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思路

本書利用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對農戶生計的影響進行研究,并利用河南省溫縣、信陽兩地區實踐進行實證分析。具體來講,第一,依據參與式發展理論確定研究起點,即微觀層面農戶行為研究;第二,構建基于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的農戶生計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第三,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獲取農戶生計信息,用比較分析法對不同地區、不同發展程度以及不同產業化經營模式下農戶的生計資本、生計策略和生計風險進行分析;第四,結合調研數據,將農戶的農業產業化參與意愿與農戶生計資本結合起來,從農戶自身生計狀況角度研究其行為決策;第五,基于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滿意度評價及需求分析,從農戶視角分析農業產業化實施的真實效果,并試圖找出下一步的改善措施;第六,針對分析結果,對該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與優化提出實現路徑及政策建議。

(二)研究內容

遵循以上思路,本書的結構安排如下:

第一章:導論。基于理論與現實背景,提出本書的研究問題,闡述解決此問題的理論及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設計本書的研究思路、內容與方法,最后給出本書的研究框架圖。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這是整個研究的理論基礎。首先對本書中的基本概念進行界定;其次對本書涉及的理論基礎進行闡述,主要包括理性選擇理論、農戶行為理論、可行能力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共生理論;最后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借鑒當前國內外相關研究,就農業產業化的內涵特征、組織形式、效果評價、作為分析視角的農戶參與以及有關可持續生計理論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與梳理,得出對本書的啟示。

第三章:構建農戶可持續生計評價指標體系。首先介紹了該評價體系的總體構建思路與指標選取原則,進而從SLA框架中最核心的生計資本、生計策略和生計風險三個方面選取量化指標,并給出了各指標的測量方法,以此來分析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戶生計水平的變化。

第四章:農業產業化對農戶生計的影響研究。首先,從理論上構建農業產業化對農戶生計的影響作用機理框架。其次,對研究區內495位農戶的相關調研數據(2017—2018年)進行標準化處理,采用生計綜合能力指數法對農戶生計資本進行定量分析;采用生計多樣化指數和收入結構分析法,對農戶生計策略進行分析;采用風險選擇法對農戶生計風險進行識別與類型劃分。最后,運用比較分析法,對不同地區、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產業化經營模式下農戶的生計狀況進行對比,以此研究農業產業化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

第五章:農戶農業產業化行為響應及影響因素分析。首先,在對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的行為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生計框架為依據,構建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行為影響因素理論框架;其次,將這些內外部影響因素進一步細化為一系列指標,構建二元Logistic模型,對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第六章: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評價與需求研究。根據對農戶實地調研獲取的數據,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構建農戶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對不同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農戶滿意程度進行測算,并進一步就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需求進行分析,從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起人的期望、農戶對加入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后享有“福利”的期望、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認知和對理想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應該具備的職能的期望等方面進行了解。

第七章:基于農戶視角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研究。首先,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生計的共生理論框架;其次,在借鑒國內外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經驗與實證分析基礎上,提出基于農戶視角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途徑。

第八章:結論與展望。

本書的研究目標如下:

(1)構建基于農戶可持續生計發展分析框架的農業產業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并在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探尋農業產業化對農戶生計的影響機制。

(2)探討農戶響應農業產業化的內外部影響因素與作用機理,找出影響農戶參與意愿的關鍵性因素。

(3)探尋基于農戶調查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滿意度評價方法,并對研究區域內幾種常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農戶滿意度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分析農戶對產業化經營組織的需求,并以此為依據,提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新田县| 武定县| 石柱| 神木县| 遵义市| 信宜市| 全南县| 综艺| 鹤壁市| 杭锦旗| 夏津县| 石河子市| 清远市| 新和县| 张北县| 寻甸| 沂源县| 佛坪县| 织金县| 和龙市| 南阳市| 潞城市| 万州区| 墨玉县| 大邑县| 建阳市| 惠州市| 镇江市| 温宿县| 常熟市| 读书| 乐都县| 隆安县| 敦化市| 留坝县| 岳池县| 大理市| 龙海市| 葫芦岛市|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