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殿下真乃神人也
- 大秦:開局做了秦二世的兄弟
- 大夢三千飲
- 2731字
- 2022-08-23 23:07:19
秦二世二年三月。
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春雷乍動。
在離清泉宮不遠的地方,有幾座廢棄的宮殿。
那是曾經始皇帝的姬妾妃子們居住的地方。
始皇一生未立皇后,大多為其殉葬,這諸多后宮便空了下來。
受贏瑜的影響,二世胡亥沉迷于丹石砂術,隨著趙高被贏瑜斬殺,沒了人刻意引導,阿房宮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后宮空匱,這些宮殿就成了贏瑜改良農作物與水利改造的實驗之地。
在這個名為云影的宮殿內,大片土地被贏瑜改造成了農田。
原因無他,云影殿是宮內水源極為豐富的一個宮殿。
涇、渭交匯之處,除了咸陽宮,便要屬此殿了。
如今的云影殿內早已變了模樣。
一座直徑四丈的水車立于宮殿東南一側。
“嘩……嘩……”
水車傾瀉而下的河水順著竹木修成的溝渠緩緩淌入田間。
此刻,宮內有一人上身赤裸,下身褲管搞搞卷起,手中拿著一禾水稻,躬身而作,動作十分嫻熟。
此人正是贏瑜!
將手中最后一禾水稻插入水田,贏瑜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早有候在一旁的內官宮女小心翼翼地上前,替贏瑜清理身上的泥污。
“殿下,左相與右相已在清泉宮等候多時。”
清泉宮的管家阿福低聲稟告,恭謹遞上一杯熱湯。
“這兩個家伙,來得倒是勤快。”
自贏瑜定下以水利之功,抵減稅賦之后,在一眾朝臣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可贏瑜的想法還遠不止這些。
商鞅之法,重農抑商,重軍功,施行連坐,推行郡縣制。
在經濟、軍事、政治上,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可其中也有弊病,拋開焚儒書與加強中央集權這兩點不談,重農抑商帶來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生產力發展緩慢。
除卻水利之事意外,贏瑜還想開互市,鼓勵經商,發展經濟。
可他知道,這事兒急不來。
在如今的制度下,雖說土地私有化,可大量的錢財米糧仍舊掌握在貴族階層手中。
想要打破這個格局,必然會動到某些人的蛋糕。
比如馮家,比如李家。
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局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百姓富足起來。
百姓,永遠是一個國家最為辛勞的一個階層。
也正是因此,鑄造了他們勤勞不輟的品格。
雖有市井之氣,卻懂自給自足。
可是,這個辦法也是最艱難的。
于是乎,贏瑜只得動用外掛。
“老子腦袋里有一萬種增產增收的辦法,有的是時間陪你們慢慢玩。”
于是,贏瑜一連頒布了數道政令,皆與農有關。
其一,以戶籍制為憑,按人頭分田。
其二,選優良飽滿糧種,與他地良種混合栽種。
其三,水田入鯉,魚苗由國家統一發放,數量、品種,皆有嚴格標準。
三條政令,以咸陽方圓百里為基試行,若行之有效,再行推廣。
說白了,就是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讓農民精細耕種,輔以雜交水稻理念的雛形,配合稻田魚養殖增加百姓的收入。
在這些政令的基礎上,贏瑜為了令百姓更加富足,農作更加方便,還“發明”出不少稀罕玩意兒。
在水車的基礎上,贏瑜還利用杠桿原理,增加了踏板一類的物件,將水車倒置入池,婦女兒童皆可蹬踏。
保證即使不是汛期,也能從河流之中汲取水源。
這一辦法很大程度的讓農民擺脫了過去農作物完全是靠天意的做法。
其后,贏瑜更是接連畫出幾種車架。
其中一種,內置旋葉,四周密封之,外置搖桿,以四角固定。
搖動搖桿之時,風自前置通孔內大量傳出。
是為“手搖鼓風車”。
這種東西可以用來篩去農作物里面多數的雜質,減少人力的浪費。
還有一種,獨輪立于地,兩側及中間各有承重,后置雙扶手,以常人之力,推動百斤物件不再困難。
是為“獨輪車”!
