北非沿岸的各大港口;不久,裝滿木材、鐵礦石、鹽、酒、香料等貨物以及奴隸的威尼斯商船就遍布各地,不僅在北意大利的各大河流,而且在羅得島和克里特島、巴勒莫和加的斯、薩洛尼卡、馬赫迪耶和安提阿也都能看到威尼斯商船出沒。與此同時,部族不再向海盜支付保護費,海盜之間內(nèi)斗頻仍,最終不成氣候。在他眾多的頭銜中,他又自封為達爾馬提亞總督。這個封號得到了法蘭克帝國皇帝亨利二世(Henry II)的承認,亨利二世稱他為“威尼斯和達爾馬提亞總督”,同時也承認了他的前任奧托三世(Otto III)授予威尼斯共和國的特權(quán)。奧托三世在去世前不久曾假扮成一名窮香客造訪過威尼斯。

彼得羅總督與法蘭克帝國的親密關(guān)系并不妨礙他與君士坦丁堡皇族聯(lián)姻,他的兒子迎娶了拜占庭皇室的公主。公元1002年,拜占庭帝國南意大利行省首府巴里(Bari)遭到撒拉遜人圍困,總督親率威尼斯艦隊解了巴里城之圍,東西兩個帝國對他更是敬重有加。

但就在彼得羅·奧爾賽奧洛的權(quán)力和聲望達到巔峰之時,他卻遭遇了個人的悲劇。威尼斯暴發(fā)瘟疫,無數(shù)人死亡,其中包括他的希臘兒媳。一位對他持反對意見的編年史作家認為,正是因為他兒媳生活窮奢極欲,才觸怒了萬能的上帝。這位年輕婦人居住的房間里充斥著濃重的香味,“她不屑于用普通的水洗澡,強迫奴隸收集天上落下的露珠供她洗澡。她不愿屈尊用手接觸食物,就令太監(jiān)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后她用一種有兩個尖頭的金器叉著送到嘴里”。她的丈夫以及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也死于這場瘟疫。總督對兒子一家的遭遇悲痛不已,他指派另一個兒子和他一起行使總督職權(quán),他在郁郁寡歡中退休,住進總督府角落里一處簡樸的公寓,在那里孤獨地隱居直到去世。

彼得羅·奧爾賽奧洛去世后,威尼斯再度陷入家族爭吵和派系斗爭中。奧爾賽奧洛的繼任者是他的兒子,繼任時年僅16歲,他任人唯親,將自己的一個哥哥任命為托爾切洛主教,提拔另一哥哥做宗主教,這些舉動足以讓人懷疑他想建立一個王朝,所以到1026年,在擔(dān)任總督六年之后,他就被罷黜了。到多門尼克·弗拉班尼克(Domenico Flabanico)和多門尼克·康塔里尼(Domenico Contarini)任上,社會才恢復(fù)穩(wěn)定。多門尼克·弗拉班尼克是一位富商,他贊成憲法選舉和設(shè)立負責(zé)任的人民議會,這些后來成為威尼斯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多門尼克·康塔里尼擔(dān)任總督達28年之久,在他任上修建了燦爛奪目的利多圣尼科洛(San Nicolo al Lido)本篤會修道院。13

1071年,康塔里尼的繼任者多門尼克·賽爾沃(Domenico Selvo),就是在這個修道院舉行了就職儀式,當(dāng)時“無數(shù)的民眾”坐船橫渡潟湖來見證這一時刻。大彌撒結(jié)束后,全場一遍遍地高呼多門尼克·賽爾沃的名字,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直到他被一群地位顯赫的公民抬到肩上駕走,他們抬著他到碼頭邊坐船,在船上“他脫掉了長筒襪,以便用最高的謙卑邁進圣馬可大教堂”。人群大聲歡呼,教堂鐘聲齊鳴,唱詩班唱著贊美詩和祈禱詞,船夫用槳拍打著水面。賽爾沃在人群護送下回到圣馬可廣場,身穿一件普通的長袍光著腳進入大教堂,從祭壇上取下他的權(quán)杖。

多門尼克·賽爾沃為人精明,很有男性魅力。他娶了拜占庭公主、皇帝的妹妹為妻,但這一婚姻并沒有損害他與神圣羅馬帝國的友好關(guān)系;在他統(tǒng)治下,威尼斯共和國蓬勃發(fā)展,一派欣欣向榮,城市也擴容了。在總督的親自督促下,新建圣馬可大教堂的工程在快速推進中,還從拉文納雇來工匠裝飾內(nèi)部的馬賽克鑲嵌畫,14并要求在東部海域做貿(mào)易的商船每批貨物必須帶回大理石和雕塑。15但和平和繁榮突然遭遇了危機,1081年,東羅馬帝國皇帝要求他出兵共同對付諾曼人。諾曼人先是占據(jù)了南意大利,隨后占據(jù)西西里,宣稱他們決心要把帝國版圖擴大到東方,甚至還進犯拜占庭統(tǒng)治下的杜拉索(Durazzo,今阿爾巴尼亞境內(nèi))。

考慮到諾曼人一旦占領(lǐng)杜拉索,就有可能切斷經(jīng)奧特朗托(Otranto)海峽進出亞得里亞海的對外航線,賽爾沃接受了拜占庭的要求。威尼斯人很快就組建起一支強大的艦隊,總督親自率領(lǐng)艦隊出發(fā)前往杜拉索。他們遭遇了停泊在杜拉索的諾曼人船隊,發(fā)生了激烈的海戰(zhàn),一時間萬箭齊發(fā),紛紛射向諾曼人的甲板,而且據(jù)諾曼編年史作家杰弗里·馬勒坦拉(Geoffrey Malaterra)的描述,“通過埋管將希臘火吹過來,這種燃燒劑不能用水澆滅,就這樣巧妙地將入侵者的一艘船燒毀沉入海底”。

拜占庭方面對迅速擊敗諾曼人的艦隊頗感振奮,為了感謝威尼斯人的大力支援,東羅馬皇帝給予了豐厚的獎賞。他還十分慷慨地向包括圣馬可教堂在內(nèi)的威尼斯各大教堂捐款,并向威尼斯商人允諾提供更加有利的貿(mào)易特權(quán)。然而,雖然諾曼人的海軍被徹底打敗了,但他們的陸軍卻成功地登陸了;在經(jīng)歷了艱苦的圍城戰(zhàn)后,他們占領(lǐng)了杜拉索,在穿戴盔甲的騎士帶領(lǐng)下發(fā)起沖擊,所向披靡,一路耀武揚威地向君士坦丁堡進發(fā),直到教皇的一紙命令才迫使他們在離海岸幾百英里的地方停下。當(dāng)時羅馬被德意志皇帝的軍隊占領(lǐng)了,需要諾曼人協(xié)助把德意志軍隊趕出去。諾曼人的領(lǐng)袖,阿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公爵羅伯特·吉斯卡爾(Robert Guiscard)立即作出回應(yīng),放棄了向君士坦丁堡的進軍,返回意大利,在成千上萬來自西西里的撒拉遜人和貪婪的卡拉布里亞農(nóng)民的熱心支援下,把德意志人趕出了羅馬。諾曼人取得勝利后在羅馬城里大肆燒殺擄掠,把整個地區(qū)夷為平地。

等他回到巴爾干半島后,羅伯特·吉斯卡爾發(fā)現(xiàn)他留下的部隊遭受了慘敗,他的人馬被趕下了海,杜拉索得而復(fù)失。然而,雖然他重組的海軍在攻擊駐扎在科孚島(Corfu)的威尼斯、希臘聯(lián)合艦隊中受到重創(chuàng),但在隨后的海戰(zhàn)中,他也給威尼斯人有力的回擊,擊沉了七艘威尼斯最好的大型槳帆戰(zhàn)艦,繳獲了兩艘大型槳帆戰(zhàn)艦,造成多門尼克·賽爾沃總督灰頭土臉地回到威尼斯,盡管他對共和國可謂厥功至偉,但也免不了被罷黜的命運。

