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民法典啟蒙書:身邊的民法典故事
- 代曉琴
- 1112字
- 2022-07-29 16:20:17
第一篇 開門見“典”
1.“法典”來了
法典是什么,它和法律能不能沾上邊兒?如果沾上邊兒,它們又有什么關聯?一起來學學!不,我們還沒做好準備呢,怎么一下子就要上課了?還是先玩一玩再說吧。
讓我們瞇上眼睛,在心里默念三遍“穿越”二字,一起嗨起來。很榮幸,我們來到了古巴比倫王國,見到了他們的第六任國王,也就是漢謨拉比——一位英勇善戰的精瘦老頭。他曾在一系列戰爭中擊敗鄰國,拓寬了本國的領土,還修建了巴比倫城墻,讓古巴比倫王國達到鼎盛。
想必具有如此豐功偉績的國王,一定威風八面、無憂無慮吧。恰恰相反,這位國王因為每天要處理各種各樣的案件,早已心力交瘁。這不,他又徹夜難眠了。
“唉,每天都這樣勞累,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倒不如……”漢謨拉比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辦法,也就是讓大臣們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匯編成一部法典。
大臣們得令后,立馬行動起來。在公元前1776年的時候,大臣們完成了匯編工作,并將這部共3500行、282條的法典命名為《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國王仔細閱讀法典之后,命令大臣們將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頂部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巖石柱上。就這樣,一部年代久遠、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便誕生了。因為這部法典被刻在石柱上,所以又名“石柱法”。
說到這里,我們一定明白了法典其實相當于同一門類的各種規范經過整理、編纂而形成的系統的法律。
“法典”來了!但我們千萬別將《漢謨拉比法典》當作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因為在更早的年代,已經誕生了一部法典。只不過,它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了。
讓我們瞇上眼睛,在心里默念三遍“穿越”二字,去更早的烏爾第三王朝看看。同樣幸運的是,我們見到了他們的國王烏爾納姆。當時,總攬全國大權的他,同樣要處理很多事務。小事、大事、家事、國事,事事都得操心。焦頭爛額之下,他命令大臣們總結匯編了一部適用于烏爾全境的法典——《烏爾納姆法典》。
《烏爾納姆法典》包括序言和正文兩大部分,共29條,主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法律等方面。遺憾的是,烏爾納姆國王似乎沒有漢謨拉比國王那樣有遠見,他沒有將法典刻在石柱上,只命令大臣們將法典刻在了難以保存字跡的泥板上。所以,至今我們也不能完整地看到這部法典的全貌。
后來,《蘇美爾法典》《亞述法典》《十二銅表法》《摩奴法典》《查士丁尼國法大全》《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蘇俄民法典》《美國統一商法典》也陸陸續續、如雨后春筍般地來到了這個世界。
“法典”的大門,正式向我們打開了。
魔法小貼士
“法典”相當于同一門類的各種規范經過整理、編纂而形成的系統的法律,為現行法系統化的表現形式之一。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名叫《烏爾納姆法典》,由烏爾王國烏爾納姆國王命令大臣們總結匯編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