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發生了將近一年多,調查報告才被公開。直接原因是連接尾舵的液壓油管破裂,飛控無法控制火箭飛行姿態,最后偏轉角過大導致火箭解體爆炸。
報告總體上來說,是可以讓人信服的。但是火箭沒有問題的,發射流程也沒有問題,操作人員當然也沒有問題。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了?
簡單回顧一下任務流程,發射任務執行前六個月,火箭各個零件運抵總裝車間進行組裝,三個月后組裝完畢,各部件正常運行。
發射前兩個月,宇航員到達發射場,進行火箭的熟悉工作和適應性訓練。
這一整套流程下來看得出每一步都無懈可擊,問題只能出現在火箭之外的不可控因素。把時間撥回發射當天。
保衛科的小劉和小張巡邏至發射塔架五十公里處一處空地,一輛面包車停在那里。兩人走近了解情況,小劉很快發現不對勁,和小張一起將兩人帶回保衛科。
據了解面包車上載有信號干擾裝置。
保衛科加大巡查力度,搜查發射場周圍,后來并沒有發現同伙,發射照常進行。
兩人雖然被逮捕,但他們將另外一副干擾裝置埋藏在地下,那副干擾裝置會在火箭發射之后通電運行。
這就是火箭發射失敗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報告被遞交上去之后眾人毛骨悚然,保密級別如此高的地方都會出現,不可思議。保衛科緊急加派人手對發射基地進行檢查,確保下一次發射順利進行。
夜晚,保衛科科長和發射總指揮站在發射塔架前。“其實干擾裝置的事情上頭有通知過,文件上說過要警惕,特別提出了要小心干擾裝置。”科長說。
“是啊,這也是沒辦法,第二副干擾系統能計時工作,這誰能想到。”
“其實文件上提了一句,我沒多想。我把對手想得太簡單了。”
“行了,這次發射任務再不能出差錯了,有什么差錯你可要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