在經(jīng)歷了這場災(zāi)難之后,與以往相比,除非為了商業(yè)利益迫不得已,威尼斯人極力避免與外國發(fā)生糾葛。到了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Urban II)在法國克萊蒙(Clermont)市郊一塊空地上,向西方基督教界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號召開始十字軍東征,從突厥人手中拯救東方,他演講的消息也傳到了士氣低落的威尼斯。烏爾班出生于法國一個貴族家庭,是一個偉大的演說家:他談到東方的基督教徒和冒險去那里的朝圣者受的苦難,談到耶路撒冷是一個特別神圣的地方,談到這是一場富人和窮人一樣都應(yīng)該參加的正義之戰(zhàn),談到參加十字軍的人死后將得到天國永不朽滅的榮耀。教皇的演說博得了熱烈的掌聲,與會者狂呼“這是主的旨意”,演講結(jié)束后,人們紛紛要求出征。按規(guī)定,凡參加?xùn)|征的士兵,在外套肩膀處都要縫上一個紅色的十字圖案,凡佩戴十字的人都要發(fā)誓去耶路撒冷,半路返回者將被逐出教會;勇往直前的人,他們的罪愆將得到赦免。十字軍東征的狂熱達到了頂峰,一個統(tǒng)治者接一個統(tǒng)治者,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大家都宣告愿意加入圣戰(zhàn)。但威尼斯仍猶疑不決,不明確表態(tài)。威尼斯的商人抱怨說,任何形式的戰(zhàn)爭都對貿(mào)易不利,商路中斷會給他們帶來災(zāi)難性影響,在決定冒險前最好先等等,看十字軍東征會取得怎樣的成功,可能其他地方,比如熱那亞和比薩會覺得有利可圖,但對威尼斯來說,經(jīng)過多年的精心培育,與東方建立起了完善的貿(mào)易聯(lián)系,參加這種冒險活動極有可能得不償失。所以威尼斯選擇等待時機;1099年夏天,一支威尼斯艦隊沿亞得里亞海駛往東方,那時耶路撒冷已經(jīng)被占領(lǐng),東羅馬帝國皇帝對這些基督徒的行徑感到震驚——他們不光在城里大肆屠殺耶路撒冷居民,不分男女老幼,也不管是猶太人還是穆斯林,而且還攻擊東羅馬帝國的領(lǐng)土——他表示不需要西方的幫助。他竟然要求后來者從哪來回哪去。可是,威尼斯的競爭對手比薩已經(jīng)答應(yīng)參加十字軍東征,他們趁機占領(lǐng)了羅得島,威尼斯人對此無法忍受,他們對比薩人發(fā)起攻擊,并取得了勝利。然后他們登上大陸,異想天開地認為利多圣尼科洛教堂供奉的圣徒的圣體在當(dāng)?shù)氐拿桌烫美铮@慌失措的僧侶們信誓旦旦地向他們保證,圣徒的遺骸已于數(shù)年前移到了巴里,但他們不肯相信。

威尼斯最早的地圖之一,出自14世紀的圣馬可圖書館的手稿

大教堂南耳堂的一幅12世紀的馬賽克鑲嵌畫,顯示了總督和主教與神職人員和會眾成員一起祈禱圣馬可的遺體被重新發(fā)現(xiàn)。這位福音傳教士的遺體在976年原教堂被燒毀后丟失了;但據(jù)一個傳統(tǒng)故事,在11世紀末的大彌撒中,又被找到了

威尼斯人帶著圣徒和他的叔叔以及圣狄奧多(St Theodore)的遺體駛向圣地。到了雅法(Jaffa),他們發(fā)現(xiàn)十字軍戰(zhàn)士饑寒交迫,急需海上補給,作為交換條件,他們獅子大開口,爭取到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包括的黎波里和其他沿海城市的泊港權(quán)、通商權(quán),的黎波里這座城市曾被圖盧茲伯爵(Count of Toulouse)包圍,部分地方受到破壞。威尼斯艦隊凱旋,歸國途中還幫助奪取了海法(Haifa),這次遠征收獲頗豐,但沒有得到基督教世界的贊譽。

事實上,威尼斯內(nèi)部對此也頗有微詞,有人對同胞們在十字軍東征這件事情上采取的自私自利的態(tài)度進行了譴責(zé),也有人認為,是天神降怒,讓這座城市正在經(jīng)受雙重災(zāi)難。1106年1月,一場大洪水席卷潟湖區(qū)諸島,利多島上的馬拉莫科鎮(zhèn)被完全淹沒,七百年后,在水位低的時候,在重建的新鎮(zhèn)東面依然可以看到當(dāng)年被洪水沖垮的廢墟。也是在那一年,里亞爾托發(fā)生毀滅性火災(zāi),最先著火的是圣使徒(Santi Apostoli)教區(qū),從這里蔓延到另外五個教區(qū),然后是圣羅倫佐(San Lorenzo),火舌沿著狹窄的巷道到處亂竄,吞噬了二十多座教堂、幾百座木頭房子,甚至在大風(fēng)的助力下竄到大運河對岸,遠離堤岸的房頂也被烤得噼啪作響。

似乎是為了贖罪,1109年,新任總督奧爾德拉佛·法里埃爾(Ordelafo Falier)宣布威尼斯將參加下一次十字軍東征。盡管威尼斯城內(nèi)抗議的聲音不斷,但反過來看,這次遠征更多的是為了商業(yè)利益而非宗教目的,更多的是為了防止比薩和熱那亞在黎凡特貿(mào)易中分得一杯羹,而非熱衷于保護東方的基督徒。對威尼斯來說,這無疑是有利可圖的買賣,它的艦隊剛好及時抵達西頓(Sidon),在奪取這座城市的戰(zhàn)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總督親自指揮,為威尼斯掙得豐厚回報,得到西頓和阿卡城的很大一部分,還得到了圣斯蒂芬(St Stephen)的遺體。他扛著這具遺體上了駁船,還帶回來一小塊真十字架,最終將其贈送給了大圣母教堂(Santa Maria Maggiore)。16

幾年之后,威尼斯又一次參加十字軍東征,它的艦隊重回東地中海,這次也是為了商業(yè)利益而不是出于宗教原因,更多的是要在香料貿(mào)易中獲取更多份額而非拯救圣地。行軍途中,艦隊趁機圍攻拜占庭要塞科孚島,并襲擊希臘船隊,以示對東羅馬帝國皇帝的抗議,這位皇帝因擔(dān)心威尼斯人搶走本國商人太多的生意,拒絕延長威尼斯在拜占庭的貿(mào)易優(yōu)惠待遇。威尼斯艦隊抵達后不久,就在阿斯卡隆(Ascalon)徹底摧毀了埃及艦隊,俘虜了十艘大型穆斯林商船,1124年7月,威尼斯人幫助十字軍攻克提爾(Tyre)。作為事先約定的回報,威尼斯人得到提爾的三分之一,并且獲得了比以往更加優(yōu)惠的貿(mào)易特權(quán)。威尼斯艦隊再次滿載著戰(zhàn)利品以及絕對可以吸引香火錢的遺骸凱旋。這次他們還運回了基督在提爾布道時所站立的一塊石頭,現(xiàn)在這塊石頭放在了圣馬可教堂洗禮堂的圣壇上;從希俄斯(Chios)偷來的圣伊西多祿(St Isidore)的圣體現(xiàn)在也供奉在這座教堂里;在凱法利尼亞(Cephalonia)發(fā)現(xiàn)的圣多納圖斯(St Donatus)的遺體被安放于慕拉諾島(Murano)上的圣母瑪利亞和圣多納托教堂(Santa Maria e San Donato)。17

取得這些偉大成就的總督是多門尼克·米凱利(Domenico Michiel),他離開威尼斯太長時間了,現(xiàn)在要把重心轉(zhuǎn)到城市治理上來。他在城里安裝街道照明設(shè)施,使威尼斯成為歐洲最早有街燈的城市。他下令為供奉圣母瑪利亞和圣人的眾多小神龕安上油燈,當(dāng)時這些神龕嵌在小巷的墻里,并在運河拐角處和橋邊也裝了燈,他委托教區(qū)牧師照管這些街燈,所需費用從國庫支出。米凱利以拜占庭為治國理政的模式,密切監(jiān)督圣比亞吉奧(San Biagio)教堂18北部兵工廠的發(fā)展情況。這里是歐洲獨有的工業(yè)中心,這個名字來源于阿拉伯語dar-sina'a,意思是工業(yè)綜合體,有造船廠和鑄造廠,有鐵匠鋪,有制繩和修帆作坊,有斂縫工坊,有嘈雜的棚屋和彈藥庫,后來有很多游客來參觀這些儲備充足的彈藥庫,都流露出驚嘆的表情。這里的工作有條不紊,為威尼斯共和國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軍艦和商船,所有這些設(shè)施都在為共和國的軍工和民用企業(yè)服務(wù)。

他們的生產(chǎn)工藝嫻熟,能夠建造各種型號和尺寸的船只,從一百支槳的大型槳帆船(gatti)到用于輕型運輸和接駁的小船(ganzaruoli)都能生產(chǎn)。他們造的船有dromoni、panfili、marrani、asiri、panzone、chelandie、olcadi、cursorie和roscone等;早期的槳帆船每列槳位配兩支船槳,后來發(fā)展到三列槳帆船、四列槳帆船,甚至是五列槳帆船。尾舵發(fā)明之后,并且隨著轉(zhuǎn)向裝置效率不斷提高,舵手不再需要船尾兩側(cè)的兩支巨槳,船就越造越大,并在原先的三角帆索具上安裝了方帆。大部分槳帆船是單桅桿,發(fā)現(xiàn)敵船時可以把桅桿取下來;桅桿頂部有一個瞭望臺;船首上有一個堡壘,弓箭手、弩手和帶著彈弓和投石器的投手(frombolieri)在此就位;船舷四周圍有皮革防護層,防止希臘用火攻擊。最大的槳帆船galee grosse有兩根桅桿,每根桅桿上裝有三個斜掛大三角帆,這些槳帆船主要是商用,但如果有需要,它們也可以作戰(zhàn),而且攻擊力不亞于戰(zhàn)斗艦galee sottili。到14世紀末時,威尼斯擁有3 300艘艦船,36 000名水手,有16 000人在兵工廠工作。

卡納萊托畫中的兵工廠橋,它可以升起,以便高桅桿的船只通過。左邊的通道建于1460年,是這座城市最早的文藝復(fù)興作品之一

這些工人被稱作兵工廠工人(Arsenalotti),是一個特權(quán)階層,有權(quán)以特價購買某些商品,履行傳統(tǒng)職責(zé),從事禮儀活動,但他們必須遵守嚴格的規(guī)定。他們的工資由國家確定,不許跳槽到私營企業(yè)。他們和家人一起住在兵工廠內(nèi)一排排方方正正的稱作“家”(La Casa)的小房子里,他們從這些房子走到巨大的車間上班。但丁在《神曲·地獄篇》描述了這個場景:

