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五”普法案例教程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1106字
- 2022-07-29 17:21:07
案例14:標的物沒有交付買受人,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李某訴羅某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情
李某與羅某經電話聯系口頭達成買賣協議,約定由李某向羅某購買茶葉。同日,李某向羅某支付價款人民幣86000元。雙方未書面約定交貨地點,李某僅口頭通知羅某把茶葉運到北京。同日,羅某在廣州把茶葉交給某貨運部運往北京。次日,某貨運部又把茶葉轉交給某公司承運。某公司司機運送該批茶葉途中,因處置機動車故障不當而使機動車發生火災,導致該批茶葉全部被燒毀。李某起訴請求判令羅某賠償貨物損失人民幣86000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訟爭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應由賣方羅某承擔,判決羅某向李某返還貨款人民幣86000元。
評析
買賣合同中的風險負擔,是指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由于不可歸責于買賣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事由毀損、滅失所造成的損失的承擔。
《民法典》第604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買賣合同風險負擔的一般規則是“交付主義”,即風險自交付時起由出賣人轉移給買受人。至于“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民法典》第605條規定,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未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時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2)《民法典》第606條規定,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3)《民法典》第607條規定,出賣人按照約定將標的物運送至買受人指定地點并交付給承運人后,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603條第2款第1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后,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4)《民法典》第610條規定,因標的物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根據上述分析,解決本案風險承擔問題的關鍵是看雙方是否約定了交付地點。本案中,李某與羅某未就標的物的交付地點和交付方式進行書面約定。但在合同實際履行的過程中,羅某把貨物交給某貨運部運輸時由某貨運部出具的貨物運輸單顯示:貨物是從“廣州—北京”。該事實表明羅某對于貨物運輸目的地為北京市是清楚的。羅某既知曉標的物運輸的目的地,又未能舉證證明其是受原告的委托代辦托運,在此情形下,可以推定雙方已口頭明確標的物的交付地點是北京市。依照《民法典》第604條確立的標的物風險承擔規則,標的物的風險須于買方在目的地領受貨物后才轉移給買方,運輸途中的風險,應由賣方羅某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