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侖戰爭:一個偉人和他的時代
- 英國BBC《歷史》雜志
- 4222字
- 2022-08-10 18:03:50
拿破侖的機會
本文作者瑪麗莎·林頓(Marisa Linton)指出,法國等級制度的崩潰,讓年輕的拿破侖有了在軍事上大放異彩的機會。但他登上權力頂峰的真正原因,是他敏銳地意識到了大革命后的政治動蕩和連年不斷的戰爭,并且利用了這種形勢。
法國大革命讓拿破侖·波拿巴的崛起成為可能。1789年的大革命推翻了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君主專制政體和貴族特權。
革命者在他們掌控的地方建立了基于個人自由、權利平等和人民主權原則的新政權。
然而,拿破侖利用之后十年的政治動蕩,將法國變成了一個軍事集權的國家。波拿巴的帝國在某種程度上比路易十六時期更為專制,而且拿破侖戰爭造成了數百萬人傷亡,這使他顯得更加暴戾。
在大革命之前,法國各地盛行世襲特權和血緣繼承制度,革命打破了這種束縛。廢除貴族特權給許多年輕人提供了施展抱負的舞臺,從而在軍隊中獲取更高軍銜,波拿巴就是其中一個。盡管他出身貴族家庭,但他是科西嘉人,是意大利人的后裔(法國在1769年征服了科西嘉島)。在大革命之前,這樣的人是受歧視的,法國本土的人把他們視為外國人或外來者。
革命領導者決策失誤,向反對法國革命的歐洲大國發動戰爭,導致了一系列災難性的后果,這使得革命政府越來越依賴于軍隊。那些因革命而逃到國外的人制造了緊張局勢,并極力鼓動外國勢力入侵法國,顛覆革命。
吉倫特派領導人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宣稱,法國必須發動“爭取普遍自由的十字軍戰爭”,將革命輸出到國外。
布里索認為,西歐人民會歡迎法國士兵帶來“自由”。布里索的主張遭到了另一位意見截然不同的革命家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的反對。羅伯斯庇爾警告說,革命不能也不應在入侵軍隊的刺刀下傳播出去。

▲羅伯斯庇爾反對發動戰爭。他警告說,革命是不可能通過刺刀來傳播的。
羅伯斯庇爾指出:“沒有人歡迎武裝的解放者?!边@可謂一個有先見之明的警告。布里索的策略將會使法國和法國革命完全依賴少數軍隊精英,而他們對革命的忠誠是靠不住的。

