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16字
- 2022-07-29 15:56:09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一)故意殺人罪
1 輕型危害結果情況下故意殺人罪的認定
——梁某故意殺人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2018)京0102刑初182號刑事判決書
2.案由:故意殺人罪
【基本案情】
被告人梁某于2016年6月19日10時許,在北京市西城區某胡同本人經營的報刊亭內,因存在矛盾與被害人王某發生口角、肢體沖突,被告人梁某持金屬刀扎入被害人王某后頸部。后被告人梁某于當日被民警抓獲。經鑒定,被害人王某身體所受損傷程度為輕微傷。
【案件焦點】
在故意殺人犯罪中,犯罪行為僅造成輕微危害后果的,如何根據在案證據定罪,認定犯罪形態,并確定量刑幅度。
【法院裁判要旨】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被告人梁某使用金屬刀扎入被害人王某的后頸部深達10厘米,從該客觀行為來看被告人主觀目的就是想剝奪被害人的生命。因為被告人作為正常的成年人應當意識到用尖刀扎入被害人后頸部這一要害部位會導致被害人的死亡。可見,被告人梁某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殺人的行為,主、客觀相一致,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其行為應當構成故意殺人罪。關于被告人梁某的辯護人所提的梁某的行為屬于故意殺人罪犯罪中止辯護意見,經查,本案中被告人梁某在扎了被害人王某一刀后被現場證人曹某發現,曹某立刻對梁某進行制止并報警,在此情況下梁某雖然沒有再對被害人行兇,但也沒有及時叫救護車對被害人進行搶救,說明其對被害人是否死亡的后果采取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可見被告人并非是主動放棄犯罪而是被動地不再行兇,不符合犯罪中止形態的特征,故對該辯護意見不予采納。被告人梁某故意殺人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生命權利,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且情節較輕,依法應予以懲處。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一、二款、第六十一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被告人梁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法官后語】
1.被告人梁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被告人梁某當庭辯解稱其只是想教訓被害人并沒有想殺死被害人。客觀方面是認定和分析犯罪主觀要件的重要依據,是主觀要件的外化,通過對行為人客觀外在活動的考察,可以確定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從客觀方面看,本案中,被告人梁某將被害人王某推倒在地后,將金屬刀具用作作案工具,刺扎的對象選擇了人體要害部位——后頸部,刀刃整個都扎進去且深達10厘米,說明其使用的力度很大。雖然被告人梁某不承認殺人,但從其客觀行為來看就是想剝奪被害人的生命。因為被告人梁某是正常的成年人,其應當意識到用尖刀扎入被害人脖子這一要害部位會導致被害人的死亡。梁某不但用刀扎被害人的脖子而且是用力扎,可見梁某就是想致被害人于死地。
此外,從其作案時和作案后的一些言語可以推斷出其故意殺人的目的:梁某在公安機關也多次供述稱“我當時就想扎死他”“王某平時總是罵我,我忍無可忍就是想弄死他”“我想扎死他就扎死他吧,我自己活著也很累,我有股骨頭壞死,折磨多年一直沒有治好,活得真的沒啥意思”等。可見,被告人梁某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殺人的行為,主客觀相一致,符合故意殺人的構成要件,其行為應構成故意殺人罪。
2.被告人梁某是犯罪未遂還是犯罪中止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方面必須有殺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殺人有未遂,間接故意殺人則不存在未遂問題。本案的辯護人認為梁某是犯罪中止,理由是梁某本可以再用刀扎被害人王某,但卻主動放棄,并且在現場等待民警到來,沒有逃離現場。
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
本案中被告人使用金屬刀具扎入被害人的要害部位,不但是已經著手實施犯罪,而且犯罪行為已經完成了。被害人之所以沒有死,并不是被告人希望的結果,而是因為刀具沿頸后中部斜刺入左頸前,未穿破皮膚,未傷及頸部重要血管及神經,未傷及食管、氣管等重要器官,后經醫生的緊急搶救才保住了性命。說簡單些就是刀扎得比較“寸”——沒有傷到重要器官,被害人“命大”,這種情況是被告人無法預料的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另外,梁某扎王某時,證人曹某正好在現場,見此情況立刻制止并報警,梁某也沒有機會再實施傷害。梁某在扎了人后等待民警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呼叫救護車對王某進行緊急搶救,其主觀心態還是在追求被害人的死亡,沒有放棄想要被害人死亡的念頭,不屬于自動放棄犯罪,不能認定犯罪中止,而應當認定犯罪未遂。
3.被告人梁某的行為能否認定情節較輕
關于故意殺人罪“情節較輕”沒有相應的司法解釋。司法實踐中一般是指防衛過當致人死亡的,出于義憤殺人的,因受被害人的長期迫害而殺人的等。本案中,被告人梁某沒有預謀,出于激情殺人,被害人的傷害后果為輕微傷,可以認定情節較輕,可以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量刑。
編寫人: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馬越 冀敏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民法典繼承編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行政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6
- 情法一生:解析家庭情感與財產糾紛20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釋義(下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釋義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
- 你知道我的迷惘:商業倫理案例選輯
- 司法的細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全書(修訂版)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合同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釋義
- 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四)理解適用專題講座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借款擔保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