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產訴訟案件裁判規則與管理人實務
- 高美麗編著
- 1644字
- 2022-07-29 16:23:43
五、放棄債權
◆爭議焦點
在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如債務人企業存在放棄債權的情況,管理人可申請法院撤銷該行為。實務中,對于債務人作為擔保人放棄對于主債務人追償權的行為是否屬于《企業破產法》第三十一條第(五)項規定的“放棄債權”,存在一定的爭議。
◆典型案例
A公司管理人、B公司管理人與徐某某破產撤銷權糾紛一審案[14]
(2018)浙0411民初4299號
【案情簡介】
●某區人民法院于2016年8月17日,裁定受理A公司、B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在申報債權過程中,C公司向管理人申報債權4445866.98元。經查,2016年1月22日,兩破產企業為徐某某向C公司的400萬元的借款提供保證擔保。因徐某某到期未歸還借款,C公司要求兩破產企業承擔擔保責任。該債權經過依法確認,管理人向C公司代償407453.34元。
●代償后,管理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向徐某某追償擔保代償款,法院已立案受理。該案審理過程中,徐某某提交一份兩破產企業與其簽訂的《委托擔保合同》抗辯,合同中約定兩破產企業承諾在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自愿放棄向其追償的權利。
●簽訂時間為2016年1月22日的《委托擔保合同》記載如下事實:徐某某向C公司借款400萬元,期限為2016年1月22日起至2017年1月20日止,兩破產企業及D公司、苗某某、越某某自愿為徐某某的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徐某某向C公司的借款只用于向D公司購買商品房;徐某某借款到期后不按時歸還的,由兩破產企業及D公司、苗某某、越某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兩破產企業及D公司、苗某某、越某某承諾在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自愿放棄向徐某某追償的權利。
【雙方爭議】
本案的主要爭議在于兩破產企業放棄的擔保追償權是否是《企業破產法》第三十一條第(五)項表述的“放棄債權”的行為。
管理人主張兩破產企業與被告簽訂《委托擔保合同》的時間為2016年1月22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因此,兩破產企業的管理人為了維護各債權人利益,合法、公平處置破產財產,履行管理人應履行的職責,依法提起訴訟。
被告徐某某主張,《委托擔保合同》中兩破產企業表示預放棄的是在其承擔擔保責任后向被擔保人徐某某的追償權,而追償權是我國《擔保法》規定在履行擔保責任后所取得的一項法定救濟權利,其本身不屬于基于民事活動中所產生的民事財產關系上的債權,與一般民事債權歸屬不同的法律關系并受不同的法律調整。原告將放棄擔保追償權認定為放棄債權,沒有法律依據。
【判決結果及理由】
法院認為擔保追償權是法律規定擔保人承擔責任后,向主債務人追償的權利,與合同債權等其他債權雖然在產生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并不改變其為債權的屬性。放棄擔保追償權的法律后果必然是放棄相應債權,從而減少兩破產企業承擔民事責任的財產,損害兩破產企業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兩破產企業在《委托擔保合同》中承諾放棄將來可能發生的擔保追償權的行為屬于上述法律規定的“放棄債權”的行為,管理人依法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管理人履職提示
《企業破產法》第三十一條第(五)項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涉及債務人財產的下列行為,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五)放棄債權的。”放棄債權的表現形式包括債務人企業自行核銷、與債務人簽訂協議等。實務中,對于債務人作為擔保人放棄對于主債務人追償權的行為是否屬于《企業破產法》第三十一條第(五)項規定的“放棄債權”,存在一定的爭議,在此情況下,管理人是否應提起撤銷權訴訟?
上述案例中,法院支持管理人撤銷企業放棄對主債務人的追償權的行為,肯定了擔保追償權的債權屬性。《企業破產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債務人的保證人或者其他連帶債務人已經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的,以其對債務人的求償權申報債權。債務人的保證人或者其他連帶債務人尚未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的,以其對債務人的將來求償權申報債權。但是,債權人已經向管理人申報全部債權的除外。”本條規定亦是對保證人對債務人的求償權性質為債權予以確認,故管理人在對債務人企業在破產申請受理前一年內可能涉及“放棄債權”的行為進行調查時,應關注企業所作出的放棄向主債務人進行追償的承諾,并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