▲畫家查爾斯·特維寧的作品,表現了1789年7月14日,憤怒的人民攻占巴士底獄的情景。當時法國政府試圖抵抗,隨后革命爆發,并迅速在法國各地蔓延開來。
然而,布里索的言論激起了人們普遍的好戰情緒,而羅伯斯庇爾反對戰爭的言行被譴責為“不愛國”。 1792年4月,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引發了一場持續一代人的沖突(中間有兩次短暫的和平,一次在1802年,另一次在1814年)。直到1815年6月拿破侖在滑鐵盧慘敗,戰爭才結束。與好戰分子的樂觀期望相反,戰爭的最初階段,形勢對法國相當不利,巴黎一度陷入被入侵軍隊占領的危機。這場危機使緊張的局勢更為嚴峻,并在1792年8月引發了第二次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君主立憲制,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戰局愈演愈烈,到1793年春天,法國幾乎四面楚歌。1月,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決,英國加入了戰爭。正是在戰時背景下,革命者組成了由激進的雅各賓派領導的政府,他們對敵人采取了嚴酷的手段,包括使用新發明的斷頭臺。
在1793年到1794年的危機中,曾經反對死刑的羅伯斯庇爾變得與許多革命者一樣,成了恐怖行動的擁護者。但是他對革命的軍事化仍然深感不安,他警告說,軍事擴張會讓將軍的權力空前擴大。他列舉了尤利烏斯·愷撒、奧利弗·克倫威爾等人的例子。這些人利用自己對軍隊的掌控,推翻了當時的政權。而且,革命派中的兩位將軍拉法耶特和杜穆里埃茲,確實已經試圖率領軍隊反抗革命政府了。因為害怕軍隊形勢會進一步惡化,大革命的領導人打算用恐怖手段來消除不合時宜的野心。對忠誠和能力受到懷疑的將軍,他們絲毫也不手軟。1793年至1794年,許多將軍被捕,好幾人被處決。
1794年6月,法國軍隊在弗勒魯斯取得了重大勝利,擊敗了由哈布斯堡元帥科堡親王約西亞斯率領的聯軍。這次勝利解除了法國被入侵的危機,因此不必再實行恐怖政策,于是羅伯斯庇爾和雅各賓派的垮臺也不遠了。許多歷史學家認為,羅伯斯庇爾是恐怖政策的幕后策劃者,但是事實上,很多革命者都參與其中。
雅各賓派政府垮臺后,革命態勢從防御變成了擴張……新的機遇,讓波拿巴蠢蠢欲動。
雅各賓派政府垮臺后,革命形勢從防御變成擴張。軍事上的勝利不再是抵御外部入侵,變成了侵占和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讓新政治體制下的督政府生存下去,也是當時執政者的目標。
波拿巴的重大突破
拿破侖一直懷有雄心壯志,面對新的機遇,總是蠢蠢欲動。他審時度勢,拋棄了與雅各賓派的短暫調情(因被懷疑是雅各賓派的同情者,他曾在羅伯斯庇爾垮臺后被監禁了一段時間)。1795年10月,挽救他軍事生涯的機會降臨了,他奉命帶兵去鎮壓巴黎保皇黨在旺代米爾的叛亂。
對拿破侖來說,重大突破出現在1796年。當時五人督政之一的保羅·巴拉斯提名,讓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入侵意大利北部。在與奧地利人的戰爭中,拿破侖打了一些非常漂亮的勝仗,建立了一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奇薩爾皮納共和國。他還將搶掠來的價值1500萬法郎的藝術品和大量現金運回了法國;第二年春天,又運回了價值3500萬法郎的藝術品和現金。
波拿巴雄心萬丈地返回了巴黎,然后召集軍隊入侵埃及。這是法國首次嘗試確立自己在北非的殖民統治。波拿巴希望通過埃及進入印度,進而挑戰英國在那里的統治。

▲1796年,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侵入意大利北部。在安托萬·讓·格羅斯繪制的這幅油畫中,拿破侖手握意大利武裝軍隊的旗幟。然后,他帶著雄心勃勃的計劃回到了巴黎。
波拿巴寫信給督政府的領導人說:“現在是時候了,我們想要真正摧毀英國,就必須占領埃及?!蓖饨徊块L塔萊蘭德支持波拿巴的策略,他是舊政權的主教和世襲貴族,在受到激進的雅各賓派政權驚嚇之前,轉向了革命?,F在,塔萊蘭德是督政府中的關鍵人物,是一名政治幸存者和狡詐的政客。在法國以后的政治斗爭中,波拿巴充分利用了塔萊蘭德的外交技巧,甚至稱他為“絲襪里的大糞”。出征埃及,拿破侖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想建功立業,成為偉人,所以他有意識地追隨亞歷山大大帝的步伐,希望能重現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一事。
法國軍隊于1798年7月到達埃及。波拿巴將自己包裝成給埃及人帶來自由的人,他宣稱,要幫助埃及人擺脫騎在他們頭上的馬穆魯克壓迫者,同時也會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他在給埃及人的宣言中說道:“我來是為了恢復你們的權利,懲罰那些篡奪政權的人,并對穆罕默德奉以真正的崇拜……我比馬穆魯克人更尊重上帝、先知和《古蘭經》?!彼€宣布,科學家和藝術家也隨著法國軍隊進入埃及,占領埃及將會推動科學進步和歐洲啟蒙運動。
拿破侖承諾,在解決政治危機并確保國家安全之后,他將放棄執政。
從一場危機到另一場危機
在開羅附近的金字塔戰役中獲勝之后,法國人的處境很快發生了變化。尼羅河之戰中,霍拉蒂·納爾遜率領英國海軍艦隊在阿布基爾灣重創法國軍隊。之后,英國艦船封鎖了法國人的供給線,法軍被困,處境日益艱難。在酷熱的沙漠里,法軍裝備不足,缺水缺糧,而且疾病蔓延,兵員不斷減少。波拿巴下令繼續前進,軍隊一直行至埃及西部邊緣,即現在的中東地區。法國人占領了賈法,殺死成千上萬的平民。隨后,許多法國人染上了瘟疫。

