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青少年講論語:樂在學習
- 樊登
- 704字
- 2022-08-12 17:04:56
做學問應有謹慎的態度和敬畏之心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quē)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wú)矣夫!”
這段話讀起來很怪,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是讀不通的。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及”是發現的意思;“闕文”義為丟失,有部分文章缺失了,或者是文章丟了幾句。整句話的意思是,我還是能夠發現史書當中空缺的地方。
“有馬者借人乘之”:有馬的人把自己的馬借給別人騎。
“今亡矣夫”:今天沒有這樣的事。
這三句話單獨看都能理解,但連起來就不知所云了。那么,孔子說的這段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種解釋是,“有馬者借人乘之”是一句衍(yǎn)文。衍文就是古人謄(téng)抄時出現錯誤的文字。古代的書,先是抄在竹簡上傳播,后來抄在紙上傳播,可能有人在抄寫的過程中打瞌睡抄“串行”了,從別的地方抄了一句到這里。因此,要想理解這句話,直接把“有馬者借人乘之”刪掉就行了。
這樣一來,這段話就可理解為孔子說:“我發現史書上有很多遺漏的地方,而現在沒有了,該補的都補上了。”這代表著孔子對史書做了補充。
李零教授對此章有另外的理解,他認為“有馬者借人乘之”不是一句衍文,這段話是有道理的。他認為古代史書上的闕文是史家故意留下來的,當有的地方自己理解不了時,就空下來,讓后人考證清楚之后再補正。孔子是在褒(bāo)獎古人嚴謹的治學態度。
孔子說,古代的時候,文人寫書時有不懂之處就空下來,留給后人完善,這就好像自己有馬,借給別人騎——你寫的文章,留下了一部分發揮的空間給別人,這難道不是跟把自己的馬借給別人騎一樣嗎?同學們如果在學習中有了疑問,一定要及時地記錄下來,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不要不懂裝懂。
以上孔子對于古代史書的評價,我覺得兩種理解方式都說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