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地下秦朝
  • 張衛星
  • 4329字
  • 2022-08-12 14:22:22

始皇帝之前的秦國

秦王嬴政即位時,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已勢不可當。這個時候的秦國實際上已控制了整個中國的西半部疆域,關東各國被壓縮到岌岌可危的地步。秦始皇這個“超級富二代”所繼承的秦國并不是天上突然掉下的大餡兒餅,也不是這個時期憑空而起的萬丈高樓,它經歷了長期的忍辱負重、艱難開拓,才形成了戰國晚期的局面。

秦人的先祖傳說可以追溯到顓頊,他有一個孫女,名叫女修,善于紡織。女修吃了玄鳥卵,生了兒子大業,大業也就成了秦人的始祖。這個傳說間接告訴我們,秦人的先祖還處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實際上,現代的考古發現證明,秦人本屬于東方地區的東夷部族,東夷各部族與東方的龍山文化晚期各族有關,與中原的華夏各族并不是同一血脈。值得注意的是,秦人與后來強大的商人有著共同的起源傳說,這意味著他們有著共同的東方文化基因。

傳說秦人參與了大禹治水,帝舜因此獎賞了他們的頭領大費,并賜他嬴姓,這就是秦人嬴姓的來源。夏朝末年,夏桀暴虐。秦人適時脫夏歸商,成為商王朝的同盟軍。傳說秦人的首領費昌曾為商王湯御馬駕車,參加了敗夏桀的鳴條大戰。商朝時,秦人世代有功,嬴姓的首領也成為商王室的顯貴,可能是商朝的諸侯之一。

公元前11世紀,周人在商的西土崛起,領導了滅商行動,清除商人的舊勢力,封邦建國,建立了強大的周王朝。秦人因其身份、地位,在這個歷史進程中自然成為周人重點打擊的對象。先是嬴姓的首領惡來被周王捕殺,他的父親飛廉帶領嬴姓各族又參與了反周叛亂,也被周王所殺。秦人部族支系眾多,被遷處各地。遷到山西的后來為趙,還有一支被周成王遷往周的西部地區謫戍邊疆,這支在西垂之地的嬴族慢慢得到周王的賞識。

西周中晚期,秦人再次登上政治舞臺,甚至參與到西周的滅亡以及東周的新生這一歷史巨變中。被周人遷居西垂的秦人,傳到首領非子時再次得到周王的賞識。周王封非子一族到秦這個地方去,他們就以秦為號,稱為秦嬴。現在這個地方大致在甘肅天水地區,此后他們才被稱為秦人!

接續嬴姓主脈的非子一族在秦這個地方得到壯大,但是也經歷了更加殘酷的血雨腥風。秦仲時期,周厲王無道,很多諸侯反叛。西戎更是大舉進犯周王室,嬴秦在犬丘的同族大駱一支也被西戎所滅。周宣王命秦仲為大夫,誅殺西戎。秦與西戎的戰爭持續了二十年,最后慘烈到秦仲反被戎人所殺。后來秦仲的長子莊公即位,周宣王又召集莊公昆弟五人,給了他們七千周兵恢復國力,秦人再次出征討伐西戎,這次秦嬴終于打敗了戎人,周宣王封莊公為西垂大夫。

雖然周王只是賜予秦莊公男爵,且只是公、侯、伯、子、男中最低一等的爵位,但是,秦由此真正成為周政治體系中的一員。莊公死后,嫡子襄公即位。襄公元年,將妹妹繆嬴嫁給了豐王。據學者考證,豐王為周王。通過與周王聯姻,秦與周王室的關系進一步強化了。

公元前771年,戎人大舉進攻西周的鎬京,周幽王被殺。新立的周平王被包括秦襄公在內的主要諸侯國派兵護送至洛邑,開啟了歷史上的東周時期。由于秦襄公護送王室東遷有功,平王把岐以西之地賜給他,并準許他與其他諸侯國通聘享之禮,從此秦正式成為諸侯國。

這一時期,秦人遵照禮樂制度,營建了自己的都邑西垂,作禮樂、設宗廟、造陵墓、制銅器、設府庫,雄踞一方,成為保障周朝西方安全的重要屏障。在甘肅禮縣大堡子一帶發現了秦人在西垂的王城和大型陵墓,出土了青銅鼎、簋、壺、編鐘、镈等禮樂重器,以及大量金質的車馬飾片等。這些發現證明了秦在西垂之地的再次崛起。

