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丟失訂單,工廠處于半停工狀態,工人們都知道賺不到錢,巳經走了一大半。看著冷清的倉庫、車間,張藍華知道自己無心且無力管理一家工廠,很快決定將工廠轉賣,放棄生產,但保留市區的辦公室,只做貿易,回到了五年前的模樣。簽訂出售協議時,和張藍華面對面的,是藍伊公司的王世強。
一開始,雙方對成交價格都不滿意。因為場地是租的,真正的價值要看廠房內的機器設備。王世強說工廠現在這個狀況,我能有興趣接手,對你們來說巳經是萬幸,以后還要投不少錢,根本是個不賺錢的買賣。張藍華說價位巳經最低,要不是需要資金周轉也不會賣,現在給的這個價格確實連成本都不夠。
王世強說就工廠現在的那些設備,他根本看不上,那套所謂德國引進的機器,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是別人淘汰的型號,只能暫時用一用,以后還要投入大量資金,根本沒占到便宜,上次生產洗發水的時候,他們來看過,很清楚里面的情況。之所以買下來,只是因為工廠小,風險小,只能生產小部分產品,對于生產還在試運行階段來說比較匹配。
思來想去,張藍華最終做出了一些讓步,才和對方達成了協議。工廠轉賣后,王世強接手了部分訂單的生產,留給圣潔新的利潤再被縮減。另一部分聽到風聲的客戶把新訂單轉向了其它供應商。看到財務遞過來的賬目,張藍華嘆了口氣:“這幾個訂單,純粹是不想把客戶得罪光才接下來的,看看這些成本,唉。”
大難臨頭時公司人員走了一大半,有主動離職的,也有被動離職的。李成本來也想著離開,沒臉待下去,但是一直找不到新的工作機會,就干脆賴著不走。公司卻一直暗地里觀察他有沒有主動辭職的行動,省得支付一筆賠償金。但看他沒動靜,只好將他辭退了。區百琪離開了,潘惠春也巳經不在。研發部的三人走了兩個,工作還沒有著落,剩下的那個沒了往日的神氣,所有工作都落到了她一個人的頭上,也沒人再和她一唱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