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光似波,又似粒子
光,宇宙之母,它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但是,光的性質是什么?這一直是人類需要解決的謎題。當人們對光進行觀測的時候,它有時呈現粒子模樣,有時又變成波的模樣,不斷變臉,光本來的真身究竟是什么?在物理界形成了粒派和波派,波粒大戰延綿三百余年。
量子力學是怎樣解釋的呢?它認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每次我們觀測光的時候,它只展現其中的一面,這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觀測它,而不是它“究竟是什么”。比如,在光的雙縫實驗中(見圖1.2),光子通過雙縫既可以在屏幕上顯示為一個點,表現出粒子性。光子又可以同時穿過兩條夾縫,在屏幕上留下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呈現出波的特性。這表明粒子和波在同一時刻是互斥的,但作為光的兩面,它們卻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統一在一起。

圖1.2 光的雙縫實驗
經典理論認為,粒子與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它們不可能統一到一個物理客體上。量子理論認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具有波粒二象性,這才是光的本性,而且在量子世界,不僅光,所有微觀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表現出“雙重人格”的特點(見圖1.3),性質如此詭異!

圖1.3 微觀物質具有“雙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