如同在威尼斯人的兵工廠里,

在冬天熬煮粘韌的瀝青,

來填塞他們破損的船只,

因為在這個嚴寒的季節(jié),海員無法出海,

既然如此,有的就給自己造新船,

有的修補作了多次航行的船骨;

有的在加固船頭,有的在加固船尾;

有的在造槳,有的在絞繩,

有的在縫補后帆,有的在縫補主帆;

那下面熬煮又稠又厚的瀝青的情景,

也同樣如此,但不是用火,而是用神功,

把堤岸的四周都涂了個遍。19

注釋:

1. 所謂的圣狄奧多雕像(Statue of San Teodoro)是12世紀時被安置在從地中海以東國家?guī)У酵崴沟膬筛薮蠹t灰色花崗巖柱中的一根之上,矗立在小廣場海濱附近。圣狄奧多是一名殉難于本都王國(Pontus)的古希臘戰(zhàn)士,也是威尼斯這座城市的第一位守護神。圣狄奧多雕像站立在一條背對潟湖的龍或鱷魚長相的動物上方。它的頭部用帕羅斯島大理石(Parian marble)精雕細刻,被認為是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Mithridates)的樣貌;而雕塑的軀干則是由一尊可追溯到哈德良(Hadrian)時期的羅馬雕塑構(gòu)成,并對其缺損的部分加以修補。位于小廣場的這尊雕像是原作的仿制品,而真品收藏在總督府里。

2. 里亞爾托是威尼斯古代的商貿(mào)中心,它所處的地方是由第一批來到潟湖的定居者所選,這里地勢相對較高且較為安全。它涵蓋了大運河左岸從里亞爾托橋向北一直到魚店街(Pescheria,魚市,詳見下文)為止的這片區(qū)域。隨著威尼斯的擴張,殖民者將行政職能轉(zhuǎn)移到了圣馬可廣場,并將教會事務(wù)交由圣伯多祿圣殿的宗主教管理,而里亞爾托地區(qū)仍然是這座處于蓬勃發(fā)展階段城市的商貿(mào)中心。里亞爾托市場建立于1097年,威尼斯第一家銀行信用通匯銀行(Banco Giro)在12世紀在此開門營業(yè)。它與后來開張的本地商行,整個中世紀都在經(jīng)手所有來自東西方的金融交易,完全控制了外匯市場。各類借貸數(shù)量陡增;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猶太放高利貸者夏洛克(Shylock)正是在這里開展他的事業(yè):“安東尼奧先生,好幾次在里亞爾托的交易市場你因為我的財產(chǎn)而責(zé)罵我……”

1514年整個里亞爾托島毀于火災(zāi),1515年建筑師安東尼奧·阿邦迪·洛·斯卡帕尼諾(Antonio Abbondi lo Scarpagnino)受命重修交易市場。他的設(shè)計中保留了先前市場的許多樣貌,并非常實用。沿著大運河河灣而建的老工廠是一些帶有門廊的建筑,除了一條綿延的水平束帶層以外,這些建筑上的外表很少有裝飾物。毗鄰老工廠的就是擁有25條拱廊的新工廠,它是1555年根據(jù)雅各布·桑索維諾的經(jīng)典設(shè)計建造而成,現(xiàn)在被用于巡回法院。用于水果和蔬菜交易的菜市(Eraberia)占據(jù)了運河岸邊的大量露天空間;在遠端緊鄰的則是現(xiàn)代化的魚市場(Campo della Pescheria),它于1907年建造在14世紀魚店街的舊址上。在這片擁擠區(qū)域的中心矗立著一座名為里亞爾托圣賈科莫教堂的小型古代教堂,它的穹頂后殿有著12世紀刻下的十字形銘文,建議當(dāng)?shù)厣倘诉M行公平交易。教堂邊是水果市場,穿過廣場就到了班多柱臺(Colonna del Bando,這個柱臺是13世紀從地中海以東的國家掠奪而來),它是古時宣布威尼斯共和國法律頒布的講壇。通過由彼得羅·達·薩羅(Pietro da Salò)在16世紀雕刻的一尊名為“里亞爾托的戈博”(Gobbo di Rialto)的侏儒雕像上方的階梯就能站上柱臺。在里亞爾托橋邊有一座卡梅倫吉宮(Palazzo dei Camerlenghi),財政部的貴族們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過。

3. 位于圣伯多祿島的圣伯多祿圣殿從11世紀開始就成為威尼斯教區(qū)的總教堂,直到1807年圣馬可大教堂成為總教堂為止。它建立在先前一家教堂的舊址上,該教堂可能建立于7世紀,并于774年重建和重新裝修,為紀念拜占庭的圣人塞爾吉烏斯(St Sergius)和巴克斯(St Bacchus)而建造。現(xiàn)有的建筑是在16世紀末,根據(jù)帕拉迪奧(Palladio)1557年的設(shè)計而建造的。教堂中的藝術(shù)品包括一幅委羅內(nèi)塞的畫作《施洗者圣約翰、圣彼得和圣保羅》(St.John the Baptist, St Peter and St Paul),以及安東尼奧·貝魯奇(Antonio Bellucci)創(chuàng)作的《尼科洛·康塔里尼總督》(Doge Nicolò Contarini),畫中的總督在為威尼斯能夠擺脫1630年的瘟疫而祈禱。大理石材質(zhì)的圣彼得圣座(Chair of St Peter)位于教堂的南走廊。巴洛克式的溫德拉敏禮拜堂(Baroque Cappella vendramin)和祭壇都是由巴爾達薩雷·羅根納(Baldassare Longhena)設(shè)計的;教堂管風(fēng)琴則是由納齊尼(Nacchini)于1754年制作。在教堂外傾斜的廣場鐘樓是用伊斯特里(Istrian)石材建成,由毛羅·柯度奇于1482年到1488年設(shè)計并建造。教堂穹頂?shù)臍v史則可追溯到1670年。

4. 縱觀威尼斯共和國歷史,毗鄰圣馬可大教堂的總督府不僅是總督的住所,還是整個威尼斯的政治和司法中心。雖然這座大樓看上去是呈方形的,但它實際上是由三面樓宇組成并圍成一個中心庭院,而第四面則是由圣馬可大教堂組成。第一座宮殿是一座建成于810年之后擁有吊橋的加固城堡,該城堡于976年遭遇火災(zāi),隨后被修復(fù)。1106年又遭遇了一場火災(zāi),并再次修復(fù),此次修復(fù)在時任總督塞巴斯蒂亞諾·齊亞尼(1172—1178年)的要求下對城堡進行了大幅改建和增建。雖然現(xiàn)在的哥特式宮殿內(nèi)部仍能發(fā)現(xiàn)部分12世紀拜占庭式風(fēng)格建筑的結(jié)構(gòu),但是由于其整體外觀于14世紀中葉進行過徹底的重建,因此建筑的外部看不出任何拜占庭風(fēng)格。能夠聚集大量人員的廣闊會堂被稱為大會議廳,約于1365年建成,幾乎占據(jù)了整座大樓的南翼,這也使得總督府與廣場入口處建筑的翻新成為了必須。建造工作一直持續(xù)到15世紀初,包括擴建連通小廣場的西拱廊、紙門和福斯卡里門廊(Foscari Porch)的建造,通過該門廊可以直達總督府的中心庭院。這條被用作總督府入口大門的門廊,是由彭恩家族(the Bon family)始建,并在1440年后由安東尼奧·布雷尼奧(Antonio Bregno)完成的,而福斯卡里拱門(Arco Foscari)也很可能是彭恩始建,并在克里斯托弗羅·莫羅總督(1462—1471年)執(zhí)政時期完工。該拱門以經(jīng)典和哥特式建筑元素結(jié)合的風(fēng)格建造,表現(xiàn)為:拱門上有許多圓柱狀的凸出結(jié)構(gòu),一長排欄桿上方的中央圓拱形大門以及許多刻有各式雕像的尖頂。主門兩側(cè)的壁龕之中放置著亞當(dāng)(Adam)和夏娃(Eva)的銅像,它們是1476年由安東尼奧·里佐(Antonio Rizzo)制作的大理石雕的復(fù)制品,真品現(xiàn)在被保存在總督府二樓的格里曼尼廳(Sala Grimani)內(nèi)。宮殿中央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庭院是1483年的火災(zāi)后由里佐重新設(shè)計,并由喬治奧·斯帕文托(Giorgio Spavento)和斯卡帕尼諾(Scarpagnino)在大約50年后建造完成,中間有兩個16世紀時用作裝飾的銅制井欄。巴爾托洛梅奧·蒙諾博拉(Bartolomeo Monopola)在1600年左右對庭院南面和西面的墻面進行重修,他還與彼得羅·奇塔代拉(Pietro Cittadella)一起在1603—1614年間建造了弗斯卡利拱門邊上的矮鐘樓(short clock facade)。在庭院東邊、巨人臺階(Scala dei Giganti)左邊的是參議員內(nèi)院(cortile dei senatori),兩側(cè)則是一幢由山花和大理石裝飾的文藝復(fù)興晚期建筑,參議員過去經(jīng)常在參加正式場合前聚集于此。

