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系聚優:未來作戰制勝之道
- 王世忠等
- 2221字
- 2022-08-16 16:44:51
3.1.2 科索沃戰爭——天基信息支撐下的空中戰爭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其在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方面的絕對優勢,以大規模空襲的形式連續78天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共投入各型飛機1000多架、艦艇40余艘,出動各型飛機32000架次,13000噸炸彈被投下,造成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20家醫院被摧毀、50座橋梁被炸、12條鐵路被摧毀、30%的廣播電視臺和40%的油庫受損,經濟損失共達2000億美元。南斯拉夫聯盟(以下簡稱南聯盟)共和國擊落了61架北約飛機(包括F-117A隱形戰斗機)、30架無人駕駛飛機、7架直升機和238枚巡航導彈。因為這一場背景深刻、影響廣泛的現代局部戰爭,世紀之交的國際戰略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均受到了重要的影響。科索沃戰爭雙方投入力量及傷亡損失情況對比如表3-2所示。
表3-2 科索沃戰爭雙方投入力量及傷亡損失情況對比

作為第一場完全依靠信息化空中力量、以遠程精確打擊為主要手段取勝的大規模空襲作戰,科索沃戰爭開創了單一使用信息化空中力量達成戰爭目的的先例。與海灣戰爭相比,科索沃戰爭信息火力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作戰效果更加顯著,以信息化空中力量打贏非接觸作戰的效能更加突出,標志著信息化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以美軍為首的北約部隊行動體現了以下特征。
重在奪取信息優勢。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為奪取情報信息方面的優勢,建立了完善的情報偵察系統,進行全面偵察。在太空中使用了50多顆衛星,并在空中部署了各種無人機、偵察機和預警機進行偵察和監視。在地面部署了50多個電子偵察站,大量投擲了一次性干擾設備和無線電定位設備,并派出400多名間諜以合法或非法身份潛入南聯盟,收集有關重要軍事和政治目標的信息。同時,它還封鎖了南聯盟,并進行了反情報信息偵察。美空軍航天司令部在對南聯盟空襲開始后,當即將南聯盟軍情報分析人員獲取美航天器坐標信息的途徑切斷,并使俄羅斯無法向南聯盟提供情報。北約還采取各種措施,打擊南聯盟的媒體設施,用導彈直接擊中塞爾維亞國家廣播電臺,導致所有節目播出中斷,轟炸南聯盟的廣播電視塔,摧毀了南聯盟電視廣播中心的若干衛星地面電臺,并用導彈摧毀了塞爾維亞社會黨總部大樓頂部的電視發射塔,據稱南聯盟將近四成的廣播電視、廣播電臺癱瘓或嚴重受損。美國還召集計算機專家向南聯盟的計算機互聯網和通信系統輸入大量病毒和欺騙性信息,堵塞了南聯盟的信息傳播渠道。由于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北約情報信息的獲取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注重充分發揮綜合優勢。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著力充分發揮其整體和系統優勢,在陸、海、空、空、電、網、心理等領域實施全方位對抗,包括運用電子對抗、物理破壞、心理對抗、計算機對抗等手段。在實際摧毀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指揮目標期間,北約派遣了各種高性能戰斗機,包括F-117A和B-2隱形飛機。它不僅使用了AGM-86C巡航導彈、“戰斧”巡航導彈、AGM-65“小牛”空對地導彈、AGM-130A空對地導彈、GBU-15精確制導炸彈和其他“點穴式”武器,而且還使用了貧鈾炸彈、石墨炸彈、集束炸彈和其他打擊武器。為了在空襲中獲得電磁方面絕對的優勢,北約利用數十架先進的特種電子戰飛機,包括3架EC-130h通信干擾機和31架EA-6B電子戰飛機,攻擊在20~100 MHz頻率范圍內運行的無線電通信和在64 MHz~18 GHz頻率范圍內運行的各種類型的雷達,對其進行電子干擾,使南聯盟軍隊的雷達失效,并使其通信中斷;北約專門制訂了南聯盟的心理戰計劃,美國心理戰部隊向南聯盟投放了700萬份傳單和“戰爭情況簡報”。北約通過秘密手段深入南聯盟軍隊進行反宣傳,鼓勵分裂勢力推翻米洛舍維奇,并專門召集專家對南聯盟進行網絡攻擊。
在空襲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注重各種手段的互補性、軟硬結合、協同利用,充分發揮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情報偵察與打擊的融合上,先進的戰場偵察手段和C4ISR系統為攻擊部隊實現“發現即破壞”提供了實時情報信息。南聯盟指揮目標的物理和電磁特性一旦暴露出來,就可能導致滅頂破壞的災難。電子戰和物理破壞的整合幫助北約首先利用電子對抗措施“打破障礙,開辟道路”進行物理破壞,并派出幾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在預定空襲區域內進行強電磁干擾,EA-6B攜帶的強電磁脈沖炸彈,可對半徑數十千米范圍內的各種電子設備造成嚴重的物理損壞,使雷達、計算機等信息系統喪失工作能力。在利用特種電子戰機對南聯盟軍隊防空系統和通信系統進行電子干擾的同時,還利用石墨炸彈摧毀其供電設施,“哈姆”(HARM)高速反輻射導彈用于對南聯盟軍隊雷達進行硬破壞,為飛機和導彈的順利穿透提供保障,以便隨后進行物理破壞。心理戰與物理破壞緊密結合。結合物理破壞的影響,北約國家電視臺每天播放畫面以展示其高科技武器力量,吹噓其戰爭成果,從而使威懾作用得以增強。
作戰向“空天化”和“非接觸”行動的趨勢發展。科索沃戰爭表明,以“非接觸”行動為主的空襲和反空襲,將是未來軍事斗爭的主要形式。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使武器和裝備能夠從地理空間以外的空中進行遠程作戰和“自主”攻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通過盡量避免與敵人碰面來減少傷亡。主要采取在區域外的空中進行防空火力攻擊。戰爭集中在只有10萬平方千米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空軍火力則覆蓋了1000多萬平方千米的空域;空戰已不再是空軍的獨秀,而是演變成空軍主導、高度依賴航天信息保障的各軍種、兵種的聯合作戰。北約大規模使用無人機和制導衛星制導彈藥,戰斗機依靠衛星導航系統自動飛行,軍事斗爭呈現出“空天化”和“非接觸”作戰的特點。美國使用隱形飛機則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非接觸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