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老是否會阻礙變富?:基于個體行為調整的老齡化經濟影響研究
- 蒯鵬州
- 1608字
- 2022-07-28 20:59:24
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要充分利用老齡化本身的力量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指出要“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要著力發展老齡產業”,“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完善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為人口老齡化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新視角。
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為邏輯起點,以老齡化進程中個體行為的自發性調整為研究視角,圍繞“變老是否會阻礙變富”問題展開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構建基于系統論的老齡化經濟影響傳導機制,對老齡化進程中各項經濟指標的變化方向進行理論研究和經驗實證,對老齡化經濟影響路徑上的阻礙因素展開分析,并在全面健康視角下,進一步識別老年人群消費需求的變化方向及其對銀發產業增加有效供給的啟示。
人口老齡化的演進趨勢方面,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規模大、速度快、區域間差異明顯。從省際比較來看,老齡化存在著區域間結構性差異,人口遷入地的老齡化進程被延緩,遷出地和農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應引起關注;從演進趨勢來看,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極快,尤以未來十年為盛,如果不存在政策因素的干擾,人口老齡化速度與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幾乎相當。
老齡化經濟影響的國際比較方面,中國“未富先老”程度有限,且人口老齡化和財富創造之間似乎并不存在顯著的因果關聯。與其他未富先老國家相比,中國的老年人口比明顯更低,人均GDP卻更高。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人均GDP和老年人口比的變化趨勢也未在時間軸上表現出一致性。多數富裕老齡化國家在向嚴重老齡化階段轉變的過程中,反而出現了人均GDP的持續上揚。
老齡化經濟影響的傳導機制方面,考慮到老齡化進程中微觀決策行為的持續調整,老齡化存在著促進產出水平上揚的基本邏輯。無論是基于OLG模型的理論實證結果,還是基于中國數據的經驗實證結果,家庭在面對人口老齡化時都會出于謹慎性預期而改變其決策行為,傾向于增加儲蓄和延遲消費,由此提升了全社會的資本規模;家庭還傾向于增加人力資本和勞動時間投入,進一步拓展了社會的經濟發展潛力;生育傾向則在長期內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人口發展的自我糾正機制明顯。在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均產出水平存在長期向上的基本趨勢,老齡化存在轉危為機的基本邏輯。
傳導機制的實現路徑方面,經濟發展潛力的釋放需要產品和服務的供求匹配、各類要素資源的有效配置以及養老金、教育等配套體系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在產品和服務的供求匹配上,老齡化進程中,伴隨著老年人口規模和比例的增加,銀發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但在全面健康的框架下,老年人群的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復合化態勢,在健康和生活護理、養老服務、養老教育等領域尚存在較為突出的供求關系失衡問題。
基于此,本書提出,要在優化生育政策以應對老齡化長期趨勢的基礎上,從釋放第二人口紅利和挖掘銀發產業潛力入手,緩解老齡化在短期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一方面,要面向落后地區和人群完善養老金體系,提升人力資本投資效率以避免低水平陷阱,推動資本和勞動力的市場化配置,引導產品和服務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實現要素投入和平均產出水平的持續上揚;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銀發產業的發展潛力,著力提升健康醫療和生活護理產業的供給能力,引導養老服務需求的均衡化分布和差異化滿足,鼓勵老年教育模式創新,以持續提升老年人群的全面健康狀況。
本書是北京市教委/社科重點項目(SZ201810011006)和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項目(CITI&TCD201904041)的階段性成果。我的研究生袁晶晶參與了國際數據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張平參與了中國時間序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張澤輝參與了銀發產業的行業研究和案例調研,杜心一參與了人口政策梳理和人口預測工作。
本書撰寫得到了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和科技處各位領導和同事的熱情幫助和指導。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李寶元教授長期指導和進行老齡化領域的相關研究,并自始至終給予我支持和鼓勵,在此向李寶元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謝。
蒯鵬州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