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因為職場太險惡,所以需要心理學:學校不會教,但不懂很吃虧的人際周旋術作者名: 藍迪本章字數: 1760字更新時間: 2022-07-22 17:13:44
平衡合伙人利益才是王道
心理學家霍曼斯在一九七四年提出了這樣的一種理論,即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在本質上來說,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那就是沒有人甘心在人際關系中,自己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
人際關系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即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有的人把這種交換叫做人際關系的互惠原則。對于這一點,職場的人應該更加重視,尤其是剛入職場的人,由于缺乏在逆境中的鍛煉,很容易陷入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走入社會后,其他人也會像老師一樣圍著自己轉,其他人有什么好的事情都會想著自己,自己遇到了困難,別人都會像朋友一樣無私無欲的出手相助,以至于很少去考慮,在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之后,自己能夠為別人做些什么。
剛入職場的人要知道,以自我為中心,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障礙,它會阻礙人際關系的正常發展。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把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放在第一位,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得失,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這樣的人,注定孤孤單單,走不了太遠的路。
職場不是校園,同事之間的關系不是師徒關系,而是競爭關系,更應該平衡利益。合伙做生意由于資金、人力等各方各面的原因,齊心協力的合伙人成功了,發展了自己的品牌,離心離德的合伙人卻失敗了,甚至再好的朋友都反目。而且,更多的反目,不是出現在最困難的時候,而是出現在事業漸入佳境的情況下。
為什么會這樣?關鍵在于產生利益的時候,合伙人會不會玩好“蹺蹺板”。
余震和侯曉峰是非常好的朋友。余震開了一家網咖,侯曉峰就來幫忙,網咖開業之后,來的人非常少。余震考察了市場,發現自己的網咖規模太小,設備的等級不高,于是決定提高設備。這時,作為朋友兼雇員的侯曉峰就把自己的十五萬元積蓄拿出來借給了余震,因為兩個人是多年的朋友,也并沒有寫借條。兩個人一起籌劃,網吧的等級提升之后,人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
兩個人都越來越忙,后來他們還合伙制定了網咖會員制度和包夜消費優惠等各種專案,這家網咖終于成了附近最好的上網場所。不久,余震算了一下自己的收入,有十五萬元足以還侯曉峰的借款了。但是余震沒有馬上行動,他認為自己用這個資金再做些運轉和擴張,那么這十五萬很有可能就變成了二十萬、三十萬,或者更多。
可是,受益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考慮侯曉峰的利益。就這樣,半年后的一天,侯曉峰對余震提出了還款的要求,而且告訴余震,他不想再做網咖的這份工作了。
余震聽到侯曉峰撤資的消息非常惱怒。當他找到侯曉峰問原因的時候,侯曉峰很平靜的說,開網咖太累了,自己覺得生活不規律,想把自己的投資抽回來,去做點其他生意。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余震拍著胸脯說:“曉峰呀,你累,我比你更累呀,你白天工作是辛苦,可是每晚都是我在這盯著,我已經連續幾年沒有好好睡一覺了?!?/p>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侯曉峰輕蔑的笑了,他平靜的說:“你累,你應該心里平衡,網咖的收益是你的。我累,我心里不平衡,因為網咖的收益和我沒關,包括我的借款,其實你早就可以還我了?!?/p>
聽完侯曉峰的這句話,余震再也沒有說話,他馬上取出資金還給了侯曉峰。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索取無度,已經傷害到了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朋友。
由此可見,利益均衡不但對于合伙人來說非常重要,平常和人交際時也應該重視蹺蹺板定律,不要總是等待著別人的幫助,有時候可以這樣想,是為了自己而幫助他人。因為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如果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沒有伸出援助之手,那么當你深陷困境的時候,你也就沒有資格向別人求助。
在職場中尤其要注意到的一點是,一定要維持自己和別人利益的平衡點,很多人為了利益不均而爭斗,其實個人內心都應該有一個天平。例如,收益最大的人,自然要承受更多的風險和壓力,收益小的人,相對要少承擔,如果一個總經理對員工說:“你們在精力上對公司的付出比我少多了!”這同樣是可笑的,因為收獲不同,付出相對不同很正常,沒有哪一個人愿意無償被別人或公司利用,大部分的員工都是根據自己的薪水來安排自己的工作態度。當然,就個人發展而言,非但不要總是利用別人為自己做事,而且還要注意的一點是,應該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沒有一個人愿意對他人無償的付出,也沒有一個人會得到他人的無償付出。一段穩定的人際關系,必須保持相互交換的平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一樣的,平衡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