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匈奴名稱的語義與變遷

匈奴的原音

“匈奴”這一名稱,有如下若干類似發音的異文:

(1)恭奴(《漢書·匈奴傳》);(2)兇奴(《蔡中郎集·黃鉞銘》、《釋迦方志》卷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三國史記·新羅紀》);(3)兇奴(《大唐求法高僧傳》卷上);(4)胸奴(《鹽鐵論》卷三十八)。

原先“匈奴”二字,也被記成過上述的音譯漢字。匈奴的現代中國音為Hiung-nu、Hsiung-nu。然而,在匈奴活躍著的時代里面,其原名到底是什么呢?我認為,恭奴、兇奴、降奴,等等,每一個都是在“匈奴”記名法一般化、定格化之后,用類似的音替換成的侮辱性的文字。胸奴,則是因為胸與匈原本就是同一字之故。173而漢代公定的記名,就是“匈奴”二字。

西洋G. Haloun所撰的“Zur üe-tsi-Frage”(Zeitschr. D. Deut. Morgenl. Gesellschaft 91. 1937)認為:“匈”的中古音是xiowo?。這個音中間的i,在古代中國語也可以表示為l或r。藏語“胸”的發音是bron,與“匈”存在語源學上的關系。174“匈奴”的古代音,大致為xbro?-no,這和阿波羅鐸魯斯(Apollodōros)的記錄Φρ?νοι/Φρο?νοι,以及克勞狄烏斯?托勒密(Ptolemaios)的Γρυνα?οι/Σχ?θαι的記錄是極其一致的。他們推測,匈奴Hunni的原名中是否含有r音呢?但是,受到匈奴侵入、與其有直接接觸的羅馬人的記錄是Hunnus/Chunus。五胡十六國時期,在洛陽與匈奴王朝前趙有接觸的粟特商人,用粟特文把匈奴記為Xwn(chwn),也就是說,Hun也可以稱為Hūn。175為什么它不含有r音呢?這一點今后有詳加考證的必要。176

此外,關于“奴”字,日本語有ド、ヌ兩個發音。然而白鳥庫吉博士《東西交涉史上所見的游牧民族》認為“奴”字的中國古音應該是na。《魏書·倭人傳》將我國的夷守(ヒナモリ)、灘津(ナノツ)譯成卑奴母離、奴國,由此類推,“匈奴”二字可以音譯成Huna和Hunna。

總之,關于“匈奴”二字,古代歐洲人或者印度人將匈奴(以及被認為是匈奴別支的種族)稱為Furuina(フルノイ)、匈人、Hun-na這些同樣元音的詞匯。雖然以往認為匈奴與匈人是同一種族,然而現在證明了匈奴歷史的諸事象后,對這一說法就沒有必要再懷疑了。

可以認為獫狁(中國音Hsien-yün)、薰粥(Hsün-yü),與匈奴是寫作同一原名的。這一見解是C. F. Neumann、雷慕莎(A. Rémusat)、王國 維、福蘭閣(O. Franke)等學者,針對古音的類似性以及根據上述樂彥史料所給出的主張。然而,音的類似性這一點,獫、薰、匈三字雖然相近,但后綴的狁、粥、奴三字卻缺乏足夠的關聯,故而整體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說明。雖說樂彥《括地譜》的記述,未必不能說明獫狁、薰粥、匈奴為同一族,然而僅僅靠此很難斷定獫狁、薰粥、匈奴是同一原名音譯導致的不同異字,這一點會留待將來繼續考察。1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琼中| 平江县| 平江县| 阜康市| 竹山县| 英超| 聊城市| 台北县| 依兰县| 清徐县| 平湖市| 专栏| 江孜县| 太和县| 浏阳市| 昆山市| 阜宁县| 舟山市| 庆云县| 卢湾区| 丹东市| 香港 | 万源市| 镇原县| 蕉岭县| 阿勒泰市| 石门县| 本溪市| 仁布县| 正镶白旗| 青川县| 北碚区| 凉城县| 宜城市| 客服| 噶尔县| 胶州市| 平凉市| 红河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