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暢銷插畫作品集(共2冊)
- 天然
- 2351字
- 2022-08-11 18:06:59
一月一日

“你好!”
一月二日

疏影三三兩兩,紅云片片翩翩
一月三日

扭扭山路雪蓬蓬
一月四日

黑黑三只貓
一月五日

光影盒子。
小時候美術老師說黑色一定要用普蘭加深紅調和,不然畫面里的黑色會特別“臟”。老師說的話很對,我通過這樣的方式解決了很多問題,也一直這樣調出黑色來使用。但那天在畫這幅畫的時候,我問自己,當我看到的顏色確實沒有色相,就是純黑色時,為什么不用黑色直接畫呢?所以我初次嘗試了用黑色來疊壓亮色光邊的方法。感到效果不錯之后,我開始更有勇氣地嘗試打破一些已知規律或畫畫習慣。這樣嘗試著,我逐漸發現有時候畫面中的黑色部分如果硬要用深棕色去表現,反而會讓畫面變得過“艷”。能迎接這份改變,我感到很開心。自己的畫,自己要做主,我跟畫的關系也更進一步了。
一月六日

面對面,竊竊語
一月七日

行者匆匆
一月八日

斜斜冷冷被吹飛。
弘益大學附近有一家叫作Your Mind的獨立書店。因為選書的品位很合我意,所以每隔三五個月,我會專門去看看更新書目。從弘益大學地鐵站下車后,還需要坐三站公交車才能到那里。每次我都會選擇去時坐公交,回來邊走路邊拍風景照。那日看完了新書準備回家,我從書店里往外瞧了瞧,只覺得一月下午的陽光十分溫暖,照例步行回地鐵站。可是才走了一小會兒,我便感到不僅是我,路上的一切都被風吹得東倒西歪,兩側的風景似乎都開始在風中跳舞。沒過一會兒,我鉆入了一家街邊咖啡店,邊取暖邊拿出本子畫畫。手連帶著線抖起來了,我也將錯就錯地把這份寒冷的東倒西歪留在畫面上了。
一月九日

觀察一晚雨夜。
有雨的冬天是溫暖的。我站在十字路口等人,被濕潤的風吹著,開始觀察路口扇形面兩邊的夜景。看著地面的反光,我發現斑馬線部分由于略高于柏油馬路,所以沒有積水,因此反光便略弱一些。當閉起眼時,我感受到周圍因雨和車的擾動而一直浮動的燈光,想著這些,就把右側的斑馬線作為畫面主體,同時提高了畫作的視平線,并在填黑時一筆疊一筆地擠出了一些光的路徑。兩個小時的時間,我把這段一分鐘的觀察重現在了畫面上。
一月十一日

一點一滴冬夜濃。
首爾的二十四小時咖啡廳里搖搖晃晃的燈、步入箱子的小貓、冷松的香味和舊地下鐵的霉味,交織在一月十一日的暖冬。
一月十二日

秩序的格子,翻起地交織
一月十三日

晚風吹,粉雪揚
一月十四日

光穿過鐵欄桿,留下溫柔的紫影
一月十五日

溫暖的錯覺
一月十六日

雪頂餐廳
一月十八日

相遇,接著遠去
一月十七日

紅與藍。
之前買丙烯筆的時候不知怎的,紅色和藍色各買了兩次。這天空氣透徹得很,天空是深冬的寶藍色。畫天空的時候,就想著多用買重了的顏色,就從上往下用藍色涂開了。之前我畫天空和大面積的同一顏色時,會想著豐富細節而用漸變和混色來處理。但是那天覺得涂一個顏色效果也不錯,就只選了紅色、藍色和米色畫完了其他的部分。限制性顏色秩序井然,主觀性更強。用傳統畫材的樂趣就在這里了,有時候被工具所限,反而會畫出新意。
一月十九日

光點乍射,靜謐躍起
一月二十日

踏云晚歸
一月二十一日

橋下斜陽
一月二十二日

我、你和他,同處一條長河
一月二十三日

逆光影,慢慢行。
逆光的時候,物體的形狀是模糊但完整的。即,看不到物體具體的細節,卻可以觀察到被陽光照射的那一團清晰而鮮亮的光邊。這兩張畫都是日落尾聲時散步看到的景色。作畫時就干脆平平地用棕色肆意掃涂暗面,筆觸也自是越隨意越粗糙越好。等到了刻畫光邊緣的時候,再仔細雕刻。糙細結合而不是處處精到,處理后的節奏恰如我意。
一月二十五日

包裹著,蜷縮著
一月二十七日

密林獨行
一月二十六日

晨練一隅。
晨練時,風大得很,我看到遠處的樹被吹得連在了一起,車子也東倒西歪的。再看前方伸展著的這位,正快速地露出一節腰。她的小狗呢,倒是穿得嚴嚴實實。遠去的兩位也許是相約著只能跨格式地按著地磚走,在遠處時不時地踉蹌幾步,甚是可愛。
一月二十八日

純色的洗劫
一月二十九日

畫框中心
一月三十日

早起的各種原因
一月三十一日

無所思亦有所思
二月一日

紅月
二月三日

掉了色的城市一隅
二月四日

周日的慵懶,被我斜斜地拉長
二月五日

紅色的雪地,藍色的房間
二月六日

回一間空屋,又何必匆匆
二月七日

他們走,留,閑散爛漫;我在看,畫,時光在紙中溜走
二月八日

光被一次次切分
二月九日

往日這小小一角的喧囂,頂上了白色的帽子,重歸于沉靜的世界
二月十日

美與晨曦從東方浮現,被匆匆的腳步打碎帶起,再四散而去
二月十一日

城市熟知時刻,因光之旋律,正躍于其心間
二月十二日

裊裊塵煙,周而復始
二月十三日

海風吹來一片夏天的云,帶來隔岸那一方縹緲的聲音
二月十四日

咔吱咔吱,她的藍椅子和他的沙發墊
二月十五日

藍色窗花,紅色“福”字,正張望著門外那些流浪了一年的旅人
二月十六日

小狗的夢飄得很慢,下午的陽光很長
二月十七日

和熟悉的氣味重逢,讓遙遠的時光蘇醒
二月十八日

愿老友身體倍兒棒,還能喝他一箱
二月十九日

被奇異形狀的光斑拽出夢境,在溫暖的混沌中再次沉睡
二月二十日

站臺路。
春運時坐火車回老家的路上,我在速寫本上記錄下了扛著大包小包的歸客。在這些匆匆的身影里,我捕捉到了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的停留。那一瞬間我回想起小時候爸爸給我買的朱自清散文朗誦磁帶里的那篇《背影》。有時候人就是這樣,一段旋律,一個背影,一股香氣,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老地方,時空會穿過它們折射彎曲,把久遠的記憶送到眼前。
二月二十一日

老房,新芽,陽光正好,四個老人,繼續著孩子的游戲
二月二十二日

拉長的晨光無法伴隨漁船,去相見綿綿的霧靄與浪濤
二月二十三日

路在腳下曼延,云在頭頂融化,二月就這樣呆呆地浮在半空
二月二十四日

等我們老了,也去海邊“釣”起太陽
二月二十五日

葉子的離去,讓更多陽光抵達地面
二月二十六日

有時不覺時光流逝,直到偶然一天,看到無用的報箱還掛在一樓的墻上,一層小廣告下面還有一層層的時光
二月二十七日

小狗的喧囂,遠遠淹沒在烏云密布的清晨
二月二十八日

陽光裹在晨霧中,偶爾躥出,像孩子那樣東奔西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