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斜杠古人:一些微浮夸、小荒唐的古人日常作者名: 孟飛 呂雙波編著本章字數: 2045字更新時間: 2022-07-22 17:04:15
傻傻分不清的“姓”與“氏”
在六千五百年前的河南省淮陽縣(古稱宛丘)一帶,生活著一個以蟒蛇為圖騰的部落。這個部落當時正處于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的過渡階段,傳說其首領為太昊伏羲氏。
太昊伏羲氏“結網罟,養犧牲,以充庖廚”(《竹書紀年》),繼而又發明了武器,古稱“木兵干戈”,由此贏得了先民的愛戴,被推為部落首領。在太昊伏羲氏的率領下,這一部落先后征服了以雄鹿、鱷魚、猛虎、蒼鷹、巨蜥、紅鯉、白鯊、長須鯨為圖騰的八大部落,并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須鯨的須組成一個新圖騰,這個新圖騰體現了華夏九州的大融合,被太昊伏羲氏命名為“龍”。太昊元年九月初五,在古宛丘,太昊伏羲氏實現了華夏九大部落第一次結盟。從此,太昊伏羲氏“始定四海之廣,制九州”(《竹書紀年》),他將統領的九大部落“號曰龍師”(《綱鑒易知錄》)。太昊伏羲氏便成為遠古華夏第一位帝王,被華夏后裔尊為第一代龍祖。
在太昊伏羲氏時代,原始畜牧業迅速發展,九州大地和睦相處,一片太平景象;但最讓太昊伏羲氏傷腦筋的,是當時出生的嬰兒中常常畸形。經過長期地分析觀察,太昊伏羲氏發現,這種現象與當時男女群婚、亂婚的現象有關。在母系社會,人們對交媾生育的認識還十分愚昧,正如《綱鑒易知錄》所云:“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愛,不知其禮”,侄姑相媾、叔侄相媾、舅甥相媾,群婚、搶婚、亂婚的現象十分普遍。
太昊伏羲氏為了制止亂倫現象,在華夏九州肇始了“制嫁娶,正姓氏”(《綱鑒易知錄》)。他首先自定“風”姓,《帝王世紀》云:“伏羲氏,風姓也。”《竹書紀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為風姓。”接著,太昊伏羲氏又為當時社會還存在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媯、姒、姜、嬴、姚、姬等,這些姓皆帶一“女”字,即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而具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族屬”。與此同時,太昊伏羲氏又為當時已經出現的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父系家族定氏,并自命為伏羲氏,乃制伏天下犧牲之意;又命“春官為青龍氏,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對天下的庶民百姓,有的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為氏,如石氏、邱氏、高氏、沙氏、江氏、海氏、池氏、洪氏、谷氏等;有的以馴養的動物為氏,如牛氏、馬氏、豬氏、燕氏、羊氏等;有的以周圍常見的植物為氏,如楊氏、柳氏、桑氏、桐氏、茅氏、葉氏、桂氏、梅氏、葛氏、麻氏、花氏等;有的以天地方位為氏,如左氏、東氏、南氏等;有的以天相變化為氏,如云氏、雷氏、雪氏、陰氏等;還有的以生活用品為氏,如柴氏,庖氏等。至此,華夏九州的部落民既有了姓,也有了氏。
姓和氏在現代是相同的概念,但在遠古之時則有著嚴格的區分。那時以女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稱姓,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稱氏。正如《通志·氏族略》所言:“三代以前……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當遠古的先民們人人都有了姓和氏之后,太昊伏羲氏就開始規范嫁娶。宋朝羅泌撰的《路史》注引《古史考》曰:“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約,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據《通志》記載,太昊時規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華人現行的姓氏,是在遠古姓氏的基礎上演變而來。而隨著母系社會的分化和瓦解,以及氏族社會的鞏固和發展,遠古姓的概念逐漸被削弱、淡化,乃至遺忘。從黃帝以后到西周初始近一千多年內,姓已逐漸變得可有可無。現今的姓氏,多數確立于春秋至秦漢時期,有的則更晚。在這一時期,姓和氏之間的差別已逐漸消失,人們干脆把姓氏合一,“姓”開始成為姓氏的總稱,亦即現代姓的真正含義。目前世界華人使用的姓氏有三千五百多個,大部分都可追溯起源。
這些姓氏確立的途徑大致有以下四種:
- 由遠古傳承而來。如“龍”姓,乃太昊伏羲氏所命青龍氏、黃龍氏、赤龍氏的后裔。而大量的姓氏則是太昊伏羲氏時期以居住地的景物、馴養的動物、周圍的植物等所確定的氏。到了春秋或秦漢,還有的氏族后裔為尊其族中聲名顯赫的先賢,往往以之為始祖,并取其姓氏為姓。如李姓,共尊老子李耳為始祖,認定起源于河南鹿邑。事實上,老子的父親也是周王室的官吏,在老子之前,李姓也傳承了千年之久。
- 自周王朝起實行分封制,出現了大量的諸侯國和封邑之地,于是很多人就以國為姓,以封邑為姓,以官職為姓,而丟舍了原來的姓氏。例如史載西周時,周武王之婿媯滿官拜胡公,受封于宛丘,繼而建立陳國,世稱陳胡公,后裔以國為姓,現今全世界的陳姓華人,均到淮陽縣尋根祭祖。
- 賜姓。如張姓共尊黃帝之孫張揮為始祖。遠古時,張揮發明了弓箭,授官為弓正,被賜為張姓。其后裔多活動于河南省鹿邑縣、濮陽縣一帶,故鹿邑、濮陽就是張姓的起源地。
- 或源于某種職業、技藝,或源于某一事件,或源于先人的爵位、謚號、排行次第等,也有的是由于某種原因改姓。
總之,中華姓氏的形成有著各種各樣的背景,非常復雜,有的一姓多源,有的多姓同源。現代華人的姓氏有數千個,姓氏起源地達千處之多。但追根求源,萬姓皆起源于太昊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