雖然宮殿的外部自14、15世紀開始幾乎就沒有發(fā)生過變化,但是在1574年和1577年的兩次火災(zāi)后,安東尼奧·達·蓬特(Antonio da Ponte)就根據(jù)帕拉迪奧和魯斯科尼(Rusconi)的設(shè)計對宮殿的內(nèi)部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建。宮殿內(nèi)的主要房間有:

一樓:艾沃加里亞(Avogaria)的三間房間曾被三家律師聯(lián)合會(Avogadori de Comun)占用,聯(lián)合會的律師們在這里存金書(libro d'Oro),并為一些法律案件的訴訟做準(zhǔn)備工作。

二樓:在東翼靠近黃金樓梯(Scala d'Oro)的位置是一些供總督使用的私人房間以及一系列供政府使用的房間,包括:

斯庫多廳(Sala dello Scudo,曾一度被用來儲藏現(xiàn)任總督的賭牌和武器),存放著許多地圖;

格里曼尼廳(Sala Grimani),存放著格里曼尼盾形紋章(Grimani coat of arms)(1595—1605),它被放置在裝飾有鍍金玫瑰的木制天花板上,此外,廳里還有帶有寓言主題的帶狀裝飾以及弗斯卡里拱門上亞當(dāng)和夏娃雕像的真品;

埃里佐廳(Sala Erizzo),廳里有一面精美的文藝復(fù)興天花板和一個用大理石和灰泥砌成的壁爐架;

斯圖奇普利歐力廳(Sala degli Stucchi o Priuli),粉飾于1595年到1605年之間的拱形天花板以及丁托列托、巴薩諾、委羅內(nèi)塞和博尼法齊奧·德·皮塔提的小型畫作;

哲學(xué)家大廳(Sala dei Filosofi),廳里原來陳列著丁托列托、委羅內(nèi)塞等人為桑索維諾圖書館(Libreria Sansoviniana)所作的12位哲學(xué)家的肖像畫,這些肖像畫于1929年被送還給了桑索維諾圖書館。在連接總督私人禮拜堂的小樓梯墻上,有一幅提香(Titan)所作的壁畫圣克里斯托弗(St Christopher,1523—1524年)。美術(shù)館(Pinacoteca)是位于總督私人房間后部的一系列房間,這些房間被布置成了美術(shù)館的形式,收藏了包括喬瓦尼·貝里尼、丁托列托、耶羅尼米斯·博什(Hieronymus Bosch)、博卡喬·博卡齊尼(Boccaccio Boccaccini)和提埃波羅(Tiepolo)在內(nèi)的畫家的畫作。

在二樓黃金樓梯的南面是以下房間:

威尼斯公民理事會廳(Sala della Quarantia Civil Vecchia),是由40名司法機關(guān)的高級法官管理的上訴法庭;

瓜里安托廳(Sala del Guariento),藏有1577年大火后修復(fù)的巨型長條橫幅畫作《天堂》(Paradise)的殘畫,它是瓜里安托于1365年為紀念大會議廳的落成而創(chuàng)作的,畫作長度幾乎橫跨整座大樓的南翼。從大會議廳可以進入審查廳(Sala dello Scrutinio),在那里可以從西面眺望小廣場。

三樓和四樓大多數(shù)都是會議室,包括:

四門廳(Sala delle Quattro Porte);

接待廳(Sala dell' Anticollegio)里陳列著丁托列托所作的四幅偉大的寓意畫:《米涅爾瓦驅(qū)逐瑪爾斯》(Minerva Dismissing Mars)、《伏爾甘和庫克羅普斯為威尼斯鍛造武器》(Vulcan and Cyclops Forging Weapons for Venice)、《墨丘利與美惠三女神》(Mercury and the Three Graces)、《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的結(jié)合》(The Marriage of Bacchus and Ariadne);委羅內(nèi)塞的《歐洲浩劫》(The Rape of Europa)和雅各布·巴薩諾的《雅各布帶著他的家族歸來》(Jacob's Return with His Family);

委員會廳(Sala del Collegio);

議會廳(Sala del Senato);

總督的私人禮拜堂,里面藏有桑索維諾所畫的《圣母子》(Virgin and Child);

十人委員會廳(Sala del Consiglio dei Dieci);

羅盤廳(Sala della Bussola),是專門為準(zhǔn)備在十人委員會(Council of Ten)面前出庭的人員設(shè)置的等候室。位于房間一角的是“雄獅之口”(Bocca di Leone),它是一個人們告發(fā)認為犯有逃稅和其他罪行的公民的容器。

三首席廳(Sala dei Tre Capi),是由三位首席裁判官用來處理收到的信件及召開會議的地方,首席裁判官每個月都會從十人委員會中選舉產(chǎn)生一次;

三首席審判廳(Saletta dei Tre Inquisitori);

十人委員會武器廳(Sala d'Armi del Consiglio dei Dieci),它是一間軍械庫,里面有:頭盔、鎧甲、各種武器和刑具,從羅盤廳外面的平臺走上樓梯就能到達。

三樓有一處通往嘆息橋和稻草監(jiān)獄(Prigioni della Paglia)的通道。(亦可見第四章的第6條注釋。)

5. 圣扎卡利亞(San Zaccaria)教堂是查士丁尼·帕提西帕奇奧總督在公元9世紀為扎卡利亞斯(Zacharias,施洗者圣約翰之父)進行奉獻典禮的,據(jù)說他的遺體就存放在這里。它于公元10至11世紀進行修繕,圣塔拉西奧禮拜堂(Chapel of San Tarasio)下方,回廊南端的地下室就建成于那個時期。共有八位總督埋葬在原來的教堂中。現(xiàn)在這座外觀華麗的哥特式和文藝復(fù)興式風(fēng)格融合的教堂建造于15世紀,先后由兩位建筑師完成:安東尼奧·干布洛,他于1444年至1465年間建造了哥特式的教堂框架;而毛羅·柯度奇則在1480年至1500年間對教堂的細節(jié)處進行了增補。正是柯度奇設(shè)計出了三層圓頭形窗和被半圓形山花覆蓋的貝殼形壁龕。在入口處上方的是一座由亞歷桑德羅·維特多利亞雕刻的無臉守護神雕塑。教堂內(nèi)部的墻面上全都是17、18世紀的壁畫。喬瓦尼·貝里尼創(chuàng)作的杰出祭壇畫(位于教堂左邊第二座圣壇)描繪了圣母子和四位圣徒(Virgin and Child with Four Saints)及一位正在彈奏六弦提琴的天使。圣水池中兩座扎卡利亞斯和施洗者圣約翰的銅制小雕像出自亞歷桑德羅·維特多利亞之手,他卒于1608年,他的墳?zāi)乖谟伤约涸O(shè)計的北側(cè)走道盡頭。南側(cè)走道的盡頭則是一幅安東尼奧·巴雷斯特拉(Antonio Balestra)所畫的《牧羊人的朝拜》(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圣塔拉西奧禮拜堂中的壁畫是由來自佛羅倫薩的安德烈·卡斯塔諾(Andrea Castagno)和弗朗切斯科·達·法恩扎(Francesco da Faenza)于1442年繪制,他們是最早出現(xiàn)在威尼斯并為人所知的托斯卡納文藝復(fù)興畫家。禮拜堂中還有安東尼奧·維瓦里尼(Antonio Vivarini)和喬瓦尼·德阿萊馬尼亞(Giovanni d'Alemagna)創(chuàng)作的輝煌華麗的哥特式圣壇背壁裝飾畫。

6. 圣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約于公元829—830年建成,當(dāng)時建造它的目的是用作總督的私人禮拜堂和安置剛從北非亞歷山大城竊取而來的圣馬可遺骸,圣馬可也很快地取代了圣狄奧多成為威尼斯的守護神。然而,雖然圣馬可大教堂有著巨大的象征性意義,但是它直到1807年才開始成為威尼斯教區(qū)的總教堂(見圣伯多祿圣殿)。

最早的圣馬可教堂只是一個簡單的希臘十字架形小教堂,只在東端有一座穹頂后殿,它在公元976年時被大火嚴重?zé)龤АT摻烫迷趦赡陜?nèi)完成重建,但到了11世紀中葉就需要進一步修繕。現(xiàn)在這座(富有歷史積淀的)大教堂是1063年到1094年間經(jīng)過大規(guī)模重建后的樣子,大教堂建成后,維塔利·法里埃爾總督在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的主持下進行了獻祭儀式。雖然拓寬了教堂的南北兩側(cè),但新教堂仍然遵循了希臘十字架形設(shè)計,只是在主司祭席的兩側(cè)各加了一座小型穹頂后殿,并在西段新建了一個前廳代替原來的柱廊。五個半圓形拱頂是一項杰出的創(chuàng)新,它們是用磚塊而非傳統(tǒng)的木材建成,是為了給天花板上的馬賽克鑲嵌畫提供一個更為結(jié)實的基礎(chǔ);在13世紀上半葉,這些淺圓頂上覆蓋著高聳的外部穹頂,屋頂用鉛制作,上面有洋蔥形狀的天窗。1075年共和國頒布法令,要求所有返回威尼斯的船只必須為圣馬可大教堂提供珍貴的裝飾品,到13世紀上半葉,大教堂的外部已經(jīng)裝飾了大量飾品。外部裝飾一直持續(xù)到15世紀中葉,它竣工后便與浮雕、尖頂和雕像一起組成了一道巧奪天工的夢幻輪廓線。