有了獨輪車之后,各種運輸的事情就變得簡單了不少。
如今,即便是力氣不足男人的婦女,也能做到獨自運輸百斤糧食。
令家中的勞動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不過這些東西,不過是贏瑜腦海中的微末一角罷了。
只是如今的秦朝有了這些東西,就足夠普通百姓節省不少力氣了。
在朝中,他這一件又一件的發明,驚得李斯與馮去疾二人下巴都掉了不知道多少次!
在他們的腦中,即便是最能干的工匠也不能在這短短時間之內,研究出來這么多東西。
如今的贏瑜完全和過去的腦癱判若兩人。
尤其是他們二人在親身體驗了龍骨水車、獨輪車以及手搖鼓風機的作用之后,李斯更是一天往清泉宮跑三回。
每一回過來,除了“殿下真乃神人也”這種贊嘆之外。
更多的是催著贏瑜再搞些“發明”出來。
“僅此三物,力可比百萬甲士!”
李斯如是說道。
這三個物件,極大地提升了百姓耕作的效率,解放人力物力,讓百姓能夠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產增收上面去。
李斯作為商鞅之法的堅定支持者。
重農之策得以推行,必將會令越來越多的百姓享受到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帶來的便利。
也讓生產糧食布帛多者,可免除本人勞役賦稅這一條,不再是空談。
若是能將這三個物件的造法用法推廣出去,未來可期!
而百姓要的,也不就是“未來可期”這四個字么?
每日辛苦勞作之下,還三餐食不果腹,那種沒有希望的日子,完全就是在等死。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看見了未來的希望。
看得見的富足生活之下,如果掌權者不是那種毫無人性的暴君,沒有誰會吃飽了撐著去造反。
只有眼看就要餓死了,國家無動于衷的時候,才會選擇自救。
這是人的本能。
自古以來就有官逼民反之說。
掌權者,想要掌控民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令老百姓吃飽喝足。
可就是這么簡單的事兒都做不到。
人沒有了活路,如果不拼命,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
當然,野心家不算。
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人民富足,沒有餓殍遍野,日子還能過下去。
誰又會愿意跟著野心家造反呢?
可見贏瑜這樣的舉動,其實是從根本上瓦解了百姓日子過不下去的困擾。
……
等贏瑜沐浴更衣見到兩位相國之時,已是半個時辰之后。
“殿下,不知近日,可有新發明?”
李斯沒等贏瑜的屁股坐穩,便火急火燎地開口發問。
畢竟之前三個物件已經推行開,在民間大受好評。
如今大家都翹首以盼,希望這位攝政君能夠有新的發明,用來造福百姓。
要說這發明二字,還是從贏瑜的口中學去的。
贏瑜白了李斯一眼:“我說李大人,您真當本君很閑?閑到一直去鼓搗那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
這話說得倒是有幾分道理。
李斯默然,又道:“既然如此,臣奏請將龍骨水車、鼓風及獨輪車之造法公之于眾……”
畢竟這種東西只有知道的人多了,才能更快的推行開。
如此一來,解決的速度就會快一些。
但是他的話音剛剛落下,旁邊的馮去疾就急匆匆的開口拒絕。
“不可!”
聽見自己的意見被駁回,李斯也不樂意了。
“攝政君日日忙于政務,無暇管理這些東西,如今天下百姓太苦,若不盡早,將這些東西推廣出去,下次就就有可能再出現吳勝陳廣。”
他的目光獨到,難怪能在短短幾年之內立足朝廷。
只是馮去疾也有自己的思考。
“那水車與鼓風器物也就罷了,獨輪車之法萬不可公開!若是被那群叛逆學了去,糧草物資運輸再不是疑難,此大不利也。”
“李斯,你是嫌將士們打得還不夠辛苦嗎?!”
二相又是當著贏瑜的面爭論開了。
這一爭論,便又是一個時辰。
最終,在贏瑜的敲定下,龍骨水車及鼓風機的造法公開,凡在戶者皆可學之。
而獨輪車的造法,暫不公布。
并且獨輪車暫由監造司管制,百姓若要用之,實名領取,伍長監察,用之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