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順藤摸瓜
- 朱常洛:我真的不想當太子
- 江無跡
- 2104字
- 2022-08-16 23:58:59
“王安,要你查近二十年薊鎮的文武官員,你可調查清楚了?”
中軍帳中,朱常洛翻看著王忠的審訊記錄,皺眉道。
這個王忠嘴上說著老實配合,實際上也確實真的老實配合了。
可他賄賂的官員上到薊鎮巡撫、總兵,下到遵化城駐軍的兵丁,無一例外。
若是真照著這個名單逮捕,別說錦衣衛的監獄裝不下了。
估計挖墳掘墓,鞭尸揚灰,都不止一處。
不過這個王忠倒也是供出來一些真東西,和王忠接頭,倒賣鐵器的商人,和王保是本家,山西口音。
姓王……山西……賣鐵鍋……商人……
幾個關鍵詞在朱常洛腦海中浮現,勾勒出了一個名字……王崇古。
王崇古和張四維一樣,出身山西巨賈之家。
少年便中了狀元,一路官運亨通。
嘉靖年間,朱厚熜到死也沒同意和蒙古韃虜議和,直到了隆慶四年有了轉機。
王崇古改總督山西、宣、大軍務,和張居正一個在地方、一個在中央,力主與俺答議和互市,史稱“俺答封貢”。
“俺答封貢”后,也是力主在對蒙古的貿易中,以蒙古人窮苦為由,力主不禁運鐵鍋的關鍵人員。
當然王崇古不想禁運鐵鍋了,因為他們家賣鐵鍋賺錢啊!
有趣的是,王崇古的兒子娶了張居正的女兒,二人是兒女親家。
但到了晚年,王崇古對張居正“囂張跋扈”的行為頗為不滿,在歷史記載上還混了個好名聲。
難道,這和王忠接頭之人,便是王家人?
朱常洛托著腮,思考著其中的可能性。
“太子殿下,薊鎮形式頗為復雜……”王安猶豫了半天,還是給出了些,
“薊鎮總兵和巡撫之間,彼此地位非常特殊。
本朝重文輕武,按說一地總兵不過是巡撫‘門下走狗’。
可薊鎮形式頗為特殊,自戚督軍壓制巡撫以來,歷任巡撫、總兵多有不和。
皇帝陛下最多也就是給總兵官換鎮,而非嚴厲懲處。
薊鎮歷任總兵官多為三邊,宣大的人。”
“仔細查訪一下,他們任總兵都是誰舉薦的?
尤其是查一下,是否和山西籍高官有關。”
朱常洛聽了王安的報告,道。
朱常洛確實很像知道,這些年的薊鎮,和李成梁不在任的遼東,究竟是誰的勢力范圍。
他沒記錯的話,即將來任的薊鎮總兵是榆林衛人,前幾任的薊鎮總兵尤繼先榆林衛人,鎮壓南兵的薊鎮總兵王保又是榆林衛人。
朱常洛就不信了,這個榆林衛這么能出人才,還是專門能出鎮守薊鎮的人才。
“是。”王安低頭應諾。
……
“戚參戎,你可終于回來了。”
陳文湘看著戚金滿臉的倦意,心中疑惑。
雖說古北口乃薊鎮第一重鎮,軍務繁重,可戚金也是久經戰陣,總不至于會如此勞累吧?
“哎,我不在的這些天,遵化城可曾安寧?”
戚金嘆了口氣,道。
陳文湘聽到戚金說起來這個,也是嘆了一口氣,把自戚金走后,薊鎮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對戚金講了。
戚金越聽越是驚訝,越聽越是害怕。
“戚參戎,怎么了?”
陳文湘不解道。
“太子殿下所圖極大啊。”戚金嘆了一口氣,
“你可還記得,昔年戚督軍跟隨張元輔做事,張元輔逝去了,我們變成了無根浮萍嗎?”
“自然記得。”陳文湘點了點頭。
“我此去古北口,便是保境安民,為國家盡忠。
太子殿下是能成大事之人,你留守遵化城,
若是太子有什么需要你,你便去跟從吧!”
戚金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
“這是為何?”陳文湘看戚金一臉交代后事的樣子,心中疑惑。
“太子殿下不是捉拿了王賊嗎?”
“嗯。”
“太子殿下想要順藤摸瓜,把和王忠勾結的走私之人一網打盡!”
“啊?這是與薊鎮為敵!不,這是與……”
“噤聲!”聽著陳文湘越說嗓門越大,戚金猛地喝止道。
“也好,這些人,也該被收拾收拾了,看他們把我們當初治理的地方,糟蹋成了什么樣!”
戚金和陳文湘望向窗外,看著滿目蒼夷的遵化城,長吁短嘆道。
……
“什么!”
江蘇無錫某處亭子,一位素服中年坐在亭子里,觀看一封信。
亭外掛著一副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信是八百里加急傳到的無錫,記載著京城周邊的一座小城里,發生的可能影響全國的大事。
“涇陽兄,發生了什么事?”
顧憲成把手中的信遞給了問話之人,輕嘆了一口氣,
“我還是錯算了一件事。”
“涇陽兄何苦自謙?”旁邊有人捧哏道。
顧憲成品了一口清茶,望著亭外的滿園春色,悠悠地說道:
“錯了就是錯了,我實在沒有想到,朱常洛他居然能用遵化的鐵,煉制出火銃來。”
顧憲成直呼太子之名,習慣流暢,顯然不是第一次了。
周圍的人也不在意,只到是司空見慣。
“涇陽兄不必著急,朱常洛年輕氣盛,不懂得治煉火銃的關鍵。
遵化鐵器性燥,若是強行煉制火銃,等到真上了戰場,便會自己炸膛。”
“是啊是啊,涇陽兄不必著急。”
哄笑聲此起彼伏,霎那間亭子里邊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呵,朱常洛雖是年輕,可他身邊卻跟著趙士楨!
說道制造火器,難道這世上還有人比趙士楨還懂嗎?”
此刻趙士楨要坐在顧憲成面前,一定會說,咱還真不是最懂的。
“京都的那群老東西,是真的老了,這么多年,還不能解決一個趙士楨!”
顧憲成聽了諸人的嘲諷,并未露出絲毫歡喜,聲音高亢了幾分,責罵道。
“是啊是啊,若是涇陽兄在京都,此事必然做的漂亮。”
“對對對!若非昏君在堂,把涇陽兄貶謫再次,有怎能會有如今場景?”
聽到這里,顧憲成更是惱怒。
若是早知今日,太子朱常洛會變成如此這般模樣。
他又怎么會在十幾年前,賭上全部身家,去為朱常洛爭太子之位?
甚至如果沒有他顧憲成組織人手,朱常洛今日的太子之位也不可能如此穩固。
他十多年的心血,宛如為別人做了嫁衣。
顧憲成聽著亭子外的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宛如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