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6字
- 2022-07-29 16:23:04
第一分編 通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四百六十三條 【合同編的調整范圍】[1]
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的定義及身份關系協議的法律適用】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案例1 水電集團與安寧公司合同糾紛案[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川民終字第315號]
2007年,四川省政府發布川府發文,將水利集團公司、水電集團公司自1998年以來投放到地方電力農網資金所形成的資產明確為同級國有資產。2006年至2009年,水電集團公司作為地方電力農網改造的項目法人與安寧公司等簽訂合同,約定水電集團公司向安寧公司投入農網完善項目資金,該項目資金屬水電集團公司對安寧公司的投資,工程竣工后安寧公司應按照川府發文及省國資委等文件精神明晰水電集團公司股權或繳納資金占用費。依據前述合同,水利集團公司、水電集團公司陸續向安寧公司發放資金共計1億余元。后水電集團公司要求安寧公司明確其股權或繳納資金占用費,安寧公司以案涉合同系行政合同,雙方并未形成平等主體間的股權投資關系或債權債務關系為由,拒絕為水電集團公司明確股權或繳納資金占用費。雙方因此發生爭議。水電集團公司遂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判決:安寧公司依法向水電集團公司支付農村電網資金的占用費。宣判后,安寧公司不服,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5日作出二審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認為,水電集團公司系經四川省政府批準成立的、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安寧公司系經工商局登記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均為具有獨立法人人格的企業法人,且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或上下級管理關系,案涉合同系平等民事主體間設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行為,應受合同法的規制和調整。從案涉合同簽訂的背景來看,雖然農網改造是國家實施的惠民政策,體現出政策性,但水電集團公司作為省級項目法人,系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與縣級電力公司簽訂合同的。雖然案涉合同有縣政府等行政機關的參與,但其僅起到監管合同履行的作用,對合同內容并無實質性影響。因此,雙方間的合同是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在平等協商基礎上達成的,體現了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安寧公司上訴稱雙方之間的合同屬非平等主體簽訂,本案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受案范圍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
相關規定
《民法典》第2條、第13條、第57條、第97條、第119條、第1046條、第1050條、第1065條、第1076條、第1084~1090條、第1105條、第1123條、第1153條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及合同相對性原則】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條 【合同的解釋規則】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
合同文本采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并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第四百六十七條 【非典型合同及特定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
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編通則的規定,并可以參照適用本編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合同的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第四百六十八條 【非合同之債的法律適用】
非因合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適用有關該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編通則的有關規定,但是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除外。
案例2 張某祥、許某娣與陳某蘭房屋買賣合同案[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蘇01民終756號]
