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據《2018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狀況持續惡化,在生物可持續限度內捕撈的海洋魚類種群比例呈下降態勢,由1974年的90%降低到2015年的66.90%。與之相反的是,海洋魚類種群在生物不可持續水平上的捕撈比例從1974年的10%上升到2015年的33.10%。與此同時,世界人口持續增長,從1950年的25億人增加到2015年的73億人,據聯合國人口司預測,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5億人,之后人口將繼續增長,于2050年將達到97億人,到2100年將達到112億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預計,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多數漁業種群仍面臨資源逐漸枯竭的局面,同時,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也會與日俱增,這種供給與需求之間逐步擴大的缺口必須由水產養殖來填補[1]。近年來,全球貝類養殖產量穩定增長,且在水產養殖中的產值逐年增加,貝類養殖已成為海水養殖業中的第二大養殖種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確定了“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方針,之后中國水產養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水產養殖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成為世界上水產養殖產量最高的國家。海水養殖作為中國水產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改善人民膳食結構、提高漁民收入、優化產業結構、出口創匯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意義重大[2]。貝類養殖是我國海水養殖產業的重要支柱,產量占海水養殖總產量的70%以上。我國貝類養殖產量較大的有長牡蠣、菲律賓蛤仔、貽貝、海灣扇貝、鮑、蝦夷扇貝、泥蚶、縊蟶、櫛孔扇貝、螺類等。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我國貝類產業規模呈現出持續擴大的趨勢,總產量不斷增加。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ishStatJ數據庫中的數據顯示,1950年我國貝類產量僅為1萬噸,1978年增加到39.35萬噸,2006年飆升至892.97萬噸,2016年再次刷新紀錄,達到1333.94萬噸,在當年世界貝類總產量1729.14萬噸中占比高達77%(見表1-1)。

表1-1 中國與世界貝類產業諸指標

我國是世界上養殖貝類種類最多、產量最高的國家。無論從養殖總產量還是各物種組養殖產量方面看,我國都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以2006年和2016年為例,我國貝類養殖總產量分別為892.97萬噸和1333.94萬噸(我國沒有向FAO報告貝類捕撈產量,故養殖產量數據與總產量相同),在相同年份世界貝類養殖總產量1144.12萬噸和1569.96萬噸中占比分別高達78%和85%;從各主要物種組方面看,上述兩個年份我國蛤類、牡蠣、扇貝、貽貝及鮑養殖產量分別為361.53萬噸和536.34萬噸、345.55萬噸和483.45萬噸、106.49萬噸和187.91萬噸、54.00萬噸和87.88萬噸及2.00萬噸和13.97萬噸,在世界各主要物種組養殖產量中占比分別高達93%和96%、80%和86%、82%和88%、33%和44%及78%和89%。

由表1-1可知,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貝類出口國和主要進口國,且近年來進口(特別是高端貝類進口,表現在進口均價從2006年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16年的趕上世界平均水平)規模呈現出擴大趨勢。我國貝類出口量在總產量中占比近乎忽略不計,這表明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貝類消費國。

與龐大的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貝類產業的效益和貝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都明顯偏低。衡量養殖效益的一個指標是單位養殖產值(產值/產量)。以2006年和2016年為例,我國貝類整體的單位養殖產值分別約為0.76千美元/噸和1.57千美元/噸,普遍低于相同年份世界平均水平的0.90千美元/噸和1.76千美元/噸。各主要物種組的情況也是如此。衡量貝類產品競爭力的兩個指標是出口均價(出口額/出口量)和出口量在總產量中的占比,同樣以2006年和2016年為例,我國在上述兩個指標的世界排名中均明顯靠后。

有必要特別指出的一個可喜現象是,無論是養殖效益還是貝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在2016年的表現都明顯好于2006年。

我國主要養殖貝類包括牡蠣、蛤、扇貝、鮑和珍珠貝等,其中,扇貝養殖業是我國海洋貝類的標志性產業,推動了第三次海水養殖浪潮。2016年我國扇貝產量187.91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88%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廣闊的養殖前景(見表1-2、表1-3)。

表1-2 選定年份中國在世界扇貝產業諸指標排名中的位次

資料來源:FAO數據庫Fishstat Plus。

表1-3 選定年份中國與世界扇貝產量

資料來源:FAO數據庫Fishstat Plus。

我國扇貝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海灣扇貝規模化養殖,此后短短十幾年,我國就成為世界海灣扇貝產量最高的國家。河北作為我國海灣扇貝主產區之一,既區別于兼養海灣扇貝和櫛孔扇貝的山東,也有別于以蝦夷扇貝為主的遼寧。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7年河北海灣扇貝養殖產量為42.42萬噸,占全國扇貝養殖總產量的21.13%,養殖面積為51179公頃,占全國扇貝養殖總面積的11.10%,為我國海灣扇貝養殖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歷經多年發展,河北海灣扇貝養殖產業面臨經濟效益下滑、環境外部性凸顯、資源日益緊缺和社會效益降低等多重壓力;產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該如何應對挑戰等問題亟待解決。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選擇河北海灣扇貝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研究對象。

研究河北海灣扇貝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理論意義層面,近年來,李聰明(2013)[3]和于千鈞(2014)[4]關于萊州和中國海灣扇貝產業結構方面的研究較詳細地描述了研究區域的產業現狀,但均未高度聚焦河北海灣扇貝養殖產業,且缺乏對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和影響因素的深入分析,難以有效選擇產業未來的發展路徑。探究河北海灣扇貝養殖產業現狀,對其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研究,并深度剖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新視角。

現實意義層面,海灣扇貝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豐富動物蛋白種類、維持沿海地區穩定、拓寬就業渠道,增加漁農收入、擴大出口創匯、清潔海域水質和固碳匯碳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河北省作為我國海灣扇貝主產區之一,其海灣扇貝養殖產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將會對全國海灣扇貝養殖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研究其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促進全國海灣扇貝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水县| 长丰县| 城步| 水富县| 崇义县| 河东区| 安化县| 兴安盟| 林甸县| 厦门市| 金华市| 新闻| 鹿泉市| 九龙县| 静海县| 武穴市| 桑植县| 九台市| 博罗县| 卫辉市| 安图县| 南投市| 南漳县| 翁源县| 怀宁县| 新竹市| 丰城市| 来宾市| 神池县| 信宜市| 峨眉山市| 鄱阳县| 双牌县| 涪陵区| 汉川市| 宁远县| 方正县| 遂昌县| 高雄市| 舒城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