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企業管理人員刑事法律風險防控之道作者名: 龍元富 李軍 李青松主編本章字數: 13字更新時間: 2022-07-27 18:01:59
第四章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第一節 罪名概述
一、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概念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觸犯《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行為。
本罪罪名原先是“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7年11月5日聯合公布刑法確定罪名補充規定,補充、修改了一批刑法罪名。該規定明文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替代了“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經此“司法解釋”調整后的新罪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于2007年11月6日起施行。本罪的設立將傳統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犯罪與新出現的各種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所實施的受賄犯罪區分開來,既避免打擊不力又可以防止打擊面過大,保證企業的正常管理活動和社會經濟的正常秩序。
事實上,這種行為已經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這樣的行為不僅會嚴重損害相關公司、企業利益,更加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行為必定根本性破壞經濟社會秩序、根本性敗壞營商環境、潰敗市場經濟體制,直至毀壞法治中國國策的實現。
可是,并不是所有“純粹交易”商業行為之外的“利益輸送行為”“交易之外的互利行為”都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行賄”“受賄”刑事犯罪行為。有鑒于此而不限于此,企業管理人員確有必要盡可能詳盡準確了解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與交易、交往、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人情世故”的邊界及其區分方法,否則,在“溫水煮青蛙”中東窗事發,被刑事追訴,甚至鋃鐺入獄,則必將悔之晚矣。
二、犯罪構成要件
(一)犯罪主體
本罪的犯罪主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
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既包括國有公司、國有企業或其他國有單位,也包括非國有公司、非國有企業或其他非國有單位,如公司的董事、監事以及公司、企業的經理、廠長、財會人員以及其他受公司、企業聘用從事相關事務的人員。需要說明的是,本罪不包括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一般是指在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具有一定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工作的人員,包括董事長、監事會成員、經理等高級主管人員和從事管理、技術、財務等工作的、《公務員法》轄制的各類人員。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條規定,“其他單位”既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等常設性的組織,也包括為組織體育賽事、文藝演出或者其他正當活動而成立的組委會、籌委會、工程承包隊等非常設性的組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以下特殊行業或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有行賄受賄行為的,應按以下情況處理:
1.醫療機構中的國家工作人員,在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采購活動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銷售方財物,或者非法收受銷售方財物,為銷售方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受賄罪定罪處罰。
醫療機構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醫療機構中的醫務人員,利用開處方的職務便利,以各種名義非法收受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銷售方財物,為醫藥產品銷售方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2.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的采購等活動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銷售方財物,或者非法收受銷售方財物,為銷售方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受賄罪定罪處罰。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教師,利用教學活動的職務便利,以各種名義非法收受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銷售方財物,為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銷售方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3.依法組建的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采購中談判小組、詢價采購中詢價小組的組成人員,在招標、政府采購等事項的評標或者采購活動中,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依法組建的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采購中談判小組、詢價采購中詢價小組中國家機關或者其他國有單位的代表,有前款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受賄罪定罪處罰。
(二)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行為。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本人領導、監督、管理等職權以及利用與上述職權有關的便利條件。
索取他人財物,是指主動向有求于行為人職務行為的請托人索要財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是指為請托人辦事,接受請托人主動送給的財物。
為他人謀取利益,是指行為人索要或收受他人財物,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或允諾為他人實現某種利益。該利益是合法還是非法,該利益是否已謀取到,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數額較大,是指接受賄賂財物的數額較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數額較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一條關于受賄罪相對應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執行。
需要說明的是,受賄犯罪的本質是權錢交易,并非所有在工作中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都構成受賄罪,關鍵是看該財物的獲取是否利用了職務便利。如果在工作之余,沒有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提供幫助,以勞費或酬謝費的名義收受他人財物的,不構成本罪。
(三)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公司、企業以及非國有事業單位、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管理制度。
(四)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及收受賄賂的行為是違法的,卻鋌而走險(多抱著“神不知鬼不覺”的僥幸心理)收受不義之財。
三、刑事立案追訴標準
根據《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追訴標準為數額較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數額較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一條關于受賄罪相對應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執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3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綜上,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金額達到6萬元的,應予立案追訴。
四、量刑標準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該條第二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中“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條關于受賄罪相對應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五倍執行。第一條第一款規定,受賄數額在3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受賄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