2×××年11月22日,張某祥(甲方)與陳某翠、陳某蘭(乙方)簽訂《某小區01棟107、108、109、110號房買賣協議》,約定:一、甲方將某小區01棟107號底層房(面積21.28平方米),108號底層房(面積25.68平方米),109號底層房(面積25.68平方米),110號底層房(面積21.28平方米)轉給乙方,乙方一個月內一次性付給甲方人民幣叁拾肆萬元整。二、乙方需要該底層房辦理產權轉移,須等甲方付清銀行款后再辦理(五年內不辦理)。三、辦理產權轉移,甲方只提供相關手續,其一切費用均由乙方承擔……同日,張某祥、許某娣(甲方)與陳某蘭(乙方)簽訂《某小區01棟107、108號房買賣協議》,約定:一、甲方將某小區01棟107號底層房(面積21.28平方米),108號底層房(面積25.68平方米)轉給乙方,乙方一次性付給甲方人民幣壹拾柒萬元整。二、乙方需要該底層房辦理產權轉移,須等甲方付清銀行款后再辦理(五年內不辦理)。三、辦理產權轉移,甲方只提供相關手續,其一切費用均由乙方承擔(包括開具該房屋的銷售不動產專用發票所涉及的稅費)……備注:甲方違約雙倍退款,乙方違約房子收回,房款不退。2×××年12月4日,陳某翠出具310000元本票一張,收款人為張某祥。2×××年12月10日,張某祥出具收條一張,上書“收到陳某蘭購買某小區01棟107、108底層房人民幣壹拾柒萬元整(¥:170000.00)”。庭審中,陳某蘭陳述連同定金30000元,加上本票310000元,構成陳某翠、陳某蘭購房款,張某祥、許某娣無異議。2004年2月16日,張某祥與珠江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契約》,約定由張某祥購買某小區01幢101-×××室門面房,于2004年3月1日登記備案。2013年10月24日,張某祥辦理某區某街道珠泉路9號某小區1幢××門面房、××門面房產權登記。
一審法院認為,陳某蘭與張某祥、許某娣簽訂的《某小區01棟107、108、109、110號房買賣協議》《某小區01棟107、108號房買賣協議》不違反法律規定,合法有效,雙方均應全面履行上述兩協議。現陳某蘭已將約定的購房款完全付清,張某祥、許某娣理應在約定的過戶條件具備后,協助陳某蘭辦理產權轉移手續,而張某祥、許某娣在滿五年后自行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將房屋登記在張某祥名下,而未通知陳某蘭辦理產權轉移手續,已構成違約。至于陳某蘭主張張某祥、許某娣承擔違約金100000元,協議中約定甲方違約雙倍退款,應屬于買賣不成退房情形,具體對逾期辦理產權轉移手續造成的違約并未約定,且房屋已被陳某蘭實際占有使用,故一審法院酌定張某祥、許某娣承擔違約金為總房款的10%即17000元。至于張某祥、許某娣辯稱是基于陳某蘭未支付相應的辦證費用造成未能過戶,根據實際情形,張某祥、許某娣在辦完產權登記手續后,理應及時通知陳某蘭辦理過戶手續,而張某祥、許某娣怠于行使通知義務。
二審法院認為,上訴人張某祥、許某娣與被上訴人陳某蘭簽訂的《某小區01棟107、108號房買賣協議》合法有效,對雙方當事人均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合同約定辦理產權轉移,上訴人只提供手續,其一切費用均由被上訴人承擔,包括開具該房屋的銷售不動產專用發票所涉及的稅費。被上訴人認可該合同約定的銷售不動產專用發票稅費系辦理一手證所需稅費,說明雙方合同中約定的“一切費用”包含了案涉房屋辦理兩次過戶手續的全部費用,故辦理一手證的稅費亦應由被上訴人承擔。雙方合同約定,被上訴人需要辦理案涉房屋的產權轉移,須等上訴人付清銀行款后再辦理,五年內不辦理。根據該約定,被上訴人辦理產權轉移的條件系上訴人付清銀行款,期限是五年后,兩者應當同時具備。因上訴人何時付清銀行款,被上訴人并不清楚,故上訴人應當在五年期限屆滿且具備辦理產權轉移條件后及時通知被上訴人。雙方合同約定的過戶條件系基于被上訴人需要,且上訴人只提供相關手續,一切費用均由被上訴人承擔,故辦理過戶手續的義務人應系被上訴人,上訴人只承擔配合義務。本案中,上訴人雖無證據證明其已將可以辦證過戶的情況告知了被上訴人,被上訴人亦無證據證明其在五年期限屆滿后向上訴人請求過戶,而上訴人故意隱瞞過戶條件成就的事實,且被上訴人直到本案訴訟中仍不愿承擔辦理一手證的相關費用,可見案涉房屋未能正常過戶的原因不能全部歸責于上訴人,至少不能排除被上訴人因不愿意承擔一手證辦理費用而導致遲延辦證的可能。
案例3 吉某與李某房屋買賣合同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京民申104號]
吉某因與被申請人李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吉某稱,一、二審法院以我主張經濟損失無合同依據、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為由駁回,明顯事實認定錯誤,顯失公平;一、二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涉案合同未能繼續履行的根本原因是涉案房屋房價大幅上漲,李某惡意根本違約,一房二賣,并非一、二審法院認定的涉案房屋尚未辦理住房面積超標手續;一、二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本案明顯是李某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導致合同無法繼續履行,但二審法院卻僅以雙方為師生關系,認定我主張的房屋差價損失及租金損失不符合誠實信用原則,依照《合同法》[2]第六條駁回我的上訴請求,明顯有失公允,申請再審,請求撤銷二審判決。
李某提交意見稱,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應當予以維持。吉某的再審申請沒有任何依據,我懇請法院查明事實,依法予以駁回。
本院經審查認為,李某與吉某簽訂的《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為合法有效。李某未在合理時間內辦理涉案房屋的上市交易手續,構成違約。關于違約導致解除合同的違約責任,二審法院認為雙方簽訂的《補充協議》變更了《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中的約定,即如雙方任何一方違約,均依據《合同法》中定金條款的規定來執行,因此判決李某雙倍返還吉某定金20萬元,符合雙方合同約定,處理并無不當。吉某申請再審的理由不能成立。綜上,吉某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情形,依法駁回了吉某的再審申請。
相關案例索引
1.種業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1)蘇知民終字第0194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蘇知民終字第0055號]
本案要點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
2.某保險公司福建分公司訴海通公司海運海事擔保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再239號]
本案要點
當事人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反言。
相關規定
《民法典》第6條、第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