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中國建筑
- 肖鵬
- 1316字
- 2022-07-14 17:30:15
第三節 大明宮——嚴整又開朗
大明宮是唐朝的皇宮禁苑,位于唐都長安的東北部。大明宮原來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安置自己的父親李淵而修建的,但是還未等修建完成,李淵就去世了。后來,大明宮成了唐朝帝王起居和聽政的地方。由此,大明宮也成了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唐朝的象征。大明宮在長安城的高地,可以看到長安城的街景。
大明宮總體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的主要作用是朝會,內庭的主要作用是居住和宴游。大明宮的正門是丹鳳門,主要宮殿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和玄武殿,它們都分布在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宮里的其他建筑,也大致是沿著這條軸線分布的。
在含元殿前東西兩側,有名叫翔鸞、棲鳳的兩座閣樓,和一條與平地相連通的龍尾道。經過考古發掘得知,含元殿是一座有十幾間屋子的殿堂,殿階全部為木質。殿前的龍尾道是一條長70多米的坡道,用來供臣子們登臨朝見,坡道共有7折,遠遠看去就好像一條龍尾,這條道也因此而得名。在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和紫宸殿,他們與含元殿都位于宮城的中軸線上。宣政殿是皇帝臨朝聽政的地方,紫宸殿則是內朝的正衙,群臣入紫宸殿朝見,稱為“入閣”。
大明宮內廷部分的中心是太液池,周圍共有殿閣樓臺三四十處,是皇帝起居和宴請的地方。太液池也叫“蓬萊池”,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分為東池和西池,兩個池子是相互連通的,其中西池較大,東池較小。據記載,太液池水是引自南來的龍首渠,有暗渠與宮外相通。池內有土山,稱為“蓬萊山”。沿岸的走廊及宮殿,都依水勢而建,錯落有致。

▲大明宮里的人間仙境——太液池。

▲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俯視圖。
在太液池西面的高地上,有一座麟德殿,是皇帝接見外國使臣、召見貴族和舉行宴會的地方。在麟德殿的前后有三座大殿,大殿下面有很高的臺基。在中殿的兩邊,各建有一個亭子。在后殿的兩邊各建有一座閣樓,周圍有很多環繞的回廊,把各個部分連接起來。
由于唐朝皇帝崇尚道教,因此在大明宮內也有道教大殿—三清殿。三清殿位于大明宮的西北角,是一座高臺建筑。在三清殿的表面鋪有清水磚,上殿的階道有兩條,一條在南面正中,是供人行走的階梯道。還有一條是斜坡慢道,在臺基的北面,為梯形平面。在三清殿遺址中有很多綠琉璃,還有黃、綠、藍三彩瓦,也有一些青灰色陶瓦,還有銅質構件。另外,大明宮中還有大角觀等其他道教廟觀建筑遺址。
玄武門是大明宮北面的正門,現今的遺址已經模糊不清,根本看不出門的形狀。后來在發掘中發現,玄武門只有一個門道,兩側為夯土門樓基座,周圍磚砌的墻壁。門南面兩側鋪設蓮花方磚,連接著門道的磚壁。整個玄武門的基座是梯形的,下大上小。門道中間有一道石門檻,門檻非常光滑,主要是為了方便過車,門檻上還有兩道2米寬的車轍溝。根據車轍溝的磨損情況,可看出玄武門的車流量比較大,門檻內外的路上均可以清楚地看出車轍溝痕。據史料記載,這里曾駐扎重兵。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門附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最終繼承皇帝位。
據考古發掘推算,大明宮的面積大約為北京紫禁城的4倍,也就相當于3個凡爾賽宮,12個克里姆林宮,13個盧浮宮和500個足球場,這足以看出大明宮規模之大。今天站在的大明宮遺址上,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大唐盛世的繁華與氣魄。