每個立面上除了奢華的拜占庭式大理石和浮雕,還裝飾著大量由威尼斯早期石匠刻畫的雕塑作品,大教堂面向圣馬可廣場的正面,有五個巨大的棱拱形羅馬式大門,每扇門上都有馬賽克鑲嵌畫及大量雕刻品,且兩側(cè)都有大簇圓柱。中央大門三個拱門上的雕刻品(約創(chuàng)作于1235—1265年間)是那個時期重要的代表性作品。這些拜占庭式的拱門建造于16世紀。除拜占庭式浮雕《赫拉克勒斯捉住厄律曼托斯山的野豬》(Hercules Carrying the Erymanthean Boar)和《圣德米特里厄斯》(St Demetrius)之外,在拱門間的拱肩上還刻畫著13世紀的威尼斯作品《赫拉克勒斯和九頭蛇》(Hercules and Hydra)、《圣喬治》(St George)和《大天使加百列》(Archangel Gabriel)。

在柱廊上方帶圍欄的露天中央走廊上有四匹青銅馬。走廊上方是五個假拱,其中的四個描繪著《新約全書》(New Testament,見第一章,第14項注釋)的場景。在正北方,鮮花之門(Porta dei Fiori)的上面是13世紀著名的,被樹葉、天使和先知簇擁著的《耶穌降生圖》(Nativity)。南立面上則展示著威尼斯人跟隨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偷來的珍寶:斑巖雕塑《四帝共治》(Four Porphyry Tetrarchs)。

在教堂內(nèi)部,11、12世紀設(shè)置在中央門前的中庭大理石地板上的是紅色斑巖;根據(jù)威尼斯的歷史,這里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被迫向教皇亞歷山大三世下跪致敬的地方。存放早期總督遺體的雕花大理石棺,放置在墻上的壁龕中。通往內(nèi)部的三扇入口大門兩側(cè)豎立著數(shù)根大理石柱,柱頂上有著裝飾物,有些裝飾物的歷史能追溯到公元6世紀,而通往公元9、10世紀建造的最早教堂的主入口是幾扇鍍銀銅門。入口處右側(cè)裝飾的是一些仿制于12世紀的拜占庭式大門,真品則是11世紀亞歷克修斯一世(Alexius I)科穆寧(Comnenus)贈送的禮物。中央通路兩側(cè)的小樓梯可以通往高處的走廊,并到達馬奇亞諾博物館(Museo Marciano)(見第三部分博物館與美術(shù)館)。

教堂內(nèi)部呈現(xiàn)出一個巨大的海綿狀空間的奇觀,并被五個穹頂?shù)莫M窄窗戶和整個拱頂上閃爍的馬賽克鑲嵌畫照亮。從東方帶來的大理石鑲滿在中殿中央,懸掛著一盞巨大的拜占庭式吊燈。12世紀鋪設(shè)的地面則用幾何圖案和一些野獸和鳥類的畫像裝飾。通過右側(cè)走道中的一扇門能到達13世紀的洗禮堂,其中的洗禮池是桑索維諾在1545年左右設(shè)計的。在入口對面的墻上是由喬瓦尼·德·桑蒂制作的一具雕刻精美的哥特式石棺,石棺中安葬著彼得拉克(Petrarch)的朋友,安德里亞·丹多羅總督的遺體,他于1354年逝世,也是最后一位被葬于大教堂的總督。東墻上有基督的洗禮(Baptism of Christ)、圣喬治(St George)和圣西奧多(St Theodore)三大浮雕,后兩者都坐在馬背上,它們可以追溯到公元13到14世紀;左邊的墻上是13世紀壁畫《圣母與兩位天使一同禱告》(Virgin in Prayer with Two Angels)的殘畫。

位于教堂東南角的贊禮拜堂(Cappella Zen)起初是中殿的前廳,但在1504—1522年間被安東尼奧·隆巴爾多(Antonio Lombardo)等人改造成紀念喬瓦尼·巴蒂斯塔·贊主教(Cardinal Giovanni Battista Zen)的禮拜堂,他在1501年去世前將巨額遺產(chǎn)捐贈給了威尼斯共和國。該禮拜堂保留了進入前廊的原始入口,并存放了一些著名的銅像。主教的棺槨和祭壇由萊奧帕爾蒂和安東尼奧·隆巴爾多(Leopardi and Antonio Lombardo)開始制作,并由保羅·薩萬(Paolo Savin)完成的。這里面的一個雕像《圣母瑪利亞的鞋》(Madonna of the Shoe),始于1506年,是安東尼奧·隆巴爾多的作品。

教堂中殿末端的右耳堂里有一扇門,可以通往珍寶館(Treasury),而在離門的不遠的地方,一扇精美的15世紀圓花窗下,則是總督府通往教堂的大門;門上有一扇制作于13世紀用馬賽克鑲嵌畫的圣馬可弦月窗。邊上,被大理石圍屏和欄桿圍住的是16世紀的圣禮祭壇(Altar of the Sacrament),祭壇中有一個斑巖柱支撐起的禮拜堂,兩側(cè)各放置著一只由馬可·奧利維耶里(Marco Olivieri)于1527年左右制作的銅制枝狀大燭臺。左邊是13世紀的浮雕《圣母子》,在左壁柱上的大理石嵌板前有一盞長明燈;它照亮了對面墻壁上馬賽克鑲嵌畫的場景,即1094年奇跡般地重新找到圣馬可遺骸的事件。在中殿的窗間壁上是一個引人注目的15世紀祭壇,上面刻有精美的屋面雕花,供奉圣雅各(St James),它邊上是六角形講道壇,新當(dāng)選的總督曾經(jīng)在加冕典禮后在這里向民眾展示自己。

圣所被架高到地下室之上,基座上支撐著11世紀技藝精湛的大理石拱門和壁柱;它通過復(fù)雜的大理石祭壇屏風(fēng)與中殿隔開,雅各貝羅(Jacobello)和彼得羅·保羅·德勒·馬塞涅(Pietro Paolo Delle Masegne)1394年制作的《圣母瑪利亞》(Virgin)和《使徒》(Apostles)大理石雕像放置于此,而它們之間的是雅各布·迪·馬可·本納托(Jacopo di Marco Bennato)創(chuàng)作的銀色青銅十字架。祭壇屏風(fēng)左側(cè)的雙層講道壇上[下層是閱讀宗徒書信(Epistle),上層是閱讀福音書(Gospel)]裝飾著東方的小型穹頂。

在左耳堂,禮拜堂里存有卡米羅·阿爾伯蒂(Camillo Alberti)1520年畫的《圣母妮克佩婭畫像》(Icon of the Madonna Nicopeia),被祭壇兩邊的枝狀大燭臺照亮,右邊有拜占庭式淺浮雕《圣母子》。從耳堂進入稍大一點的那間禮拜堂是用來供奉圣依西多祿(St. Isidore)的,他于公元前250年在希俄斯島(Chios)被殺害。他的遺骸于1125年運抵威尼斯,這件事情一直都被隱瞞著,直到安德里亞·丹多羅擔(dān)任總督時期(1343—1354年),建造現(xiàn)存的小禮拜堂時才被人發(fā)現(xiàn)。他的遺骸安放在一個雕刻精美的石棺中,存放在祭壇后的圓拱形壁龕中。棺蓋上是這位圣人的臥像,上面有一個手持香爐的天使形象;筒形穹隆和上方的墻壁上排滿了14世紀中葉所作的馬賽克鑲嵌畫,描繪了他一生的重要事跡。

邊上的一間是圣母瑪斯克里(Madonna dei Mascoli)小禮拜堂,該禮拜堂從1618年起屬于平信徒協(xié)會,堂內(nèi)的哥特式祭壇在圣母的圣馬可和圣約翰之間的壁龕中設(shè)有雕像,是1430年由巴爾托洛梅奧·彭恩(Bartolomeo Bon)雕刻。米凱萊·詹博諾(Michele Giambono)很可能受雅各布·貝里尼和蒙塔納(Mantegna)草圖的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馬賽克鑲嵌畫描繪了《圣母一生的片段》。一個13世紀的洋蔥形拱門和一幅14世紀早期的《福音傳道者圣約翰》馬賽克鑲嵌畫位于附近的禮拜堂前廊入口處,邊上則是一個裝有12世紀精美雕刻品的圣水池。通往教堂中殿的墩上有一個大型的圣母西歐普(Madonna del Schioppo)淺浮雕,以1840年一次威尼斯海軍陸戰(zhàn)隊受到奧地利軍隊在馬蓋拉(Marghera)轟炸奇跡般逃脫后在感恩節(jié)中放置的槍命名。在北部過道,耶穌受難圖祭壇(the Altar of the Crucifix)的名字取自1205年君士坦丁堡的彩繪木制耶穌受難圖。從右邊的小路進入圣所的大門需要通過一堵敞開的圍屏,上面放著14世紀馬塞涅(Delle Masegne)的雕像《圣母和圣徒克里斯蒂娜、克拉拉、凱瑟琳及艾格尼絲》(Virgin and Saints Christina, Clara, Catherine and Agnes)。中央穹頂后殿的右邊是圣克萊門特禮拜堂(the Chapel of St Clement),上面有一個12世紀的鑲嵌白色、藍色和金色的馬賽克裝飾。在側(cè)墩上的是一座1387—1388年建造的哥特式圣所,仍出自馬塞涅之手。在祭壇兩邊的兩條歌廊各裝飾著桑索維諾的八個青銅浮雕,描繪了“圣馬可一生經(jīng)歷的事件”。主祭壇的大華蓋由四根東方的雪花石膏柱支撐著,柱上刻畫著《圣經(jīng)新約》(New Testament)中描述的場景。雖然現(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這些雕塑出自13世紀的威尼斯工匠之手,但也可能是在15或16世紀起源于拜占庭。裝有使徒(Apostle)遺骸的石棺放置在主祭壇下方,通過青銅格柵就可以看見。在祭壇兩邊的大理石欄桿上放置著桑索維諾(1550—1552年創(chuàng)作)的四個青銅“福音傳道者”像和吉羅拉莫·帕格里瑞(Girolamo Pagliari)(1614年創(chuàng)作的)的四個青銅宗主教像。在(米凱萊·詹博諾的)祭壇畫后面的是著名的黃金祭壇(Pala D'Oro)。

