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堂輕松的科技小史:從基因工程到人工智慧,數理學渣也能快速上手的科技課
- 侯東政
- 457字
- 2022-07-22 17:07:06
點擊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使人類等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死亡率很高,通常在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九十之間。
作為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伊波拉病毒最早是于一九六七年在德國的馬爾堡發現的,但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再次發現它的存在是在一九七六年的蘇丹南部和伊波拉河地區,這一次才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重視,“伊波拉”也由此而得名。這次爆發中有六百零二個感染案例,其中三百九十七人死亡。
“伊波拉”病毒活躍異常。主要透過如汗液、唾液或血液等體液傳染,有兩天左右的潛伏期。感染后癥狀有: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喉嚨痛、虛弱和肌肉疼痛等,接著會發生嘔吐、腹痛、腹瀉等。病毒在發病后的兩周內會發生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很快壞死的血液會傳遍全身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鼻腔、口腔和肛門的出血等癥狀,可能在二十四小時內死亡。
從人類第一次“見識”極其恐怖的伊波拉病毒,到現在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盡管科學家們在這幾十年中絞盡腦汁,但病毒的真實“身分身分”仍然是個未解之謎:既不知它來自哪里,也不知它何時會再度降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