▲ 1798年7月,金字塔之戰中的波拿巴。他希望重現亞歷山大大帝對埃及的征服。
這場災難規模巨大,同時,拿破侖在法國的政治危機中嗅到了他一直在尋找的機會,于是波拿巴悄悄地拋棄了他的士兵,躲過了英國的封鎖,乘船溜走了。 1799年10月,他回到了法國,而此時有關他軍事災難的消息還不為人知。波拿巴一直是一個高明的活動家,在這個關鍵時刻,他更是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勝利者,大批民眾歡迎他的歸來,希望他能成為法國的救世主。

▲拿破侖在賈法遭遇瘟疫。從埃及戰爭的泥潭中抽身后,他設法在1799年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了法國。
與此同時,督政府正手忙腳亂地處理著接連不斷的危機。政府首腦決心避免1793年至1794年間的政治激進主義和暴力,并且在規避右翼保皇黨和左翼雅各賓派的威脅方面,越來越依賴軍隊。此時的法國,腐敗橫行,一些人從政治和社會危機中大肆獲利,特別是在軍需方面。
一群領導人,包括塔萊蘭德和另一名前革命者西耶斯督政,決心發起一次政變,廢除督政府,讓一位強大的軍事首領上位。督政之一的巴拉斯因腐敗而臭名昭著,用錢買通他,讓他保持沉默,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拿破侖差一點失去了從共和國這次危機中受益的機會。因為,另一個督政西耶斯不喜歡拿破侖,只是西耶斯屬意的巴塞洛繆·喬伯特將軍8月在意大利戰死了,他才轉而選擇了拿破侖。
1799年11月9日(即霧月18日,根據法國大革命的日歷推算),拿破侖發動政變,上臺執政。霧月政變也成為歷史上摧毀民選政府的一個鑒戒。督政府的執行權力已被廢除,拿破侖下一步要做的是推翻立法議會機構。他的兄弟呂西安當選為主要議會機構五百人委員會的主席,掌控了決定性的話語權。
有人謊稱雅各賓派正在策劃陰謀,打算襲擊議會代表。出于安全考慮,五百人委員會從巴黎遷至圣克勞德,但實際上這使得議會代表更容易受到軍隊的控制。原定的計劃是,拿破侖進入辯論大廳后直接向議員代表講話,解釋他政變上臺的理由。但是,當拿破侖回顧他在政變中扮演的角色,把自己描述成政變的發動者、一個英勇的超越黨派的維護秩序和安全的救星時,現實卻與他的設想相反。他不是一個善于在公共場合演講的人,現場一些代表憤怒地大喊“打倒獨裁者!” ,他開始結結巴巴,說話都不連貫了。最終,他暈倒了,然后逃離了會議廳。
出來救場的是拿破侖的兄弟呂西安。他找到守衛在會議廳外保護五百人委員會的士兵,說自己的兄弟正受到刺客的威脅。呂西安向士兵保證,他兄弟唯一的愿望是捍衛神圣的自由。他拔出了一把劍,以戲劇性的姿態頂在拿破侖的胸膛上,發誓說,如果拿破侖是騙子,他就殺死他的兄弟。這個方法發揮了作用,士兵們沖進會議廳,用刺刀驅散了代表,代表們跳窗逃離會場,進入暮色中的圣克勞德公園。
拿破侖做出過許多承諾和保證——他將保護并維持共和國;他將捍衛革命的原則;在解決政治危機并確保國家安全之后,他將放棄執政。然而,他什么都沒有兌現。
作為領導者,拿破侖最為出色的手段之一,就是他能夠將貌似合理的謊話巧妙地傳遞給愿意相信他的公眾,從而鞏固自己的聲望。對于那些仍然不信服他的人,他會以同樣嫻熟的手段來脅迫或鎮壓。拿破侖的統治不是赤裸裸的軍事獨裁政權,他非常謹慎,至少表面上維持了協商體制、選舉產生的議會和公民投票。
拿破侖將真正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他知道,他的聲望和法國人民對他的接受程度,來自他在軍事上的不斷勝利。
瑪麗莎·林頓(Marisa Linton),金斯敦大學歷史學名譽教授,著有《選擇恐怖:法國大革命中的美德、友善與真實》( Choosing Terror: Virtue,Friendship and Authenticity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