穹頂后殿的后部有三個壁龕:左邊通向圣器室的青銅大門出自桑索維諾之手(1546—1569年),門上有兩塊著名的中央嵌板。嵌板上的畫框內(nèi)鑲嵌著描繪《耶穌復(fù)活》(Resurrection)和《埋葬耶穌》(the Entombment of Christ)的畫作以及先知們的頭像,還有一些則是提香、阿雷蒂諾(aretino)、帕拉迪奧、委羅內(nèi)塞等人和桑索維諾自己的肖像畫。

左穹頂后殿的圣彼得禮拜堂有一幅14世紀的巨型浮雕,描繪了兩位圣馬可代理人向圣人做禮拜的圖案;祭壇后方的兩根圓柱的拜占庭式柱頭非常精美。禮拜堂的后方有一條通往文藝復(fù)興時期圣器室的通道,該通道是喬治奧·斯帕文托在1486—1490年建造的。

從小禮拜堂前廊的一段陡峭的臺階可以到達馬奇亞諾博物館。這里存放著掛毯、合唱本、波斯地毯、馬賽克裝飾和16世紀鍍金的木制圣馬可飛獅,飛獅的左爪上捏著一本書,書上刻有拉丁文的天主圣諭,是天主在從阿奎萊亞(Aquileia)到羅馬的途中經(jīng)過里亞爾托時,所說的“馬可,我的福音傳道者,愿你平安”。(Pax tibi, Marce evangelista meus. Hic requiescet corpus tuum.)(詳見第一章第11、14、15條注釋和第二章第9、10、11條注釋。)

7. 位于默瑟里亞圣塞爾瓦托(Merceria San Salvador)的圣薩爾瓦多教堂(the church of San Salvatore)被認為建于公元7世紀,并于12世紀重建為圣奧古斯丁(San Augustine)的座堂區(qū)府。教堂內(nèi)部修建始于1507年的喬治奧·斯帕文托,后來由圖里奧·隆巴爾多(Tullio Lombardo)繼續(xù),最后由桑索維諾于1534年完成。朱塞佩·薩爾迪(Giuseppe Sardi)1663年將教堂的外形建成巴洛克風(fēng)格(1988年又經(jīng)過一次修復(fù)),貝爾納多·法爾科內(nèi)又在1703年為其添上了大量的雕刻品。

斯帕文托富有想象力的內(nèi)部空間設(shè)計是原始的希臘十字架形教堂的一種變體,教堂擁有一個長而寬敞的中殿及較小的十字耳堂,光線通過三個連續(xù)的穹頂照進三座穹形后殿。粉刷過的墻面上有伊斯特里石做的線腳。南側(cè)走廊上的是朱里奧·莫羅(16世紀末期制作)的大理石雕像《耶穌》;在第二祭壇里有桑索維諾為弗朗切斯科·維尼埃總督(1556—1561年在任)所作的大型紀念碑和亞歷桑德羅·維特多利亞的弦月窗浮雕。在南耳堂,一具由貝爾納多·孔蒂諾(Bernardo Contino)精心設(shè)計的棺槨里(1580—1584年)安放著塞浦路斯女王卡特琳娜·科納羅(Caterina Cornaro)的遺骸。對面的北耳堂里放置的是三名紅衣主教馬可、弗朗切斯科、安德里亞·科爾納羅的紀念碑,該紀念碑也是出自孔蒂諾之手(1570)。在北側(cè)走廊,小帕爾馬(Palma il Giovane)祭壇畫的兩邊分別是維特多利亞的精美人像圣·羅奇和圣·塞巴斯蒂安(約1600年完成)以及切薩雷·弗蘭考為吉羅拉莫和羅倫佐·普利歐力兩位總督制作的紀念碑(1578—1582年)。教堂里還有三幅杰出的畫作,分別是:在左穹形后殿中,由喬瓦尼·貝里尼的仿效者作的《在伊默斯的晚餐》(The supper at Emmaus);主祭壇上方,提香宏偉的《變?nèi)荨罚?i>Transfiguration)以及他位于南走廊的《圣母領(lǐng)報》(Annunciation)。在祭壇前的中殿地板上有一具與眾不同的商人棺槨。通過一個玻璃小圓盤可以看到棺槨內(nèi)部的情形,依稀可見其內(nèi)壁上有弗朗切斯科·韋切利奧(Francesco Vecellio)所作的壁畫。

8. 原圣格雷戈里奧(San Gregorio)修道院建成于公元806年,1160年修道院被移交給圣伊拉里奧(Sant' Ilario)的本篤會(Benedictine)作為教堂使用,該本篤會于1214年將整個社區(qū)轉(zhuǎn)入該教堂。之后的數(shù)百年,它都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但到后來,它的地位逐漸降低,直到1775年被關(guān)閉。1806年,教堂內(nèi)的藝術(shù)品被全部撤下,被改造成為造幣廠提供材料的黃金提煉廠。現(xiàn)存的建筑是安東尼奧·克雷莫內(nèi)塞(Antonio Cremonese)在15世紀中葉開始建造的,以東面一座精美的三穹頂后殿和西面一條哥特式的門廊為特色。它現(xiàn)在被用作藝術(shù)品修復(fù)中心。從大運河經(jīng)過1342年建造的精美哥特式門廊就能夠到達與教堂毗鄰的回廊。

9. 加吉宮(Palazzo Gaggia)位于大運河右岸,歐羅巴和雷吉納酒店(Hotel Europa and Regina)旁,正對安康圣母大教堂。最初被稱為朱斯蒂尼亞尼宮(Casa Giustiniani),后來又被稱為阿爾韋塞宮,它的特征是高聳的煙囪頂管。

10. 百合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Giglio),又被稱作佐比尼果圣母教堂(Santa Maria Zobenigo),是尤巴尼科(Jubanico)家族于公元9世紀建造的。教堂內(nèi)部于1660年重新裝修,朱塞佩·薩爾迪于1678—1683年間將其建成了豪華的巴洛克風(fēng)格外觀。弗朗切斯科·莫羅西尼的部下安東尼奧·巴巴羅將軍為修建提供了資金,但后者卻因為在甘地亞戰(zhàn)爭(war of Candia)玩忽職守罪被前者罷免。巴巴羅穿著將軍制服的雕像位于主門的上方,它的兩邊則有四個分別代表榮譽、美德、名譽與智慧的雕像。雕像下方則是雕刻著各類帆船的一組六塊浮雕嵌板。再往下的壁龕中則立著巴巴羅的四個兄弟,刻在底座上的大理石浮雕地圖是他和他的家族曾經(jīng)凱旋的地點:扎拉(Zara)、甘地亞、帕多瓦(Padua)、羅馬、科孚(Corfu)和斯巴拉多(Spalato)。在百合圣母教堂大量的雕刻飾品中,唯獨沒有基督教的象征,這讓拉斯金感到非常驚訝,他評價這是“無神論的表現(xiàn)”。教堂內(nèi)部有許多16、17、18世紀的畫作,其中包含:魯賓斯(Rubens)的《圣母子與年輕的圣約翰》(Madonna and Child with the Young St John);在圣所的管風(fēng)琴下有兩幅丁托列托的《福音傳道者》(Evangelist);在第三小禮拜堂的北側(cè)走道上還有丁托列托的另一幅作品《耶穌和兩位圣徒》(被毀壞后修復(fù))。

11. 圣馬可大教堂中,由黃金圍屏裝飾的祭壇被人們稱為“黃金祭壇”,它是由中世紀的拜占庭和威尼斯金匠打造而成。鑲滿了珍貴的鉆石和釉面嵌板,它寬3.48米(11英尺5英寸)、高1.4米(4英尺7英寸),黃金圍屏上鑲嵌著兩個部分共80塊嵌板。它是公元976年根據(jù)總督彼得羅·奧爾賽奧洛的要求在君士坦丁堡始建的,祭壇邊緣的圓形金邊和釉面嵌板也是在那段時間制成的。1105年時,祭壇因奧爾德拉佛·法里埃爾總督而改造;1209年為彼得羅·齊亞尼總督進一步擴大;最后在1345年安德里亞·丹多羅總督執(zhí)政時期,由吉安·保羅·波寧塞格納(Gian Paolo Boninsegna)對其進行最后一次重置。祭壇在拿破侖攻占威尼斯期間被部分掠奪,后于1836—1841年間被修復(fù)。鑲嵌在無數(shù)珍貴的鉆石之中的是珍珠、藍寶石、祖母綠、紅寶石和黃晶等珍寶。

