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緊急軍情
- 武鍛大明
- 酸湯折耳根
- 2162字
- 2022-09-23 17:30:00
北平府。
一個校尉,急匆匆的闖進府衙,顯得有些焦急。
“將軍!”
小校躬身道:“鬼力赤已于數月前繼承蒙古汗位。”
新任北平總兵宋晟,并未覺得異常,這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前兩年蒙古內亂,鬼力赤是窩闊臺庶子合丹的后裔,也算是有一定的實力。
“然后呢?”宋晟隨口問道。
“回將軍!”小校說道:“半月前,鬼力赤集結三萬余蒙古騎兵,已進入漠南。”
“???”
宋晟頓時一愣,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鬼力赤繼承蒙古汗位,這倒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他突然集結兵馬進入漠南。
他要做什么?
靖難之役時,宋晟坐鎮大名府,戰后天子將其調任北平,擔任北平總兵,就是為了預防蒙古人。
因為在靖難之役前,朱棣經營北疆多年,而且與蒙古諸部保持著友好關系,即使發動靖難戰爭,蒙古人其實是站在朱棣這一邊的。
當然,即使他們不占朱棣,他們那個時候,也處于內亂動蕩時期,所以也沒有經歷南下抄大明的后路。
如今靖難之役已經結束,鬼力赤這個時候南下...他想做什么?
宋晟有些緊張。
“還有什么消息?”宋晟追問道。
小校聞言略加思索,道:“還有瓦剌人馬哈木,最近也在調集兵馬,暫時還不知其調兵是何目的。”
“嗯!”宋晟微微點頭。
鬼力赤是蒙古人,馬哈木是瓦剌貴族,此時兩部皆在調兵遣將,這讓北平總兵宋晟,有些緊張起來。
待那小校離開后,他急忙回到書房。
此事必須立即通知朝廷,或許蒙古人的目標不是我大明,但是其部突然南下,還是需要提防...宋晟一邊奮筆疾書,一邊有些無奈的微微搖頭,心道:
平定燕亂后,朝廷一直未對蒙古諸部有任何招撫,此時朝廷又剛剛經歷了安南之戰,怕是蒙古人會覺得,我大明現在無暇顧及北方,蒙古人就動了小心思。
......
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初一。
武英殿。
“皇上!”科舉探花田厚義,細細觀看了十余支獵槍,有些興奮的說道:“這是學生這幾日對獵槍做出的微調,皇上可以試試看。”
至從半個月前,朱允炆帶著他們幾個去過一趟工部,回來之后,這田厚義就一門心思的琢磨起發明創造起來。
皇帝朱允炆也是如此,因為蒸汽機成品出爐,讓他對其他的一些工藝也好奇起來。
接下來的幾天,他又去了兵杖局。
兵杖局的匠人們,至從獲得了獵槍、還有佛郎機大炮的模型之后,他們整日忙著研究這兩款新式武器。
還別說,這些人的腦子就是好用。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兵杖局就造出了一百多條獵槍,還有一門佛郎機火炮。
相比較起來,佛郎機火炮,因為朱允炆只是提供了一個迷你版的模型,經過兵杖局匠人的研究,雖然也一比一做出了成品。
但是——
經過現場試射發現,其威力還是未能達到朱允炆想要的預期,雖然完成了速射的功能,但是射程是真的不敢恭維。
繼續改進,這事兒交給兵杖局的匠人們,繼續去研究。
而另一件武器,也就是獵槍。
獵槍朱允炆此前已經做出了成品,所以兵杖局的匠人們,只需按照原樣照葫蘆畫瓢,基本做到了朱允炆制作的那支獵槍一模一樣。
不過,這幾日,朱允炆將獵槍給了田厚義,因為這小子對于這些發明研究,有著獨特的見解。
朱允炆接過一支獵槍,并未看出那里做了微調。
“出去試試!”
朱允炆提著獵槍,就往殿外走。
只是他剛來到殿外,等著侍衛們去安放槍靶時,兵部尚書齊泰卻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皇上!”
齊泰有些焦急的樣子,來到朱允炆的跟前,躬身道:“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
朱允炆頓時一驚,平定了安南之后,大明王朝現在并無戰事,但是齊泰作為兵部尚書,他自然不會胡說八道。
“皇上!”齊泰低聲道:“蒙古人有動作。”
“蒙古人?”朱允炆聞言頓住,道:“蒙古人犯邊了?”
聽到蒙古人三個字,朱允炆自然是有些緊張,畢竟老朱就是趕走了蒙古人,從而建立了這個龐大的大明王朝。
雖然洪武朝時期,朝廷曾多次出兵北伐。
但是,蒙古人的勢力依然存在。
比如歷史上的永樂大帝,在位時期,也曾多次出兵北伐。
“是!”齊泰道:“北平總兵宋晟上奏,蒙古新任可汗鬼力赤集結三萬蒙古騎兵,已于月前進入漠南。”
“什么?”朱允炆頓時一愣,道:“他想做什么?”
“想要攻打我大明?”
“不!”齊泰搖頭道:“微臣以為,蒙古人現在暫時還不敢輕易向我大明動兵,不過鬼力赤已經平定內亂,此番揮師南下,或許意在瓦剌。”
“嗯!”朱允炆也是點頭,然后道:“愛卿以為,鬼力赤可勝瓦剌乎?”
“未可知也!”齊泰道。
瓦剌人與蒙古人較量,看上去大明朝似乎不用在意,但是朱允炆也知道一件事,如果等到鬼力赤統一蒙古草原,那時候的蒙古人,必定又將是大明朝的威脅。
“齊愛卿!”朱允炆道:“這事兒,你怎么看?”
雖然蒙古人暫時不敢侵犯大明,但是大明王朝絕對不會允許鬼力赤趁機做大。
最為重要的是,朱允炆聽到這個消息,有些意外。
蒙古人經過洪武時期朝廷數次北伐,他們已經不敢進入漠南,比如歷史上朱棣成功,他們也未曾南下,但是現在鬼力赤突然進入漠南。
這就有些不太正常。
應該說,這不是原來歷史發展的進程。
原來歷史上,靖難時期,大明朝忙于內斗,其實蒙古人也正處于內亂時期,后來朱棣靖難成功登基成為大明天子,隨后派出使臣安撫蒙古諸部。
但是——
朱允炆平定朱棣之后,并未派使臣去蒙古。
為什么呢?
因為朱允炆是建文帝,是戰勝朱棣的大明朝天子,在靖難戰爭時期,蒙古諸部雖然基本沒有卷入戰爭,但是他們卻明確表示要支持朱棣。
如今朱允炆勝了,如果再派使臣去安撫,會不會顯得大明朝忌憚他們。
其實朱允炆一直在等,等著蒙古諸部上書修好。
但是——
事實上,靖難之役已經結束一年多,但是朱允炆卻還未見到任何一個蒙古人。
這,明顯就有些反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