襄公之后,秦文公一步步從西垂向周王賜給的岐以西的關中地區進發,到秦寧公時才一步步在關中地區的西部平陽建立了新都城。武公之后的德公將新的王宮大鄭宮建在渭水北岸的三畤原上,并以此為據點建立了秦的新都城—雍城。秦國逐步向戎人進擊,吸納了這些舊土上周的遺民,收復原來周的屬國,開始強大起來,成為春秋時期的大國之一。

p004

這一時期,秦人努力學習、遵守周文化,國君和貴族在禮儀、社會、軍事等方面完全向周看齊。從秦襄公到秦武公,秦人設立祀廟和王公墓地、建造城郭、鑄造祭祀重器,渾厚端莊完全與中原的諸侯國相同。在周文化日趨沒落的情況下,質樸的秦人帶來了新氣象。

《詩經·國風》中有一首描寫秦地的詩: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

這首詩中的秦地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對斯人斯地最美好的想象!

秦國的地位和實力大幅提升是在春秋中期。當時,周天子的地位不斷下降,鄭莊公本是為天子掌管朝政的第一卿士,卻第一個挑戰了天子的權威,此后是齊國的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任用管仲對內改革,對外以“尊王攘夷”為號,率領諸侯國打敗了一些戎狄小國,討伐蔡、楚,大會諸侯,得到周王的承認。那個時期,秦國還在與戎人斗爭,無法參與中原爭霸。秦穆公時期,也想稱霸中原,曾一度出擊鄭國,但被晉國所扼制。晉楚爭霸成為春秋中晚期的常態,晉國同時也扼制著秦國東出的門戶—桃林之塞,所以秦國在崤之戰以后的大部分時間無法東出,只好與楚國保持同盟關系,共同對付晉國。雖然秦并沒有實質性地出擊到中原地區,但是秦國在眾多的國家中還算得上大國。

p005
p006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納由余的謀略,向西征伐西戎各族,“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穆公把秦國的領土西展至陜甘邊境,北拓至陜西北部。雖然直到秦穆公死去,秦國也沒有在中原地區有所作為,但是秦國對諸戎的征服為秦的強大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和支持。秦穆公的壯舉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認,其一度也被稱為侯伯。

春秋晚期,秦國仍堅持對外聯楚的政策,形成了秦楚、吳晉集團的對峙。這一時期,晉、齊等國的舊貴族漸被誅滅,新的國君標志著新興貴族的登場。這個時期,由于尖銳的國內矛盾,秦國逐漸退出了以爭霸中原為目的的征伐戰爭。

公元前5世紀是列國激烈交鋒的前夜。公元前453年,晉陽大戰后,晉國公族趙、魏、韓三分智氏。到公元前403年,周王封趙、魏、韓三家為侯,承認他們的諸侯政治地位,歷史進入戰國時期。

戰國早期,魏國獨強。魏文侯、武侯在位期間,魏國率先改革,強大起來。但是經過桂陵、馬陵兩次大戰后,魏國衰落,齊國漸強。戰國中期,從齊、魏率先稱王到五國相王,標志著周天子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地位已不復存在。戰國晚期,齊、秦兩國國君還曾并稱東、西二帝,超越了傳統,一度覬覦更高、更尊貴的稱號。新的國家形態呼之欲出。

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打破舊制度,天下再次統一成為民心所向。孟子稱最終會“定于一”,行仁義可以贏得天下的統一;而荀子則主張讓天下歸心者為王。在秦國主政的呂不韋則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提出興義兵,以武力統一天下。事實證明,統一天下以及建立新制度的道路最終只有借以空前殘酷的戰爭才能實現。

在秦國屢屢易君、君臣乖亂之際,初強的魏國趁機奪回了河西之地。這一時期秦國國君廢立無度,國內的庶長常常掌握著國君立廢和生殺大權;戎人部族義渠甚至進犯到了渭水南岸。這個時期的秦國積貧積弱,且僻處西部一隅,也不參與中原諸侯的會盟,各國視秦為夷狄。求賢若渴的孝公發布了一個求賢令,不惜以裂土分封作為報酬。

