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引導技術的工作坊設計(修訂版)
- 林士然
- 881字
- 2022-08-16 18:25:53
工作坊與培訓的區別
無論是純引導型工作坊,還是“引導+培訓”型工作坊,其首要特征都是在現場圍繞某一真實、重要且未解決的問題開展研討。
◣ 區別標志
(1)有沒有圍繞重要且未解決的真實議題在現場開展研討,是區分一般培訓課程和引導式課程的關鍵特征。
(2)帶領學員在解決問題和把握學習機會之間取得平衡,是區分傳統培訓師和純引導師的關鍵標志。
(3)遇到困境、沖突和挑戰時,采取什么樣的應對策略,可以反映出課程帶領者扮演的角色。
◣ 現場特征
在帶領一場“引導+培訓”型工作坊時,引導師要讓以下畫面出現:
(1)針對重要、真實且未解決的問題開展對話和交流。
(2)參與者積極參與問題研討,并貢獻內容。
(3)參與者之間進行大量深度對話。
(4)針對案例體驗或問題研討過程開展自我學習和群體學習。
(5)課程帶領者進行大量提問、過程引導和少量內容貢獻。
為此,引導師需要:
(1)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場域,讓所有人的心態完全打開。
(2)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允許現場發生更多的可能性。
(3)成為一名陪伴者、支持者,讓學員成為真正的學習者和工作坊推進者,兩者緊緊連接。
◣ 關于案例
優秀的培訓師經常會講案例,或者帶領學員做案例研討解析。這些案例或許來自前期調研和后期提煉,它們的答案對大家解決各自的問題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這些案例往往是有一定答案的,培訓師依然掌握著評判和判斷的絕大部分權力(扮演裁判員的角色),而且培訓師使用案例的目的主要是傳遞觀點和教授方法,而非解決問題。案例研討過后,學員只停留在獲取啟發的層面,培訓師并不會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員帶著啟發去解決近期要面對的真實問題,這也是讓人深感遺憾的地方。這就好比好不容易找到了有水的地方,卻隨便挖了兩下就離開了。
與培訓師擅長使用案例不同,引導師擅長發掘議題,推動對話。引導師也會使用案例,但一般只在以下三個場景中使用:一是使用案例來介紹自己的角色或研討過程中的工具方法,以讓參與者快速理解;二是根據參與者解決問題的需要,提前向大家呈現案例或邀請內容專家貢獻案例;三是當參與者解決問題陷入慣性模式時,借助真實案例刺激和啟發大家進行深度思考或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