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一般規定

本章概要

本章是對繼承權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介紹,規定了繼承的開始及數人同時死亡時繼承的問題。自然人死亡時的個人合法財產都可以繼承,但是遺產的范圍在《繼承法》中采取的是抽象規定加舉例說明的方法,而《民法典》并未采用這一立法模式,而是采取了抽象規定和排除規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除外,其余個人合法財產均為遺產,可以繼承。這一立法模式適應了社會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型的財產種類,防止列舉規定可能出現的掛一漏萬的現象。但是列舉規定可能更容易理解,兩種立法例并無本質上的優劣之分。既然采取了抽象立法的模式,對于《繼承法》專門規定的承包關系與繼承的規定就沒有了單獨規定的必要,因此這一條款也就沒有出現在《民法典》的射程范圍之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此類關系的處理法律沒有規定,而是選擇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進行規范。不再沿用《繼承法》對這一問題進行規定,能較好地適應我國農村承包制度有可能出現較大的法律政策變化的現實。如果規定在《民法典》中,在其發生變化時可能導致《民法典》的修改,這不利于法典的穩定性。對于繼承方式的優先順序,《民法典》的規定與《繼承法》相同,其適用順序是,遺贈扶養協議優先適用,存在此類協議就按照此協議辦理;其次是遺囑繼承,存在有效的遺囑就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最后是法定繼承。這一規定尊重了被繼承人的意思,兼顧各方利益,較為合適。關于繼承權的喪失,除了《繼承法》規定的四種事由外,《民法典》增加了第(5)項規定,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喪失繼承權。并對第(4)項進行了微調,增加隱匿遺囑,情節嚴重也喪失繼承權。但是對繼承權的喪失,變化最大的是完善了繼承權喪失后的恢復制度,除了故意殺害被繼承人或者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外,其他喪失繼承權的,如果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的,該繼承人可恢復繼承權。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執行〈繼承法〉的意見》)第13條規定虐待被繼承人或者遺棄被繼承人,可以寬恕,但是并沒有完整的繼承權恢復制度。當然,也有學者將后3項稱為繼承權的相對喪失。本章也明確了受遺贈人具備喪失繼承權的情形的,也喪失受遺贈權。而且《民法典》將放棄繼承的問題從遺產的處理章節提到此處,也較為妥當;因為這本就不是遺產處理問題。這一章中重申了自然人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的規定,這一宣示性的規定是否具有存在的意義盡管備受爭議,但是從法律條款的適用來看,并沒有太大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东辽县| 临潭县| 娄底市| 兰坪| 沙河市| 石家庄市| 博白县| 仙桃市| 潞城市| 长沙市| 沙湾县| 故城县| 交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斗六市| 南华县| 七台河市| 肇东市| 肃宁县| 涪陵区| 龙岩市| 阳江市| 家居| 汾西县| 平乡县| 乐业县| 松溪县| 普格县| 镇安县| 耿马| 宁波市| 和政县| 安福县| 绍兴市| 仁怀市| 安乡县| 崇阳县| 新和县| 伽师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