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五”普法案例教程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945字
- 2022-07-29 17:21:04
八、食品安全
案例20:買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可以要求價款10倍或損失3倍的賠償
——趙某購買“人造蜂蜜”索賠案
案情
趙某身體不好,聽說吃天然蜂蜜對身體有好處,于是到超市買了幾瓶某品牌的“天然蜂蜜”。因為是“天然蜂蜜”,所以價格比其他蜂蜜貴好幾倍。但趙某買回家吃了一段時間,發現這瓶“天然蜂蜜”特別甜,趙某對這瓶蜂蜜很不放心,后來經電視臺曝光,該品牌的“天然蜂蜜”利用糧食作物加工成的糖漿充當蜂蜜,根本就沒有任何蜂蜜的成分。趙某想討個說法,但又不知道該怎樣索賠。
評析
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法》的核心。食品安全不僅指食品無毒無害,即人食用之后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任何急性、慢性或潛在性的危害,還要求食品必須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即國家和地方標準中關于某一食品應有的營養成分的要求。本案中的“人造蜂蜜”,是不法生產者利用一些廉價的食用原料仿冒蜂蜜制成的,盡管“人造蜂蜜”本身可能是無毒無害的,不會直接損害人的身體健康,但由于其并不具有蜂蜜應當有的營養,因此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趙某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主張權利。
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1款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或者生產者要求賠償。第2款規定,消費者除可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向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生產者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或者損失3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可要求1000元的賠償,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本案中,如果超市明知該品牌蜂蜜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仍銷售的,趙某可以向超市或者生產該品牌蜂蜜的生產商要求支付價款10倍或者損失3倍的懲罰性賠償;但如果超市對此不明知,趙某僅可要求生產商支付價款10倍或損失3倍的懲罰性賠償。
此處的懲罰性賠償金不以消費者是否知曉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前提,即使趙某明知該品牌蜂蜜是由糖漿假冒的,仍可向生產者或明知的經營者主張懲罰性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條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