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科學認識史論
  • 蕭焜燾等
  • 1529字
  • 2022-07-22 16:19:01

第一篇 認識能力的辯證發展

導語 論“智力、能力、神力”的辯證圓圈運動

關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專門研究是近代哲學的事情,古代把這個問題視為“當然”。這就是說,遠古人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視為自然的結果。他們對自己的看與想等主觀認識能力是從不懷疑的,也沒有考慮對自己的認識能力加以探討一番。這是由當時的認知水平決定的,人類尚無能力“反觀自照”、認識“認識自身”。

初民從蒙昧野蠻、半人半獸的狀態下擺脫出來,在感性直觀的基礎上,知性思維活動獲得長足的進步,遠遠超過一般高等動物的水平。到公元前6世紀前后,有了辯證思維的萌芽。嚴格講,這時才真正進入人類的世紀。

人類得以超越動物界,成為萬物之靈,主要在于“智力”獲得高度發展。動物渾渾噩噩,自同于自然。它既不能認識自然,更不能認識自己。而人卻能向外馳騖,描述與理解自然;還能反觀自照,解剖與揭示自身。

智力的形成與發展有其客觀的歷史進程。由于世世代代的人類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的精深透徹的研究,我們已逐漸揭開了智力之謎。這個歷史進程的哲學表述,可以看作是一個“感性直觀—知性分析—理性綜合”的辯證圓圈運動。這一智力發展的邏輯結構是與它的歷史遞嬗相一致的。

智力活動一般講止于認識世界,人類必須在此基礎上繼續前進。他必須改造世界以適應自己的生存與發展。通過變革世界的“實踐”,大大發揚了人類具備的主觀能動性、行為目的性,從而獲得了一種“能力”。如果說,智力乃是認識的核心部分,那么,能力就是認識的能動因素。能力展開的程序可以概括為“可行性—操作性—實踐性”的深化過程。它以認識的成果為指導,試探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可能性;然后制定操作規程,在反復操作中日臻完善,以保證達到既定目的;這種客觀上變革現狀促進主觀目的的實現過程中,有許多經驗教訓,我們加以總結提升,達到“革命實踐”的高度,將其作為進一步認識世界的起點。關于“能力”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古人自發地做出了貢獻,但是,直到現在,從黑格爾到馬克思,才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并使它擺脫狹隘經驗、就事論事的務實狀態,上升到思辨的理論的哲學領域。

在認識過程中提出“神力”問題,正如我們過去在物質結構探討中提出“單子”一樣,是令人納悶的。在那個理性屈從于信仰、哲學屈從于宗教、科學屈從于迷信的時代,上帝君臨世界,它具有無上權威,絕對意旨,然而它又是虛幻不實的。“權威—絕對—虛幻”,這就是以上帝為代表的“神力”的內容。難道這也能作為認知之力嗎?

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謬誤。神靈宗教現象是經不起科學的檢驗與唯物論的判別的,然而,它延續幾千年沒有根絕,實乃其有社會的原因與心理的根據。而且,它以歪曲的形式折光地反映了某些社會人生的真情與實境,因此,也能投合人們的需求與企盼。由是我們也可以在“權威—絕對—虛幻”的神靈的光圈中,切實地感到:在世事紛爭中權威的必要性,在人生追求中絕對的真理性,在認識進程中虛幻的超前性。

這樣看來,“神力”就成了提高我們認識意境的一個必要臺階,拓深我們精神世界的一股巨大動力。

神力的提出雖說借助于神靈宗教現象的啟發,但揚棄了它的主觀神秘性,從宗教信仰領域飛躍到科學認識與哲學思辨領域,揭示了認識的某些基本原則。因為認識的超前性,使科學預見成為可能,哲學概觀有了基礎;認識的絕對性,使真理的追求不致成為泡影,假設的確立不致成為幻覺;認識的權威性,使科學的評價標準得以建立,行為的規范才有無可置疑的準繩。這些都是建立當代“科學—哲學認識論”不能缺少的。

認識的“智力—能力—神力”的辯證圓圈運動體現了當代“科學—哲學認識論”的動態結構,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乃是人類的認識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所形成的。我們且看它在漫長的歷史行程中復雜多樣、撲朔迷離的現象形態,以及它如何穿透現象,把握其內在主流蜿蜒前進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额敏县| 嵊州市| 阳谷县| 临夏市| 宁城县| 静乐县| 张家界市| 汤原县| 砚山县| 土默特右旗| 聂荣县| 中西区| 铜陵市| 衡山县| 泸水县| 都江堰市| 莆田市| 白河县| 北川| 阿合奇县| 临夏县| 云阳县| 重庆市| 城口县| 廊坊市| 明星| 耿马| 新龙县| 泰顺县| 抚顺县| 栖霞市| 滁州市| 玉山县| 台安县| 左贡县| 栾城县| 福泉市| 宽城| 泸水县|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