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件需求分析實戰(zhàn)
- 楊長春編著
- 3578字
- 2022-07-27 19:16:51
2.3.1 如何制作調查問卷
編寫調查問卷的題目是一門學問。在編寫前,最好對這個組織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得越清楚,調查問卷就會編寫得越具體,獲得的信息也就越有價值。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哪怕找不到人詢問,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到許多關于被調研公司的知識。當然,即使對這個調研對象知道得很少,也可以通過調查問卷來獲得一些大概的信息,從而為以后的調研工作打好基礎。
要了解一個組織(“組織”可大可小,有時候指一個公司,有時候指一個部門,也有可能指一個班組),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組織內部是怎么管理的;跟組織外有什么業(yè)務往來與信息溝通;組織從外部獲得什么;組織向外部提供什么,等等。對于公司中的某一個部門,如果撇開其業(yè)務性質與技術特點(僅從了解管理方式的角度來看),那么在設計調查問卷時可以考慮使用以下這些問題。
· 這個部門的組織架構是什么?最好能畫出組織架構圖,寫明每個崗位的主管。
· 有哪些業(yè)務?業(yè)務流程是什么?
· 有哪些崗位?每個崗位的職責是什么?
· 每個崗位的人數有多少?是如何構成的(學歷、性別等)?
· 每個崗位獲得了什么?產出了什么?
· 每個崗位的工作需要什么信息?輸出了什么信息?
· 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從哪里來?發(fā)布任務者通過什么方式發(fā)布任務?
· 每個崗位完成工作任務時,會有明確的技術要求嗎?如果有,包括哪些?這些技術要求是誰給的?怎么給的?
· 每個崗位需要對自己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匯報嗎?如果需要,怎么匯報?什么時候匯報?向誰匯報?
· 每個崗位的工作結果會有正式的檢測或檢查嗎?如果有,簡述檢測或檢查過程。
· 有哪些部門跟這個部門有正常業(yè)務往來?(如跟原料倉庫有業(yè)務往來的部門一般包括采購部、財務部、車間等。)
· 這些業(yè)務分別是由哪些崗位負責的?請分別列舉有哪些業(yè)務。
· 這個部門會跟公司外部的組織發(fā)生業(yè)務往來嗎?如果有,請分別列舉有哪些業(yè)務。(如原料倉庫,會跟外部供應商有業(yè)務往來。)
· 部門內是否有物料流動?如果有,請說明一般會有什么流動路徑,并簡述在物料流動的過程中做了什么處理。(如裝配車間,可能有類似于“半成品與包裝物的領用→分發(fā)到裝配線→裝配→入成品倉庫”這樣一種物料流動路徑。)
· 在物料流動過程中產生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是如何記錄的?
· 除了基本工資外,員工會有額外的薪酬(如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獎金、津貼等)嗎?這些薪酬發(fā)放的根據是什么?如果有計算公式,請列出詳細的計算過程。
· 部門會有員工考評機制嗎?如果有,是怎么處理的?如果有計算公式,請列出詳細的計算過程。
從這些題目可以看出,為了進行部門的管理信息化,先要從管理的角度理解清楚一個部門。管理的角度一般不外乎這些方面:組織方式、考核方式、激勵方式、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工作任務與計劃、技術管理、質量管理、溝通機制等。如果把這些方面了解清楚了,基本上對一個部門或組織在管理方面的理解就可以入門了,達到了入門的要求,再去進行更仔細的調研,會容易得多。
案例:調查問卷
需要為某制造業(yè)公司開發(fā)一個大型信息化系統(tǒng),小王接手了這個項目的需求分析工作。這個公司所從事的行業(yè)小王并不熟悉,只知道這個公司的市場在國內,在全國各地有分公司,另外還有大量的代理商,貨物會經過代理商銷售出去。馬上就要到客戶那邊進行需求調研了,小王想在調研之前先對該公司有個大概的了解,好讓自己調研工作的目的性更強一些,安排的調研計劃也可以更具體一些,于是他決定先做一份調查問卷給客戶那邊的項目經理(甲方項目經理),讓他自己或者安排其他人回答這些問題。接下來會根據從這份調查問卷獲得的信息制訂后面的調研計劃。問卷如下。
(1)貴公司的組織架構圖。
(2)貴公司的職員數、性別構成、文化程度構成。
(3)貴公司每年的大概營業(yè)額(集團、各分公司)。
(4)貴公司所有的分支機構(國內及國外)。
(5)貴公司的業(yè)務結構。
(6)貴公司采購的原材料及服務的類別有哪些?采購方式有哪些?如何結算?請分別提供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供應商。
(7)貴公司銷售的成品及服務的類別有哪些?銷售方式有哪些?如何結算?請分別提供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客戶。
(8)分公司與分公司之間有什么關聯關系?分公司與分公司之間如何提供產品或服務?如何核算?
(9)各分公司與市場的關系如何?每個分公司是直接面向市場,還是部分面向市場,還是只對別的分公司提供產品或服務?
(10)一般跟代理商的業(yè)務往來過程是什么?
(11)跟代理商如何結算?有信用額度的考慮嗎?如何運作?