12. 圣馬可圖書館(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最早坐落于圣馬可大教堂內(nèi),后被轉(zhuǎn)移到總督府中(1812—1904年),它是威尼斯最主要的公共圖書館,自1905年起被安置在坐落于造幣廠舊址的桑索維諾圖書館(Libreria Sansoviniana)中。設(shè)立公共圖書館的想法最早起源于14世紀60年代彼特拉克(Petrarch)將私人藏書全部捐贈,但這些書籍長時間被人忽視,造成許多書籍腐爛。然而在1468年,特拉比松(Trebizond)的貝薩里翁(Bessarion)主教把個人的希臘語、拉丁語手稿捐贈給了威尼斯共和國,這個事件是圣馬可圖書館正式建立的起因。自那時起,它收到了大量珍貴的遺贈,包括:1912年捐贈的著名藏品東方書籍。時至今日,圣馬可圖書館共收藏75萬卷圖書和13 500份手稿。

閱覽室的入口位于七號門,但與它毗鄰的,藏有大量古代書籍、珍貴書稿、彩色圖片和地圖的舊圖書館處于封閉狀態(tài),除非得到圖書館負責(zé)人的特別允許才會對外開放。原先是從13A號門進入圖書館的,這扇門由亞歷桑德羅·維特多利亞設(shè)計,進門后,就是一座可以通向前廳的粉飾樓梯,該樓梯的造型令人贊嘆不已,而前廳的天花板上則裝飾著提香1560年的壁畫《智慧》(Wisdom)。在大會堂的鑲金天花板上畫有21幅圓形寓意畫,其中的三幅出自委羅內(nèi)塞之手。在墻壁上的則是一系列哲學(xué)家的肖像畫,出自丁托列托、委羅內(nèi)塞和安德里亞·斯齊亞沃尼(Andrea Schiavone)。該圖書館的藏品包括14世紀晚期但丁(Dante)的作品;831頁由佛蘭德(Flemish)藝術(shù)家裝飾的,著名的格里曼尼祈禱書(Grimani Breviary)(約1500年完成);名為弗拉·毛羅(Fra Mauro's map)的世界地圖(約1459年制作)。

13. 本篤會的利多圣尼科洛修道院(monastery of San Nicolò al Lido)是在1044年多門尼克·康塔里尼總督執(zhí)政時期建成的,位于利多島的北部,緊鄰利多港(Porto di Lido)。該修道院經(jīng)常被總督用來當(dāng)作接待類似巴爾巴羅薩國王(Emperor Barbarossa)這樣的官方訪問者,后者于1177年在圣馬可大教堂會見教皇亞歷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前就居住于此。由于緊鄰港口,海婚節(jié)(Marriage of the sea)當(dāng)天,總督在圣尼科洛教堂參加彌撒就成為曾經(jīng)每年的慣例。許多世紀以來,威尼斯坊間流傳著船員的守護神圣尼古拉斯(St Nicholas)的遺骸從巴里(Bari)帶到了這里的傳說,因此人們都相信圣尼古拉斯供奉于此。圣尼科洛教堂也因此備受尊崇,每到他的紀念日,這里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然而,當(dāng)巴里重新建立了圣尼古拉斯的真正安息之所后,這里就沒有了以往的喧囂。該教堂于17世紀以巴洛克式風(fēng)格重新建造,但它的外立面卻從未完工。在大門的上方是一塊教堂創(chuàng)建者的紀念碑。木制的耶穌受難圖被懸掛在教堂內(nèi)部的左后方,其時間可追溯到14世紀。喬瓦尼·達·克里馬(Giovanni da Crema)在1635年時為教堂提供了精雕細刻的唱詩班席位。

14. 裝飾在圣馬可大教堂內(nèi)外的馬賽克鑲嵌畫已經(jīng)有了數(shù)百年的歷史。這些鑲嵌畫從1063年后開始鑲嵌工作,在1106年由于火災(zāi)而停止,從那以后,鑲嵌工作修修停停一直到現(xiàn)在。中世紀的外觀設(shè)計理念被適當(dāng)?shù)匦迯?fù)和翻新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大多數(shù)的拜占庭式內(nèi)部裝潢于1277年完工,只有洗禮堂和小禮拜堂是在14、15世紀建成的,它們的樣式是受到后來托斯卡納畫家們的啟發(fā)而建的,尤其是烏切洛(Uccello)(他因為在教堂立面上的畫作而為人所知)和安德里亞·德爾·卡斯塔尼奧。這種畫風(fēng)一直持續(xù)發(fā)展到16世紀早期,被提香、委羅內(nèi)塞和丁托列托等知名藝術(shù)家使用的素描和草圖畫風(fēng)所代替。1715年至1745年間,羅馬人萊奧波爾多·達爾·波佐(Leopoldo dal Pozzo)對教堂內(nèi)許多珍貴馬賽克鑲嵌畫進行了修復(fù),他還在教堂的外立面上貢獻了一些新的鑲嵌畫。

在13世紀最早一批鑲嵌在主立面上的馬賽克鑲嵌畫中,只有位于最左側(cè)的圣阿里皮奧拱門(the Door of Sant' Alipio)上的《將圣馬可的遺體轉(zhuǎn)運至大教堂》(Translation of the Body of St Marco to the Basilica)這一幅保存了下來,它是圣馬可大教堂外部最早為人們所知的代表。第二、四、五扇拱門上方的馬賽克鑲嵌畫可以追溯到18世紀早期,后兩幅是萊奧波爾多·達爾·波佐所作。第二和第五扇拱門是基于塞巴斯蒂亞諾·里奇(Sebastiano Ricci)的草圖所作。中央出入口的地面上則鑲嵌著《最后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1836)。在上層,位于中央弦月窗兩側(cè)的四扇弦月窗上分別鑲嵌著《耶穌受難》(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墜入地獄》(the Descent into Hell)、《重生》(the Resurrection)和《耶穌升天》(Ascension)。這四幅鑲嵌畫都是在1617—1618年間,由馬菲奧·達·維羅納(Maffeo da Verona)設(shè)計,路易吉·加埃塔諾(Luigi Gaetano)制作完成的。在教堂的南立面,位于兩個上拱間的建于10世紀的一扇小門上,有一幅13世紀的《圣母子》馬賽克鑲嵌畫。在教堂內(nèi)部,中庭的穹頂和拱門上繪滿了以《圣經(jīng)舊約》(Old Testament)中的事件為主題的13世紀馬賽克鑲嵌畫。這些鑲嵌畫是教堂中最原始的作品,但卻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壞,它們由當(dāng)?shù)氐耐崴巩嬇神R賽克鑲嵌師發(fā)展起來的羅曼式風(fēng)格,正是這些備受贊譽的作品,使得教堂的內(nèi)部熠熠生輝。

圣馬可大教堂的內(nèi)部主題是基督教教堂的勝利。《基督君王節(jié)》(Christ the King)(12世紀原稿的1506年仿品)被鑲嵌在穹形后殿中四位威尼斯守護神:圣尼古拉斯、圣彼得、圣馬可和圣荷馬古羅斯(St Hermagorus)之上,它可能是在11世紀完成的,是整個教堂中最早期的馬賽克鑲嵌畫之一。位于主祭壇上方穹頂?shù)鸟R賽克鑲嵌畫是《先知預(yù)言的基督教》(the Religion of Christ as Foretold by the Prophets);而在它的下面,祭壇屏風(fēng)上方拱門上的是《耶穌生平的事件》(Scenes from the Life of Christ)(16世紀根據(jù)丁托列托的草圖所作)。在中殿上方的是“五旬節(jié)穹頂”(the Dome of Pentecost),它可能是12世紀早期所有五個穹頂中最早被鑲嵌畫裝飾的一個。筒形穹頂下方的是《最后的審判》(艾力恩斯、馬菲奧·達·維羅納基于丁托列托的草圖于1517—1619年鑲嵌)。在拱門上描繪的是《末世》(Apocalypse)和《圣約翰的憧憬》(Vision of St John)[兩幅畫作都是弗朗切斯科和阿米尼奧·祖卡托(Francesco and Arminio Zuccato)于1570—1589年鑲嵌]。中央穹頂上的《耶穌升天》場景鑲嵌畫可以追溯到12世紀末期,和下方拱門上的《耶穌受難記》場景鑲嵌畫創(chuàng)作時間相近。左右耳堂的穹頂上都是《耶穌生平的事件》場景的鑲嵌畫,前者祭奠的是福音傳道者圣約翰;而后者的穹頂又被稱為圣隆納穹頂(Dome of St Leonard),上面繪有13世紀早期的殉道者圣尼古拉斯、圣克萊門特、圣布雷茨(St Blaise)和圣隆納的畫像。圣所兩邊的兩扇拱門是用來獻祭守護神的。整個教堂中還有無數(shù)其他的鑲嵌畫,所有教堂內(nèi)部墻面鑲嵌畫的面積加起來約有一畝左右。在20世紀70年代,奧托·德繆斯(Otto Demus)將許多馬賽克鑲嵌畫都清洗干凈,并對它們進行了詳盡的調(diào)查。

