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條文要義
- 薛長禮等
- 1945字
- 2022-07-26 11:52:06
第二章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
第二十條 【安全生產條件】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生產經營單位在從事生產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的規定。
【理解與適用】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保障生產活動的安全進行,防止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從事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確定相關的設施設備、專業人員、管理制度以及技術方面達到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的要求,抑或是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
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
本條將安全生產的條件與其他法律進行了有效銜接,在單位從事生產經營的活動中,不僅要遵循本法對于安全生產的規定,在其他法律法規中有涉及安全生產的條文,也應當遵守。在本法中,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相關負責人應當建立相應的安全責任制度、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及時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定期實施應急預案以及在事故發生時及時上報;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生產安全方面投入必要的資金保證安全生產的進行;經營單位應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專職的生產管理人員;對于從業人員,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其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并建立檔案,保障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對于特種作業人員要求其必須持證上崗;在項目施工的同時要求安全設施同步跟進;特殊項目的建設要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安全評價;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在使用特種設備時,應當先由專業生產單位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對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以及廢棄等,也要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
由于安全生產所涉領域甚廣,安全生產法不可能一一羅列、面面俱到,因此,不同的領域、行業也有相應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比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在新建、改建、擴建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的建設項目,應當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1]進行安全條件審查。礦山安全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礦山工程中的安全設施必須采取“三同時”的原則,并且每個礦井須有兩人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其直線水平距離必須符合安全規程和技術規范。我國各行業各領域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包括煤礦安全、非煤礦山安全、化學品安全、民用爆炸物品安全、勞動安全與職業健康、建設工程與項目安全、消防安全等。在《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二條中規定國家對礦山、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以及民用爆炸物品生產企業實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例如,《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六條規定:“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安全生產條件:(一)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完備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產要求;(三)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四)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考核合格;(五)特種作業人員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六)從業人員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七)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八)廠房、作業場所和安全設施、設備、工藝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程的要求;(九)有職業危害防治措施,并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十)依法進行安全評價;(十一)有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十二)有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組織或者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十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對于安全生產條件的規定,否則,不得從事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
二、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
生產經營單位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同時,還需要符合我國對于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其他各級標準不得與國家標準相抵觸。行業標準是指沒有推薦性國家標準,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技術要求所制定的標準。行業標準是對國家標準的補充,是具有較強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標準。行業標準不能與國家標準相抵觸。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標準包括個體防護裝備、粉塵防爆、礦山、電氣及防爆、帶電作業、危險化學品、民爆物品、煙花爆竹、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涂裝作業、索道及游樂設施、機械、消防、壓力容器、部分職業衛生等。安全生產標準是生產經營單位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技術管理規范,是保障安全設施、設備、儀器、儀表、器材有效可靠的手段,是政府開展依法行政和履行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的技術依據,是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促進安全生產穩定好轉的保證。
【相關規定】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二條、第六條;《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十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