(12)貨物是如何裝運到代理商手上的?貨物一般會在代理商手上停留多久?停留的原因是什么?
(13)當前時間點,在代理商手上沒有銷售到最終客戶的貨物大概有多少?
(14)各分公司目前有哪些倉庫?請介紹這些倉庫的貨物構成,資金占用估算,物流情況(如何進,如何出)。
(15)每個倉庫的庫存周轉率大概是多少?
(16)公司的貨物運輸給客戶一般會采用哪些方式(公路、鐵路、航空)?比例大概是多少?請針對不同分公司的不同種類的貨物分別說明。
(17)有哪些與公司合作的物流運輸公司?這些公司一般運輸什么貨物?運輸時間如何?
(18)貨物從生產現場完成,到最終客戶手上,一般要經過哪些中轉點?分別停留的時間大概多久?為什么會停留?
(19)貨物一般采用什么包裝方式?包裝方式與運輸方式有什么關系嗎?
(20)客戶對公司的貨物或服務不滿意,有哪些反饋渠道?請介紹這些渠道的處理過程。
(21)客戶一般對貨物或服務的不滿有哪些方面?分別占多大比例?
(22)業(yè)務員的業(yè)績與銷售結果有什么關聯?一般是如何計算業(yè)務員的業(yè)績的?
(23)公司有哪些與采購、庫存、生產、運輸、分銷相關的崗位?這些崗位的職責是什么?
(24)每個崗位與其他哪些崗位有業(yè)務關系?分別傳輸什么信息?
(25)每個崗位的上級是什么?如何匯報工作?請詳細提供匯報的工作內容、規(guī)范報表等。
(26)崗位牽涉物料嗎?從哪里獲得物料(材料、半成品、產成品、商品等)?對物料做了什么加工?物料流向了何處?
(27)列出每個崗位最苦惱的三個問題。這些問題不能解決的原因是什么?
(28)希望信息系統(tǒng)解決每個崗位的哪些問題?覺得信息系統(tǒng)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29)列出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急于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解決的原因是什么?
(30)盡可能列出所有跟這個信息系統(tǒng)相關的需求。
調查問卷并不限于剛開始調研的時候對業(yè)務做入門級的了解,隨著對業(yè)務了解的深入,任何時候只要覺得合適都可以進行一次問卷調查。當然,隨著自己對客戶業(yè)務了解得越來越透徹,制作的調查問卷也應該越來越具體,離客戶的業(yè)務性質、管理特點也應該越來越近,越來越“接地氣”。
案例:問題更具體的調查問卷
小王在原材料倉庫進行了兩次訪談,對原材料倉庫的管理方式基本了解清楚了,但是還有些疑問,因為這些問題需要倉庫管理者仔細思考后才能回答得好,在他們工作時間去做訪談未必是一個好的方式。于是,他就制作了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給倉庫負責人,讓他在有時間的時候仔細思考后回答這些問題。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緊扣倉庫管理的特點的,沒有前期的調研,小王是不可能提出這些問題的。
(1)倉庫中的輔助物料時常會發(fā)生缺料的情況,你覺得應該做什么改善才能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
(2)輔助物料價格并不貴,占用資金有限,是不是可以考慮多備些貨?考慮過安全庫存、警戒庫存嗎?你覺得怎么設置安全庫存、警戒庫存合適?
(3)倉庫中的貨物是存放在貨架上的,但是并沒有關于貨架的賬目,如果在出庫、入庫時需要指定貨架編號,會有什么困難呢?有沒有通過信息系統(tǒng)解決這些困難的想法?
(4)現在每個交接班時,車間會有大量的領料要求,倉庫保管員疲于應對,如果車間計劃人員能提前幾個小時通知倉庫需要領什么材料,對倉庫的發(fā)貨會有幫助嗎?如果有,你覺得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5)倉庫中有些材料,拆件后由于受到空氣溫度、濕度的影響,計量容易出現偏差,這樣容易導致這些材料的庫存賬實不符,是不是可以考慮設置臨時中轉區(qū)管理這些零星材料?如果可以,能初步設想下管理流程嗎?
(6)倉庫中有些材料需要發(fā)出去進行一次簡單的再加工(如印字),加工完成后在倉庫中并沒有進行正規(guī)的管理,我們所了解的原因是因為被加工的原材料很多,如果要管理會非常煩瑣。如果有了信息系統(tǒng),你覺得可以通過什么辦法管理好這些材料,從而避免出庫時的混亂?
調查問卷制作完成后需要分發(fā)給被調研者,可以以紙質的方式發(fā)放,也可以直接給電子版。在發(fā)放的調查問卷中,一般建議將所有題目列在一起,題目之間不要留下空白,因為空白面積會約束答題者的回答內容,哪怕有千言萬語,看你的空白小,誰都會想辦法少說兩句的。需求調研的題目是非常開放的,有些題目真的是需要進行長篇大論式的回答(如“請列出所有崗位的工作職責”),留多少空白都不合適。所以,還不如列出所有的題目在一兩張紙上,讓答題者自己另外準備紙張答題。當然,如果使用電子版的問卷,這種麻煩就會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