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流通競爭力報告(2019—2020)
-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等編著
- 652字
- 2022-07-27 11:04:28
1.3.2 城市流通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集成
表1.3中所列的24個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用于描述城市流通的基本情況,在全面性、可行性、代表性和可比性方面基本滿足要求。但由于指標較為分散、集成度較低,使得對城市流通競爭力的比較只能停留在每一個指標的口徑內。同時,指標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可能會出現部分信息被多重反映的問題,從而影響流通競爭力評價的客觀性。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報告進一步對上述評價指標進行綜合化集成,形成數量較少但信息全面的綜合指標,并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城市流通競爭力指數”指標。
本報告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同時運用支持因子分析的統計軟件SPSS,對原始指標進行必要的降維,在盡可能全面反映原始指標信息的前提下,形成適用于目前我國城市流通競爭力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
為避免個別變量、個別年份波動過大對整體模型造成的影響,本報告選取近3年的評價指標平均數據作為建模依據。同時,為了消除量綱的影響,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在通過檢驗證明原始指標滿足因子分析要求的基礎上,借助SPSS統計軟件以原始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為依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并根據特征根值大于1的原則,選擇有效的綜合因子。對綜合因子解釋原始指標數據總方差的情況進行計算和匯總。從結果可知,5個綜合因子的累計貢獻率均達到87%以上,即5個綜合因子可以反映原始指標數據超過87%的信息和特征。因此,由24個原始指標(X1、X2……X24)構成的城市流通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集成并簡化為由5個綜合指標(T1、T2、T3、T4、T5)構成的城市流通競爭力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