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百七十條 【社會團體所有權】

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依法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受法律保護。

本條來源

《民法總則》分別于第九十條和第九十二條規定了社會團體法人和捐助法人。《物權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社會團體依法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受法律保護。”本條在此基礎上將“社會團體”修改為“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此外,《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詳細規定了社會團體法人的內部管理制度以及其合法財產受國家法律保護。

立法演變

《民法通則》只規定了社會團體法人,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以公益為目的捐助財產設立的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孕育而生。2017年的《民法總則》重新對法人進行分類,其中的非營利法人就包括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即捐助法人。物權編一審稿第六十五條規定:“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依法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受法律保護。”此后各稿延續了一審稿的規定。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于社會團體財產權的規定。

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是非營利的具有自治性、民間性特征的組織體。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社會團體的資產來源必須合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的資產。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的經費,以及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其所取得的收入要合法,不能進行剩余收入(利潤)的分配,只能用于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應當有獨立的財產,并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同時應當依據法律和制定的法人章程對其財產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對資源和社會活動空間的壟斷不斷弱化,市場力量、非國有經濟和社會團體出現并逐步增強,立法也逐漸加強對其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等設置和職權配置的規范,[26]體現了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順應此趨勢,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保護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所有的財產,有利于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更好地發揮其社會作用,同時使得針對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的權利義務、資產所有權及活動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立法提上日程。

法條關聯

◆《民法典》

第八十七條 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

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

第九十條 具備法人條件,基于會員共同意愿,為公益目的或者會員共同利益等非營利目的設立的社會團體,經依法登記成立,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第九十二條 具備法人條件,為公益目的以捐助財產設立的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經依法登記成立,取得捐助法人資格。

依法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具備法人條件的,可以申請法人登記,取得捐助法人資格。法律、行政法規對宗教活動場所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國家機關以外的組織可以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社會團體。

第二十六條 社會團體的資產來源必須合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會團體的資產。

社會團體的經費,以及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須用于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社會團體接受捐贈、資助,必須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必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會團體應當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告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有關情況,并應當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社會團體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1] 溫世揚:《物權法要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頁。

[2] 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和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頁。

[3] 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和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頁。

[4] 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和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頁。

[5] 郭少飛:《“國家所有權”的私權基礎及實現路徑》,載《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第26頁。

[6]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頁以下。

[7] 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川18民終933號民事判決書。

[8]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司法解釋(一)關聯適用指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頁。

[9] 參見孫憲忠:《中國物權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08頁。

[10]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內03民終61號民事判決書。

[11] 李昌庚:《國有財產監管制度研究》,載《法治研究》2014年第4期,第61頁。

[12] 石冠彬、魏沁怡、單平基等:《民法典(草案)物權編修改筆談》,載《法治研究》2020年第1期,第3-29頁。

[13]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閩05民終4054號民事判決書。

[14] 房紹坤、林廣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法治困境與出路》,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35頁。

[15] 梅夏英:《民法典編纂中所有權規則的立法發展與完善》,載《清華法學》2018年第2期,第29頁。

[16] 參見姜明安:《公眾參與與行政法治》,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2期,第33頁。

[17] 涼山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2018)川34民終609號民事判決書。

[18] 參見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頁以下。

[19] 王利明、周友軍:《論我國農村土地權利制度的完善》,載《中國法學》2012年第1期,第48頁。

[20] 周林彬:《物權法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頁。

[21] 高富平:《中國物權法:制度設計和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頁。

[22] 長葛市人民法院(2013)長民初字第00627號民事判決書。

[23] 韓松、廉高頗:《論集體所有權與集體所有制實現的經營形式——從所有制的制度實現與經營實現的區分認識集體所有權的必要性》,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31頁。

[24] 張力:《法人功能性分類與結構性分類的兼容解釋》,載《中國法學》2019年第2期,第160頁。

[25]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粵03民終3794號民事判決書。

[26] 李曉倩:《捐助法人治理的中國邏輯——以基金會決策機構為中心的考察》,載《當代法學》2018年第4期,第6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州市| 沈阳市| 滨州市| 辉南县| 吉首市| 石柱| 界首市| 台前县| 澄迈县| 当雄县| 新营市| 体育| 偏关县| 丰城市| 沁水县| 白朗县| 嵩明县| 汶上县| 璧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扶余县| 石阡县| 逊克县| 从江县| 调兵山市| 荔浦县| 佳木斯市| 阳山县| 女性| 陆丰市| 都匀市| 靖边县| 正镶白旗| 阿巴嘎旗| 思南县| 博乐市| 乌拉特前旗| 江门市| 临高县| 大渡口区|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