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阿福獻策

“第一,吾等皆知,德以束人。”劉辯看著荀彧笑道,“然何以束德?”

不等眾人回答,劉辯豎起一根手指,收斂了笑容:“二百年前,孝宣帝已經說過:‘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以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遂吾以為,德以法束之!

人,終究是有七情六欲的,終少有嚴以律己者,然天下熙熙,皆為利往,餓了,就需要食物,保暖則思淫欲,衣食無憂則思財富,財富兼得則思權勢,這是人性,不以天變,不以地更。

遂德雖可規律其標準,然法則束人心。法之內,德束之,德之外,則法理之。絕對的權利滋生絕對的貪腐,當以德法而束之。

是故若當真王子失德,則臣民唾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則天下安矣!”

戲忠聞言大點其頭,作為一個庶民,他見過太多世家貴族和官僚官府駭人聽聞的惡行,若當真天下能像劉辯所說,有法典德行約束,自然天下太平。

“第二。”劉辯豎起第二根指頭,“何以天下除士族外大多目不識???在于學識之事,非百姓可及也,百姓忙于農事則已然耗盡全力,哪還有時間識字明理?

然而更重要的是書簡刻制保存皆不易,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什么人人力財力最多?世家士族也,是故大量經史典籍皆在世家手里,能夠學習者,只有世家士族之人。

比如之前被貶江左淮泗的蔡邕蔡伯喈,聽說離開洛陽時帶了十萬卷藏書,滿滿六十大車。

然后就是因為竹簡刻書,書籍可記錄的字數不多,是故古來典籍皆是盡量以少字多述,導致文章晦澀難懂,若是沒有一定基礎,哪里看得懂?”

所以在古代能讀書的人一定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是不缺錢制作書簡,刻制書簡也是十分麻煩的事情,第二是不缺人保存書簡,為了不讓書簡發霉蟲蛀,像后世保養車子一樣,定期是要晾曬灑石灰粉防蟲防霉的,最后就是要有大量時間去研究晦澀難懂的文章。

所以滿足這幾個條件的,只有世家貴族,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士族對于知識的壟斷。同樣的,世家不但自己讀書,也開族學招收一些有資質的弟子教授知識,以后作為門客所用。

比如戲忠的戲家,最早便是荀家的佃戶,后戲忠入學荀家的族學,憑借才能成為了荀彧的門客。

劉辯字字未提知識壟斷,但是又字字直指知識壟斷,現在只是漢末,如今大局還好只有世家,若是不在門閥形成之前打破世家對官僚階層和知識的壟斷,即便劉辯后來打下天下,終究也還是會走上東漢甚至九品中正制出現后的魏晉老路。

士族乃至世家是消滅不干凈的,這劉辯心中比誰的清楚,即便是在后世,依舊有嘲笑“小鎮做題家”的學閥出現,他要做的不是消滅世家士族,而是阻止門閥出現,讓其他階層也有階級上升的通道,這樣就能讓整體的政治氣氛進入一個良性發展。

聽劉辯侃侃而談,莫說是被劉辯語言直擊心靈的戲忠,便是荀彧和剛才便顯出睿智的阿福皆是聽得連連點頭,就連史阿張遼黃忠這三個武人都是聽得津津有味。

這便是劉辯從一開始就給他們的心理暗示,把他們的思考角度從本身拔高到了“歷史旁觀者”的角度,這樣他們思考的出發點便是“從根本上改革體制,用以救世?!?

所謂的“格局打開”而已,沒什么稀奇,便如同《資本論》出現前的歐洲,大多數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有馬導師站在了更高的高度,分析了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

所以即便是荀彧,也沒有意識到劉辯這么說的意義根本乃是打破世家壟斷,而是滿滿覺得劉辯在“救世”。

“所以想要除士族外各個身份的人知書達理,首先便是改變書籍的材質,紙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荀彧皺眉道:“現在亦不是沒人用紙制書,然書寫在竹簡之上和紙張之上并無區別,紙張比書簡易損毀,故今紙少用以制書,多用以行文書信?!?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蔡倫改進蔡侯紙之后,紙便代替了竹簡成為書寫的主要材料,實際上紙質書籍取代竹簡是在中晚唐時期。

紙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寫信用的,因為那是只需要閱讀一次的一次性用品。

魏晉之后,士人漸漸以紙張來練習書法畫畫,這也有了洛陽紙貴之說。

初唐大多數需要保存的書籍還是竹簡雕刻而成。

究其原因還真就在于“寫”上,本質上,在紙上寫字和在竹簡上寫字的效率并沒有什么區別,書簡還易于存放。

直到一種東西的出現,才讓紙張徹底取代了竹簡……

“對,書寫。”劉辯笑著點頭。

“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夠不用手寫,而大規模批量快速成書,那么紙張便有了用處?!?

看著眾人面面相覷的樣子,劉辯哈哈一笑道:“怎么?不信?文若,差人送筆墨紙硯來?!?

荀彧不明所以的喊人送來筆墨紙硯,只見劉辯用毛筆在甲板上寫了一個左右相反的“左”字,將蔡侯紙往上一按。

隨后,劉辯揚起手中白紙上的字。

荀彧看后,身體一震,若有所思沒說話。

劉辯笑看眾人道:“還不懂?好吧?!?

只見他從腰中掏出一把匕首,在甲板上刻下同樣左右相反的字,隨后用毛筆在上面涂抹,拿了兩三張字一一拓印。

“這!”

沒錯,就是印刷術的出現才讓紙質書籍徹底取代了竹簡書卷!

