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企業(yè)刑事法律風險典型案例解析
- 魯桂華主編
- 1295字
- 2022-07-29 17:12:42
案情回顧
A公司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fā)、銷售自行開發(fā)后的商品房、房地產信息咨詢、物業(yè)管理、出租辦公用房等。被告人小明于2000年8月進入A公司工作,為工程建設部職員,2004年9月至案發(fā)任工程部副經理。工作職責是:“負責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
2000年8月23日開始,海淀區(qū)人民政府就委托A公司對中關村西區(qū)周邊道路進行建設。小明負責中關村西區(qū)的土地一級開發(fā)及周邊道路的建設工作。從在案書證看,2001年10月10日,小明代表A公司與地處中關村西區(qū)的棉紡廠簽訂《市政工程拆遷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拆除棉紡廠214平方米建筑,占用棉紡廠700平方米土地。2002年12月26日,小明再次代表A公司與棉紡廠簽訂協(xié)議,就棉紡廠區(qū)內部分職工拆遷補償事宜達成協(xié)議,A公司支付補償費用150萬元。根據棉紡廠廠長的證言,小明的主要工作是作為A公司的代表與棉紡廠就拆遷問題進行洽談并簽署相關協(xié)議。小明在拆遷過程中幫棉紡廠做過不少具體的事,比如幫助解決15戶拆遷戶問題。降低拆遷成本,小明負責A公司在中關村西區(qū)的上下水管網工程,棉紡廠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將臨建的上下水接入水管網系統(tǒng),小明發(fā)現(xiàn)后默認了上述接通行為。
2007年七八月,棉紡廠拿到拆遷款后,召開了聯(lián)席擴大會議并確定獎勵兌現(xiàn)。廠長提出160萬元的“特殊貢獻獎”,其中即包括獎勵小明40萬元。后棉紡廠財務科副科長按廠長指示給了小明兩張支票(各10萬元);又安排下屬一家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出納從小金庫內存入小明名下存折人民幣10萬元;又從單位小賬上提取10萬元現(xiàn)金,以“咨詢費”名義付給小明。小明本人對收受上述40萬元的事實供認不諱。
2012年6月,檢察院查棉紡廠廠長的職務犯罪過程中,從棉紡廠調取的賬目相關文件中發(fā)現(xiàn)小明提取資金的備忘錄,偵查人員逐筆核實了款項并調取相關證言、書證。2012年7月,偵查人員將小明抓獲。
小明及辯護人的辯解為:小明向棉紡廠及相關企業(yè)提供咨詢服務,均是在其職權范圍以外,棉紡廠獲得利益與其職務行為無關;40萬元是其勞動報酬,不具有權錢交易性質;從房地產公司領取的10萬元是其為棉紡廠開發(fā)清河地塊提供咨詢應得的報酬,與其職務身份無關。辯護人還提出小明事實上曾被聘為棉紡廠顧問,為棉紡廠提供咨詢和水處理設備,其收受的40萬元系勞動所得和水處理設備貨款,而非受賄款。
法院裁判理由:根據棉紡廠廠長的證言,小明在拆遷過程中幫棉紡廠做過不少具體的事,在幾項重大的拆遷事實問題上,小明沒有說話不算話;棉紡廠廠長助理證明,小明應棉紡廠請求提供建議,幫助決策,協(xié)調關系,傳遞文件,還默許棉紡廠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將臨建的上下水接入管網系統(tǒng)。而小明在偵查階段的供述也認可自己在工作中確實給棉紡廠提供了幫助,主要內容是讓拆遷現(xiàn)場盡快恢復生產生活條件。因此,從目前的證據看,可以認定小明在棉紡廠臨建上下水接入管網系統(tǒng)提供了幫助,無論該幫助是否屬于正當行為,均與小明的職務身份密不可分。因此,小明收取40萬元的行為應認定具有“權錢交易性質”。至于小明所提其為棉紡廠提供其他幫助,并無充分的證據予以證明,飲水機一事無相關合同,不能得出40萬元為貨款的結論,幫助清河項目并無其他證據證明,且廠長助理也予以否認。綜上,法院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判處其有期徒刑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