衛人公孫鞅(商鞅)從魏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啟了中國古代史上最重大、最成功的改革,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商鞅從變革制度與法律入手,積極推行新政。在孝公的支持下,秦國先后兩度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第一批變法措施主要是頒布法律,推行法治,獎勵耕戰,富國強兵。新法頒行三年,初見成效,得到秦國民眾認可,商鞅也因功升任大良造。公元前350年,商鞅推出第二次變法措施。這次變法注重深層的制度建設,如普遍推行縣制、廢除井田制、改革賦稅制度、統一度量衡、革除舊風俗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商鞅全面總結春秋以來各國改革的經驗,做到了全面而徹底的創新。商鞅變法后,秦國在對外戰爭,特別是對強敵魏國的戰爭中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秦國迅速崛起,成為軍事實力強大、諸侯畏懼的強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駟立,是為秦惠文王。公元前316年,秦又滅巴、蜀,秦軍繼續屢敗魏軍,再破三晉伐秦聯軍,又聯韓、魏攻打齊、楚,大敗義渠,掌握了作戰主動權。

而在關東地區,齊國不斷進攻周邊諸國,打破了相對平衡的狀態,導致燕將樂毅率趙、秦、燕、韓、魏五國伐齊,齊國慘敗,走向衰落;而秦經歷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君主的努力,蠶食三晉,席卷荊楚,已初露一統端倪。

秦國的疆域進一步擴大,北滅戎狄,鞏固后方;不僅完全取得了魏國的河西之地,還兼并了魏國的上郡,魏國被迫遷都大梁;南并巴、蜀,取得了對楚戰略上的優勢。秦國不斷招納關東才士,除法家人士外,兵家、墨家、縱橫家人士都在秦國不斷集聚。在軍事策略上,秦的連橫戰略對關東諸國的合縱戰略取得了總體上的優勢地位。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已取得對三晉、楚國戰爭的絕對優勢。由于齊、楚的衰落,秦成為唯一的大國。昭襄王采納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在拉攏齊、楚、燕的同時,重點對三晉的趙、魏、韓施以打擊,特別是對趙國施以重點進攻。秦、趙爭雄終結于長平之戰,戰后,秦國完全占據了韓、趙兩國治下的上黨地區,大大削弱了趙國的實力。秦的勢力范圍已推進至太原、上黨、武遂、南郡一線,擁有大半個中國。

在對關東地區日益頻繁的打擊中,秦國不僅奪取了大量土地,還極大地殺傷了各國的有生力量,僅白起指揮的幾場戰役就消滅了近百萬的軍隊,給各國造成了沉重打擊。在歷年的戰爭中,三晉的損失最大,對于秦的進攻,韓、魏幾乎無力抵擋,只能采取“兩面事秦”的態度。昭襄王末年,秦迫使西周君獻出其土地,致使名義上的周天子也沒有了,秦國的統一戰爭更加名正言順。

昭襄王死后,其子孝文王即位,孝文王在位僅一年。他去世后,公子異人即位,也就是后來的莊襄王。呂不韋任相國。秦國基本沿襲了昭襄王后期的政策,對鄰近的三晉之地繼續施以強攻。

莊襄王元年(前249),秦國任用老將蒙驁,其率秦軍東進伐韓。呂不韋攻東周,殺東周君,“盡入其國”。秦王接著派蒙驁攻韓,韓國兵敗,被迫獻出成皋、滎陽。秦取得中原地區,并將這一地區再加上東周、西周故地合而為一,設立了三川郡,秦國控制地區的東線遂推至魏都大梁附近。

次年,秦王再派蒙驁出擊趙。

莊襄王三年(前247),秦將王龁再次進攻上黨地區尚未歸秦的其他城邑。秦軍“日夜出兵東征”,連敗魏軍,魏國已不堪一擊,面臨著滅亡的危險。魏國的信陵君于是奔走各國,發動最后一次合縱行動,率趙、魏、韓、燕、楚五國之兵共同伐秦。五國之兵氣勢洶洶,在河外戰勝蒙驁所領秦軍,蒙驁戰敗退入關內。

莊襄王在位僅三年而死,其子嬴政即位。

[1]高亨:《詩經今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福泉市| 鹤庆县| 巢湖市| 建始县| 普宁市| 蓬溪县| 德江县| 曲靖市| 榆中县| 丹巴县| 铜陵市| 云霄县| 凤城市| 察隅县| 那曲县| 纳雍县| 运城市| 安乡县| 巴彦淖尔市| 静海县| 夹江县| 榆树市| 齐河县| 邢台县| 洪泽县| 绿春县| 贵定县| 罗城| 宣恩县| 牟定县| 鄯善县| 长岛县| 类乌齐县| 福海县| 讷河市| 旺苍县| 台前县| 剑河县| 定安县|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