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木火土,自417星球被設計創造之初,五行能量就是維持這個世界運行的根本法則。天地之大德曰生,417星球分屬于光物質領域研究工程,其中金代表生之萌發一瞬,水為交互融通之發展,木為本質茁壯之分化,火為高歌猛進之升騰,土為平緩穩定之存在。到此還沒有結束,金代表生之崩壞一竅,水為抒發交縱之泄氣,木作催果敗花之孕育,火為摧毀扭崩之傾倒,土代表重歸本質之泯滅。
這個417星球是當前光物質領域項目中較為平穩運行的系統,所以六維高層的星系集團給我們四維研究院的資金比較充足,但我請問呢,每月分到我資金賬戶上的錢只有600,過得還不如417星球上齊人的生活。這實習期過可太艱難了。
所謂實習生嘛,做的就是以身入局,把通過系統憑借一定規律賦予到417星球主流生物上的五行能量進行重新收集,收集的手法比較豐富,但無非是在血和精兩種之間進行選擇。用于檢測417星球甚至整個光能量場在三維空間的變化與運行規律。要是真的要看自主規律的話,那系統設置應該也是隨機的吧。
作為剛進研究院的實習生,錢不多,但我還是盡量知足吧。畢竟417項目作為超新星級別的評估標準,又有幾個能參與到這種級別的人呢。這個項目經過了深海時代、爬行時代、恐龍時代、冰河時代、遷移時代到今天,哪個從這里走出的實習生不是威風凜凜。
深海時代的收集者前輩,面對那么多五行能量極度分散的單細胞,光是搜集就花了500年,最后打成生物榨汁全喝了,喝到最后腸胃炎進醫院了。這還是一期。。。二期是多細胞生物,結果收到一半才發現,生物進化加速了,金和土兩種元素確實也榨汁喝下去了,雖然味道比單細胞榨汁更加難聞。水木火元素發生集中,所以系統有時候真的挺隨機的。水元素被一頭最大的昆鯨攜帶,體積占了整個星球的八分之一;火元素集中到一條蟒魚,與昆鯨相比體積確實是小了,但勝在極長,三千公里卻動如閃電,根本看不到蹤影;木元素分散到兩處,一處是漂浮在海面的巨型浮萍,號稱蓬萊,一處是深潛在海面兩萬里的珍珠珊瑚。
所以有時候很難想象前輩們的收集工作到底多么艱苦。幸好收集的元素力我們是可以使用的,外加上我們自己的空間能量也可以較為自如的收取,就是收集方式有點瞠目結舌。
深海時代的前輩在二期用金刃把蓬萊切成了九九八十一塊,只取根莖食用就花了40年,你敢想,這四十年每天的工作就是從海面向海底吃藕片,到最后直接給前輩吃膩了,我愿稱之為吃貨大俠。吃到海底順便把珍珠珊瑚用金柄挖下來,對,又吃了,所以吃出了膽結石。其實要收集的話吃也不一定從上面吃進去才叫吃。。。后來跑到昆鯨的體內吃掉了他的兩個精丸,怕昆鯨感覺出來就用土元素又重新捏了兩個假的,從此昆鯨在417星球滅絕了。能夠驅動水元素后直接將蟒魚使用水禁之術固定在海中,沒想到是一條陰性魚無法吃精,所以只能用水壓做成魚丸吃下去。結果出來就是五維實驗室的攪拌工程正式員工。
到后面的爬行時代,恐龍時代等等,元素集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所以處理起來倒是也輕便許多,只是元素的吸收必然會影響整個417星球的運轉,后來因為財庫緊張,我們開始實行競爭上崗,本來只需要一個人吸收整個417星球的元素力,現在變成了一個人管一塊大陸,看我們吸收的效率,并且每塊分管的區域都會設置五種元素力的收集。內卷害人害己,還記得在恐龍時代項目進行的時候,當時分管大洋洲的前輩A,為了釣到翼龍的木元素力,整整三萬年不吃不喝最終還是空軍,導致被隔壁亞歐大陸板塊的銷冠B搶了席位,一輩子呆在下界打工。空軍的原因是因為所有的翼龍都在亞大陸孵化,而隔壁亞歐大陸的前輩B為了不放過木元素的收集,一次性吃掉了所有翼龍的幼年體,導致大洋洲的木元素力無法加載到翼龍物種上,最后在劍龍身上顯現,而A遠在高天之上釣龍呢,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后來與B大吵一架,差點把417球體給砸穿了。
從那之后,課題組的所有人開了全部權限的元素感知力,并且限定了區域的因果鏈,這樣子就不會因為大家競爭上崗導致爭搶,而是專注元素力的收集了。
到我上崗的時候,情況就已經比較松弛了,因為417星體運行比較穩定,世界狀態也平穩膨脹,但是由于吸收方式一直無法改變,除了全血就是那個豆漿,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再到后面的各個朝代,我在人類身上看到了許多極度低效率的處理,因為他們信息的傳遞具有模糊性和無法定義,有的時候說的話并不是表面的意思,甚至雙方也只能感受到而無法言說。也算是我在元素收集過程中稍微覺得感興趣的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