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亂軍混戰
- 三國演
- 寇準備好了吧唧吧
- 1794字
- 2022-08-14 08:51:17
原來楊奉自為李傕所敗,便引軍屯終南山下;今聞駕至,特來保護。當下列開陣勢。郭汜將崔勇出馬,大罵楊奉“反賊”。
楊奉大怒,回顧陣中道:“公明何在?”
一將手執大斧,飛驟驊騮,直取崔勇。兩馬相交,只一合,斬崔勇于馬下。楊奉乘勢掩殺,郭汜軍大敗,退走二十余里。楊奉乃收軍來見天子。
帝慰諭道:“卿救朕躬,其功不小!”楊奉頓首拜謝。
帝道:“適斬賊將者何人?”
楊奉乃引此將拜于車下道:“此人河東楊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帝慰勞之。
楊奉保駕至華陰駐蹕。將軍段煨,具衣服飲膳上獻。是夜,天子宿于楊奉營中。
郭汜敗了一陣,次日又點軍殺至營前來。徐晃當先出馬,郭汜大軍八面圍來,將天子、楊奉困在垓心。
正在危急之中,忽然東南上喊聲大震,一將引軍縱馬殺來。賊眾奔潰。徐晃乘勢攻擊,大敗汜軍。那人來見天子,乃國戚董承也。帝哭訴前事。
董承道:“陛下免憂。臣與楊奉將軍誓斬二賊,以靖天下。”帝命早赴東都。連夜駕起,前幸弘農。
卻說郭汜引敗軍回,撞著李傕,言:“楊奉、董承救駕往弘農去了。若到山東,立腳得牢,必然布告天下,令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
李傕道:“今張濟兵據長安,未可輕動。我和你乘間合兵一處,至弘農殺了漢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郭汜喜諾。
二人合兵,于路劫掠,所過一空。楊奉、董承知賊兵遠來,遂勒兵回,與賊大戰于東澗。
李傕、郭汜二人商議:“我眾彼寡,只可以混戰勝之。”
于是李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擁來。楊奉、董承兩邊死戰,剛保帝后車出;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御用之物,盡皆拋棄。郭汜引軍入弘農劫掠。董承、楊奉保駕走陜北,李傕、郭汜分兵趕來。
董承、楊奉一面差人與李傕、郭汜講和,一面密傳圣旨往河東,急召故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三處軍兵前來救應。
那李樂亦是嘯聚山林之賊,今不得已而召之。三處軍聞天子赦罪賜官,如何不來;并拔本營軍士,來與董承約會一齊,再取弘農。
其時李傕、敦汜但到之處,劫掠百姓,老弱者殺之,強壯者充軍;臨敵則驅民兵在前,名道:“敢死軍”,賊勢浩大,李樂軍到,會于渭陽。
郭汜令軍士將衣服物件拋棄于道。李樂軍見衣服滿地,爭往取之,隊伍盡失。李傕、郭汜二軍,四面混戰,李樂軍大敗。
楊奉、董承遮攔不住,保駕北走,背后賊軍趕來。李樂道:“事急矣!請天子上馬先行!”
帝道:“朕不可舍百官而去。”眾皆號泣相隨。
胡才被亂軍所殺。董承、楊奉見賊追急,請天子棄車駕,步行到黃河岸邊。李樂等尋得一只小舟作渡船。時值天氣嚴寒,帝與后強扶到岸,邊岸又高,不得下船,后面追兵將至。
楊奉道:“可解馬疆繩接連,拴縛帝腰,放下船去。”
人叢中國舅伏德挾白絹十數匹至,道:“我于亂軍中拾得此絹,可接連拽輦。”
行軍校尉尚弘用絹包帝及后,令眾先掛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李樂仗劍立于船頭上。后兄伏德,負后下船中。
岸上有不得下船者,爭扯船纜;李樂盡砍于水中。渡過帝后,再放船渡眾人。其爭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聲震天。
既渡彼岸,帝左右止剩得十余人。楊奉尋得牛車一輛,載帝至大陽。絕食,晚宿于瓦屋中,野老進粟飯,上與后共食,粗糲不能下咽。
次日,詔封李樂為征北將軍,韓暹為征東將軍,起駕前行。有二大臣尋至,哭拜車前,乃太尉楊彪、太仆韓融也。帝后俱哭。
韓融道:“李傕、郭汜二賊,頗信臣言;臣舍命去說二賊罷兵。陛下善保龍體。”韓融去了。
李樂請帝入楊奉營暫歇。楊彪請帝都安邑縣。駕至安邑,苦無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無門關閉,四邊插荊棘以為屏蔽。帝與大臣議事于茅屋之下,諸將引兵于籬外鎮壓。
李樂等專權,百官稍有觸犯,竟于帝前毆罵;故意送濁酒粗食與帝,帝勉強納之。李樂、韓暹又連名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二百余名,并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卻說韓融曲說李傕、郭汜二賊。二賊從其言,乃放百官及宮人歸。
是歲大荒,百姓皆食棗菜,餓莩遍野。河內太守張楊獻米肉,河東太守王邑獻絹帛,帝稍得寧。董承、楊奉商議,一面差人修洛陽宮院,欲奉車駕還東都。李樂不從。
董承對李樂道:“洛陽本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車駕?今奉駕還洛陽是正理。”
李樂道:“你等奉駕去,我只在此處住。”
董承、楊奉乃奉駕起程。李樂暗令人結連李傕、郭汜,一同劫駕。董承、楊奉、韓暹知其謀,連夜擺布軍士,護送車駕前奔箕關。
李樂聞知,不等傕、汜軍到,自引本部人馬前來追趕。
四更左側,趕到箕山下,大叫:“車駕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嚇得獻帝心驚膽戰。山上火光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