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PP/CPTPP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 叢立先等
- 2840字
- 2022-08-02 12:08:15
二、TPP/CPTPP知識產權談判的進展及談判方態度
(一)知識產權高標準下的美國利益
對于美國來說,TRIPs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顯然是不夠的,ACTA和TPP是美國謀求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實現轉變的平臺。TPP知識產權保護標準較之TRIPs和ACTA來說,更加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愿望基本反映在美國提案版之中。[1]TPP對于美國來說不是普通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是美國總體戰略部署的關鍵環節,其長遠意義大于短期意義,戰略意義大于經濟意義。[2]“TPP知識產權保護高標準”反映的是美國的實際利益。美國依靠高水平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化優勢,力圖通過TPP談判提高知識產權標準,從而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
TPP知識產權談判,美國的要價在版權保護、專利保護、知識產權成本保護、互聯網域名、地理標志等方面已遠遠超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范圍。特別是藥品專利保護,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均對藥品實施價格控制,美國藥品專利保護方案將大幅提高普通藥品的價格,并危及這些國家醫療保險制度的正常運轉。其他參與談判的國家也對美國專利保護方案提出異議,認為過度的專利保護不但會阻礙科技創新,還將損害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專利出口國,強化專利保護將把更多的財富轉移到美國。另外,在與知識產權關聯的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上,美國拒絕采用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主張外資企業在遭遇爭端時可以訴諸“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由于該機制賦予企業起訴國家的權利,在談判各方之間引起極大爭論。澳大利亞明確指出,不會接受美國投資者在超國家機構對澳大利亞提出仲裁或司法程序的權利。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有利于強化美國的國家利益。[3]
(二)日本對于TPP/CPTPP知識產權談判的重要性
TPP知識產權談判的成敗,系于TPP談判的全局;TPP談判的全局,系于TPP成員國的協作。美國最為看重的協定談判國是日本,在某種程度上,日本的態度決定著TPP的成敗。從目前情況來看,盡管TPP的12個談判國尚存意見分歧,但因美國態度堅定并全力推進,最終協議應該會在不久的將來達成。嚴格地講,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之前為止,所有的努力只是實現美國TPP戰略計劃的第一步。與原先的8個經濟小國的貿易,僅占美國全球貿易總量的5%。在經濟上,9國協議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TPP必須再往前走一步,而這一步就是把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拉進來(特別是日本)。這樣,12國的TPP經濟總量占全球50%以上,相互間貿易總額達到世界的50%,其中僅日本就占美國貿易額的6%。現在看來,第二步計劃已經完全實現,墨西哥和加拿大已于2012年加入,日本也已于2013年7月正式加入TPP談判。
日本決定加入TPP,是安倍內閣權衡各方利弊后的結果,代表著這個國家產業界的一種要求。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日本希望通過加入TPP,實現再次開放,從而找到日本經濟未來的增長點。此外,日本在亞洲和韓國基本處于一個生產位置上,兩國競爭較為激烈。韓國已經和美國、歐盟簽了自貿協定,日本壓力比較大,在TPP談判中和美國達成協議,和韓國走在一個“起跑線”上,這也是日本加入的考量之一。在TPP框架之下,日本不同產業領域的利益影響各有不同,因此,有人認為,日本的加入會增加TPP談判的復雜性。日本會成為“攪局者”,因為在很多領域都有它的利益。盡管很多國家希望在日本加入之前迅速完成規則的制定,然后讓日本接受,但這只是一個想法,實際上在談判中各國利益不一樣,在核心利益上更是不可能輕易妥協,一些很難談判的領域無論日本加入與否都會困難重重。應該說,TPP談判最終還是以美國為主導,其他國家在跟隨,在一些問題上能否和美國達成妥協最為關鍵。[4]與農業、汽車等領域相比,知識產權并不構成日本、美國談判的阻礙,二者在此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訴求,將成為規則的一致倡導者。實際上,最終通過并生效的CPTPP知識產權文本實際上完全符合日本的預期利益和政策構想。
(三)其他成員國對于TPP/CPTPP知識產權談判的態度
TPP知識產權談判面臨著兩種沖突:一種是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沖突,另一種是既往之政治現實與未來之政治現實的沖突。[5]與TPP其他章節的談判所取得的進展相比,知識產權章節的磋商充滿阻礙且進展較慢。其中,主要原因是美國過于強調知識產權高標準保護,提出了一些爭議問題,試圖強迫他國采納部分新權利和執法程序,各談判國家的態度反應不一,其中不乏消極否定者。對于各談判國對于TPP知識產權談判的態度,經分析我們似乎可以看出這樣的端倪: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TPP知識產權談判國,在一定程度上是拿知識產權談判作為贏取整體談判中的實際利益的籌碼,也就是說,美國將TPP知識產權談判視為核心利益,而其他一些國家則將其作為談判的博弈工具,因此,在TPP“兩兩談判”時,雙方可以就彼此的利益關系進行討價還價,而且,其中知識產權的討價還價是與TPP其他方面的談判攪和在一起的。
TPP的現有締約方對美國草案也并非持全盤支持的態度,因為這對他們國內立法改革的要求也非常大。例如,澳大利亞就對地理標志的保護部分持反對意見,而新西蘭政府也發表聲明認為美國草案對知識產權保護過度。[6]與美國主要為進行國際戰略布局的戰略考量不同,TPP談判各方中的其他國家主要在算經濟賬。根據是否已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來劃分,美國以外的TPP國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美國有雙邊或區域貿易協議的秘魯、新加坡、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另一類是尚未有這樣協議的新西蘭、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前類國家在TPP談判中壓力較小,而后一類國家則問題很多。不過,文萊的情況特殊,它的人口和經濟規模極小,并且已經與美國和秘魯以外所有談判國締結有雙邊貿易協議,它的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對美國在談判中的某些要求持異議的主要是新西蘭、越南和馬來西亞。新西蘭強烈擔心完全開放市場會導致外來者沖擊本國本來容量就不大的電訊服務和醫藥業。越南希望正在談判中的“原產地規則”不使越南現有利益受損,希望得到特別的和有差別的待遇。馬來西亞自加入TPP談判以來,國內反對的聲音沒有中斷過。主要的訴求有三點。一是要求向公眾公開政府的談判立場;二是堅決反對可能讓國家主權喪失的“投資者與國家爭端解決”條款;三是呼吁政府在談判協議中保留資本控制的工具。[7]所以,在美國最終退出后,基于此前談判形成的知識產權文本在凍結美國核心要價的條款之后,予以通過并生效,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各成員方的利益訴求,也化解了此前知識產權談判中的突出矛盾和糾葛。
[1] Susan K Sell,TRIPS WAS NEVER ENOUGH:VERTICAL FORUMSHIFTING,FTAS,ACTA,AND TPP,18 J.Intell.Prop.L.448 2010-2011.
[2] 曲鳳杰、朱夢曳、牛桐:《美國加入TPP的動因、挑戰和影響:從美國視角分析》,載《國際貿易》2012年第9期。
[3] 參見吳正龍:《TPP談判何以久拖不決》,載《中國經濟時報》2013年1月23日。
[4] 張燕:《日本下月首秀TPP談判,多邊押注意在權利雙收》,載《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6月28日。
[5] Kimberlee G.Weatherall,The TPP as a Case Study in Changing Dynamics for International IP Negotiations,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382282,2014年2月26日訪問。
[6] 張磊、徐昕、夏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草案)之知識產權規則研究》,載《WTO經濟導刊》2013年第5期。
[7] 參見葉興平:《美國出手弱化東亞對中國經濟的依賴》,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988035.html,2013年9月26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