15. 公元11至12世紀,大量大理石、斑巖、雪花石膏和碧玉石柱從小亞細亞(Asia Minor)運到威尼斯,組成了圣馬可大教堂的外部結(jié)構(gòu)。西側(cè)外立面上展示著許多戰(zhàn)利品,包括著名的青銅馬,現(xiàn)在陳列在教堂主入口上方的青銅馬是仿制品;公元3世紀的羅馬浮雕《赫拉克勒斯捉住厄律曼托斯山的野豬》刻畫在教堂最北面拱門的拱肩上;12世紀中晚期浮雕《圣迪米特里斯》(St Demetrius)也很可能是從東方帶到威尼斯的。在小廣場拱廊的拐角處有一段斑巖石柱,曾經(jīng)據(jù)說是羅倫佐·提埃波羅從阿克(Acre)帶回威尼斯的兩根斑巖石柱之一,而現(xiàn)在卻被認為是從君士坦丁堡帶來的。自1256年起,這段石柱就被用作宣布國家法令的講臺。1902年,它因鐘樓的倒塌而遭到損壞。另外一根石柱被用在里亞爾托。用敘利亞斑巖雕刻的8世紀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的頭像在欄桿上眺望著小廣場。

教堂的南立面也有大量搶奪來的其他戰(zhàn)利品,包括15世紀從阿克帶來的兩根雕刻于伊曼紐爾·康莫諾(Emmanuel Commeno,1158—1180)統(tǒng)治時期的正方體石柱,其名字刻于柱身的圓形裝飾浮雕上;14世紀埃及的《四帝共治》斑巖雕塑;以及許多從拜占庭帶回的大理石、石柱和柱頂。教堂的北立面還展示著更多其他的戰(zhàn)利品。

16. 大圣母教堂(church of Santa Maria Maggiore)最早是與它同名的馬焦雷圣母修道院的附屬建筑。它們都于1806年被關(guān)閉,修道院被用作奧地利軍隊的練兵場(Campo di Marte)。現(xiàn)在這個區(qū)域是一家煤氣廠和航海站的一部分。現(xiàn)存的教堂建筑是由山墻飾和盤蝸飾造型組成的樸素外觀。威尼斯哥特式的磚結(jié)構(gòu)鐘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紀。

17. 慕拉諾島的圣多納托小廣場(Campo San Donato)曾經(jīng)是市政廣場(Piazza del Comune),廣場上矗立著圣母瑪利亞和圣多納托教堂(Basilica of Santa Maria e San Donato)。它建成于公元7世紀,很可能是亞平寧大陸的難民為圣母瑪利亞舉行奉獻典禮而造的。在教堂于12世紀上半葉重建時,它的獻祭范圍擴展到了一位4世紀的埃維厄島(Euboea)的主教圣多納圖斯(San Donatus)。1125年,他的遺體和一條可能被他殺死的龍的遺骸一起被十字軍從凱法利尼亞(Cephalonia)帶回教堂安葬。那條龍的遺骸被放置在穹形后殿中巴洛克式祭壇的后面。18世紀早期,馬可·朱斯蒂尼亞尼主教(Bishop Marco Giustiniani)的肆意破壞和之后1858—1873年草草了事的重新裝修對教堂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這些損害直到1973—1979年的精心修繕后才得以彌補。教堂最顯著的外部特征就是東面的早期羅曼式穹頂后殿,它的造型是由兩根大理石柱支撐的雙層拱門,下層是精美的四葉花飾造型以及雕刻并鑲嵌著大理石的鋸齒形飾帶,上層則是由簡潔的欄桿圍成的一條走廊。教堂樸素的西立面以入口處上方14世紀大理石浮雕《圣多納圖斯和信徒》(St Donatus with a Devotee)和兩根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刻有肖像浮雕的羅馬壁柱為特征。教堂內(nèi)部比例協(xié)調(diào),中殿兩邊各有五根帶科林斯式柱頭的希臘大理石柱。15世紀木制屋頂?shù)男螤钕翊凝埞牵?141年完成的地面被鑲嵌出鳥、觀賞圖案和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的樣式。描繪著“圣母”對著金色的背景獨自祈禱景象的馬賽克鑲嵌畫覆蓋了后殿的整個穹頂。位于洗禮堂門上方是一扇弦月窗,上面繪著圣母、圣子和圣徒與一位名叫喬瓦尼·德里·安吉利(Giovanni degli Angeli)的捐贈者,他的棺槨位于入口處前方。這是拉扎羅·巴斯提安尼(Lazzaro Bastiani)1484年創(chuàng)作的知名畫作。20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的9世紀希臘大理石石棺被當(dāng)作圣所中的一個祭壇使用。14世紀中期的多聯(lián)畫屏《圣母瑪利亞之死》此前畫在主祭壇的鍍金白銀釉片上。位于洗禮堂的公元2世紀方形羅馬石棺來自阿爾蒂諾(Altinum),并曾被用來當(dāng)作圣洗池使用。

18. 古時建立的圣比亞吉奧(San Biagio)海軍教堂位于橫穿兵工廠水道(Arsenal Canal)的斯拉沃尼亞人河岸(Riva degli Schiavoni)盡頭,它的邊上是曾經(jīng)的威尼斯共和國糧倉,現(xiàn)在則是海軍歷史博物館(Museo Storico Navale)。在18世紀時,根據(jù)弗朗切斯科·班格諾(Francesco Bognolo)或是菲利波·羅西(Filippo Rossi)的設(shè)計重建。長期以來,該教堂都被威尼斯的希臘僑民團體使用,直到他們接管了圣喬治希臘教堂(the church of San Giorgio dei Greci)為止。教堂里有紀念卒于1792年的海軍上將安吉洛·艾莫(Angelo Emo)的紀念碑,他于1784—1786年指揮了威尼斯共和國與突尼斯貝伊國(Bey of Tunis)的戰(zhàn)爭。

19. 兵工廠(Arsenal,也稱造船廠)建立于1104年,并于14至16世紀間擴建,它占據(jù)了城市的整個東部邊界。兵工廠這個名字源自阿拉伯詞語“darsina'a”(制造工坊),這個詞后來被用作為所有同類設(shè)施的統(tǒng)稱。但丁在作為拉文那的大使訪問威尼斯時,曾在1306年和1321年兩次參觀兵工廠(兵工廠即造船廠)。他在《神曲》(Divine Comedy)中提到工人們?nèi)缁鹑巛惫ぷ鞯膬?nèi)容記錄在入口大門右側(cè)的一塊紀念牌匾上。現(xiàn)在的兵工廠的占地面積約為80英畝,四周圍著難以逾越的高墻和塔樓,旨在隱藏過去海軍的秘密并驅(qū)逐外來者的入侵。在威尼斯共和國被攻陷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兵工廠仍然固若金湯且難以接近。然而,某些訪客被允許入內(nèi),在歌德(Goethe)的筆下,參觀它“就像拜訪那些名聲曾盛極一時的家族,雖然已經(jīng)不復(fù)當(dāng)年,但仍然顯得充滿活力”。

造船廠有兩個入口:一個面對潟湖,并被兩座巨塔保護著;另一個可以從兵工廠河(Rio del Arsenale)通過一座雄偉的凱旋拱門進入。這扇凱旋拱門建于1460年,是威尼斯最早的文藝復(fù)興作品之一,很可能是出于安東尼奧·干布洛之手。拱門的柱上楣構(gòu)下支撐著兩根有著威尼托—拜占庭風(fēng)格柱頭的希臘大理石柱(從早前的建筑上卸下)。凱旋拱門的上方是一只翼獅,翼獅上面是一塊山墻飾,再往上則是吉羅拉莫·坎帕尼亞(Girolamo Campagna)雕刻的圣賈斯蒂娜(St Justina)雕像。在前廳的遠處有桑索維諾1533年所作的《圣母子》。這扇令人贊嘆的大門兩邊各放著一頭兇猛的石獅,它們是弗朗切斯科·莫羅西尼總督時期從比雷埃夫斯(Piraeus)搶來的戰(zhàn)利品,并于1692年放置于此。左邊那頭石獅的尾部刻著神秘的北歐古字銘文,據(jù)說是根據(jù)挪威雇傭兵哈羅德(Harold the Tall)的命令所刻,他后來死于1066年與韋賽克斯王國國王哈羅德·葛溫森(Harold the Saxon)的斯坦福橋之戰(zhàn)中。1718年時又在科孚浮雕后加上了一只小石獅。

雖然兵工廠目前(1988年)仍未對公眾開放,但是人們可以從駛過兵工廠主河道的五號水上巴士上看到其內(nèi)部的景象。政府計劃在目前的軍政結(jié)束后將這片廣闊的區(qū)域劃歸民用。這些計劃包括一座小型游艇港口、一個國際文化中心、一座海洋地質(zhì)博物館和一些住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鱼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江达县| 宜都市| 荣昌县| 延边| 尚志市| 天峨县| 台东县| 汤阴县| 犍为县| 聂荣县| 云浮市| 陆川县| 连州市| 三亚市| 南平市| 东海县| 祁门县| 金溪县| 大庆市| 肥乡县| 巴塘县| 灵宝市| 宁化县| 赣榆县| 上林县| 健康| 余庆县| 上犹县| 元江| 安乡县| 交口县| 泾阳县| 南城县| 镇雄县| 藁城市| 滕州市| 马尔康县|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