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21年度案例:物權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2225字
- 2022-07-27 17:49:14
13 基于債權取得的有權占有具有相對性
——陶某訴B公司、陳某返還原物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9)渝02民終1231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返還原物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陶某
被告(上訴人):B公司
被告(被上訴人):陳某
【基本案情】
A公司于2017年6月購入涉案車輛。2017年8月,A公司又將該車所有權轉讓給陶某,但該車至今未在車管所登記注冊。2018年4月,陶某將涉案車輛交付給陳某。之后陳某又將該車交給B公司做展擺之用,B公司向陳某支付了車輛保證金。現該車存放于B公司的商鋪內。陶某要求陳某、B公司返還涉案車輛未果,遂起訴。
【案件焦點】
1.陶某是否是涉案車輛的所有權人;2.陶某是否有權要求B公司返還涉案車輛。
【法院裁判要旨】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無權占有不動產或動產時,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涉案車輛屬于陶某所有的事實清楚,故陶某對涉案車輛享有完整所有權。現B公司以陳某未退還其保證金為由占有陶某所有的車輛,無法律依據,應當予以返還。陳某雖然沒有實際占有涉案車輛,但該車輛系陳某從陶某處取得后交給B公司用于擺展,現陶某主張其予以返還,陳某依約也負有將涉案車輛返還的義務。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判決如下:
陳某、B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向陶某返還斯威轎車一輛。
B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通過陶某與陳某的電話錄音內容,可以證明陶某曾將自己所有的車輛出借給陳某作展示車輛,并多次要求陳某返還車輛,然涉案車輛一直未返還,陶某也提交了購車發票、證明、轉款憑證等證據,且一審庭審中,B公司認可涉案車輛屬于陶某所有,因此B公司主張現有證據不足以認定涉案車輛系陶某所有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基于合同關系等產生占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陳某將涉案車輛交給B公司做展擺之用,B公司向陳某支付了車輛保證金,B公司基于約定而產生占有,該占有為陳某主張返還時得以抗辯之法定事由,但是基于債權的占有具有相對性,其不具有對世性,不能對抗涉案車輛的所有權人陶某,在未經所有權人陶某許可的情況下,對所有權人陶某而言,B公司對涉案車輛的占有為無權占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權占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一審法院據此判決B公司負有返還義務并無不當。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1.債權性占有的對抗效力
基于債權而占有動產或者不動產的現象被稱為“債權性占有”[4]。它是一種以債權為權源的占有狀態,本質依然為相對性,其特殊性在于將占有與債權相結合,表現出對“物”支配的外觀。因此,基于債權而占有債務人之動產、不動產時,債務人無權請求債權人返還,但是基于債權取得的占有具有相對性,不具有對世性,即債權人的有權占有是相對于債務人而言的,若債務人與占有標的的所有權人不同時,在未取得占有標的的所有權人許可的情況下,該債權人對占有標的的占有對所有權人而言屬于無權占有。債權性占有的對抗性并非物權效力或“物權化”效力,而是相對人之間債之效力的體現,不宜否定或突破物權債權二元權利體系,這也體現了我國法律體系優先保護物權的價值取向。
2.債權性占有和物權性占有的效力區別
債權性占有和物權性占有均可否定原物返還請求,但債權性占有否定原物返還請求是債之保持力的結果,物權性占有否定原物返還請求是物權支配力的結果。兩者效力差異主要表現在權利來源的不同,債權性占有是債務人基于某種原因許可債權人在自己所有之物或者占有之物上實現占有權利,債權人基于債權關系而持續性受領給付,即占有標的物的效力,此為債之保持力的體現;物權性占有的占有權利來源于法律規定(物權法定原則),物權人對于物的占有依據是法律規定,可以獨立地對物行使權利,而不受他人意志的干涉,此為物權支配力的體現。
本案中,所有權人陶某將涉案車輛出借給陳某作為展示車輛,并未約定期限,雙方之間的合同為不定期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條第四項規定,所有權人陶某可以隨時解除合同,在陶某要求陳某返還涉案車輛時,雙方的不定期合同解除,此后陳某對涉案車輛的間接占有為無權占有,因此本案并不符合“占有連續”[5]的情形。B公司基于與陳某簽訂的協議而占有涉案車輛,此為基于合同之債而形成的有權占有,該占有為陳某主張返還時得以抗辯之法定事由,但是基于合同之債而形成的債權性占有具有相對性,不具有對世性,不能對抗車輛的所有權人陶某,在陶某與陳某的借用關系已終止的情況下,對所有權人陶某而言,B公司對涉案車輛的占有為無權占有。因此, B公司也負有返還義務。
審判實踐中,應當厘清物權人、債務人以及債權人(實際占有人)的關系,判斷是否符合“占有連續”,以認定返還原物的義務主體,也應認識到債權性占有否定原物返還請求是債之保持力的結果,其本質依然是相對性,基于債權取得的有權占有具有相對性,不能對抗所有權人。
編寫人: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閆東東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釋義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民法典繼承編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情法一生:解析家庭情感與財產糾紛20例
- 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二):理解適用與實務指南
- 公司法及司法解釋匯編:典型案例·關聯規定(注解本)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商事卷(第六版)
- 刑法修正案(十一)條文要義:修正提示、適用指南與案例解讀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雇員受害賠償糾紛(含幫工損害賠償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配套解讀:含實施條例
- 艱難的正義:影響美國的15個刑事司法大案評析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借款擔保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農村女犯人:生活世界中的糾紛與抗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釋義
- 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釋義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借款擔保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