正是印刷術+紙張的組合,才讓科舉制徹底的普及,造就了中晚唐乃至宋明科舉的盛行!

“少君!有追兵!”

就在眾人眼睛大亮之時,突然有兵丁來報,荀彧猛然一驚,站起身迅速來到船舷邊上!

他手搭涼棚,只見洛水邊遠處煙塵滾滾,定然是大量騎兵急奔所致!

“備戰!讓所有人備戰!”

荀彧皺眉喝道,之后便看五百家丁紛紛站上甲板,緊握兵刃死盯著地平線的煙塵。

眾人紛紛來到船舷邊上,戲忠皺眉道:“文若,潁洛水交界有我們的人,需讓船隊加快速度。”

荀彧閉上眼睛,片刻后睜眼搖頭道:“風向不對,船隊跑不起來,來不及,準備死戰吧?!?

“陛下……不,公子,讓我帶本部扈從下船阻擋他們,船隊速速南逃!”張遼此時一握戰戟,咬牙看向追兵方向。

黃忠此時也是并手禮道:“公子讓我也去,我和張將軍聯手,能阻擋他們久一些,倘若……還請公子看在我救駕有功的份上,讓我兒靈柩有方寸入土之地。”

劉辯手握角弓,看著追兵來處,轉頭問荀彧道:“文若可看得出來了多少人?”

戲忠比荀彧更加善于兵事,細細一看,接口道:“回稟公子,如此大的煙塵,若不是虛張聲勢,只怕不下三千!”

劉辯這才對張遼搖頭道:“不行,他們人太多了,還都是西涼精騎,想必即便是牛輔親自帶著飛熊騎來了,即便漢升將軍和文遠都去,面對三十倍于己的飛熊精騎也是送死,決不可做無畏的犧牲?!?

“哪里是無畏的犧牲!”張遼急道,“末將就是替公子阻擋追兵片刻也是好的!”

“哈哈哈哈……”黃忠深吸一口氣,撫須大笑道:“公子也太小瞧我等了,吾今年四十有二,老妻早逝,幼子夭亡,對這世上早就沒有什么留戀的了,吾雖讀書不多,也看得出公子乃是難得的明君,大漢復興,讓天下太平者必是公子無疑,倘若以老軀換公子一個平安,將來吾也能青史留名,不至于庸庸碌碌了此殘生!

公子快快下令!來不及了!”

“我說不行就不行!”劉辯堅決搖頭道。

說著,他摸了摸懷中三顆炸彈,現在只怕只能來一場裝神弄鬼,期盼能夠唬住西涼軍,正好把三顆炸彈用完,不管此番能不能逃出生天炸彈都絕不再用。

“倒也不是沒有破敵之法……”

就在此時,旁邊傳來一個輕柔但是堅定的聲音。

眾人轉頭一看,卻是那個年輕的劍俠阿福。

史阿聞言一拍大腿,喜道:“是啊,我怎么把你忘了,平素就你鬼點子多,快快快……阿福,趕緊出個注意?!?

阿福雖然衣著樸素,頭上也只是頭巾包裹發髻,看其來極為普通,可是此時他確實倒提寶劍輕笑著,撫摸頜下長須,儒雅出塵。

“敢問文若先生,貴家私兵有弓弩幾何?”

私兵是戲忠帶來的,自然戲忠更加清楚,他回答道:“二百具勁弩,箭矢三萬,我就怕追兵,可是現在追兵過多,只怕射不了幾輪便會被追上?!?

阿福指著迎敵的一面船舷道:“先生可將弩手分為三隊,按梯隊分別射擊,分別上弦,可達到箭矢連綿不絕,想必能夠阻擋三千追兵?!?

三段射!

劉辯眼中一亮,這不就是中國古代弓箭手陣的三段射么?

一直以為三段射是明處沐英發明的,史書也在明處之前也并未有所記載,未想到這阿福卻能臨時想出這種方式!

樓船船舷高大,離地八尺有余,騎兵想要登上樓船基本不可能,想來是攜帶火油,接近船之后燒船逼停他們,那么就以連綿不絕的箭雨讓他們不能接近便是。

加之弩弓的射程比騎弓更加遠,這樣他們便有了優勢。

這么短時間就能想出這種戰法,這阿福絕不是尋常劍客這么簡單!

劉辯看著船舷并不寬的距離,忽然道:“此法固然好,然甲板很窄,卻不好施展的開,何不同樣三組,第一排只負責射箭,最后一人負責上弦,中間之人只負責輪遞弓弩?”

“善!”

“大善!”

幾人一聽,皆是連連點頭。

劉辯的方法才是火槍三段射的完全體,因為阿福的三段射每個射箭的士兵在射完箭之后都需要跑到后面,讓出射箭空間,所以有空間的場地尚可,若是內河千料船這種甲板并不寬的船支,就有些施展不開了。

而劉辯的三段射不需要移動位置,分職行之的流水線方法也效率更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温宿县| 攀枝花市| 缙云县| 大姚县| 仪陇县| 抚远县| 凤冈县| 庆云县| 五常市| 阿图什市| 会宁县| 左贡县| 南涧| 青岛市| 岑巩县| 芮城县| 普宁市| 阿拉善盟| 鹿邑县| 浦北县| 秦安县| 濉溪县| 稻城县| 庆安县| 东乡县| 牟定县| 姚安县| 肇庆市| 边坝县| 乌鲁木齐市| 彭水| 深水埗区| 铜山县| 浑源县| 泊头市| 夹江县| 偃师市| 海宁市| 体育|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